第 64 章【二更】(1/2)
因为细节写的太过相似,连里面捕头寻找线索的细节,都和他们这些天经历的有些像。
照道理说,这些细节除了他和他同事,不应该还有别人知道,哪怕是他们所里的其他同事,没有一起去办这个案子,他们都不会知道的这么清楚。
*
江柠在《大宋》里写的案子,确实是从她当时在公~安~局档案室内已经结案的案子改编而来,且为了故事更具戏剧性,她还提议挑的重案和难案,有些是时隔多年才又重新被提上刑侦日程,用后来更加先进的刑侦手法,找到的线索。
有些是人口失踪,多年后,误被人挖出尸骨,这才案子告破。
全是在当年十分棘手的悬案,难案,很多还是当时亲自调查案子的老公~安亲自来跟她说,当年他们是如何寻找线索,追踪罪犯,因为时隔多年,能被他们记起来,并说给江柠听的,都是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一些细节,有些是档案卷宗上有的,有些是档案卷宗上没有的。
有的没有的,在江柠经过艺术加工后,都写在了案子里,才会更让人有真实的代入感,也才会让一些看过这篇杂志的体制内的警察在看过这篇文后,那么斩钉截铁的认为,柠萌一定是他们体制内的老公安。
吴公安原本怀疑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他同事所写,突然一想,不对,上面一个捕头寻找线索的细节,怎么和他今天亲身经历的很相似,即使是他同事,也不能未卜先知吧?
又怀疑作者是不是凶手,先是提前写下他作案的一切细节,公开发表在刊物上,挑衅公安机关,再按照他写的布局杀人,然后逃离的过程。
可他不至于连今天他自己经历的事情,也能提前半个月得知吧?
他是怎么想都想不通,或许这只是巧合。
可一样的案情和太多相似的细节,又让他无法忽视这个故事,让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找接下来的情节看。
还真被他找到了。
因为《大宋》里面的刑侦手段写的太过专业,很多细节写的就像作者亲身经历,他们档案室的一个女同事,是《大宋》的忠实读者,每期都买,每期都看,她觉得这本书或许可能对对他们局里的其他同事有所帮助,这才放了一本在外面茶几上。
只是他们每天在外面跑,累的像条狗,有时候加班追凶到很晚还在外面查案子,报纸都没有时间看,哪里还有时间看杂志,哪怕有时候看到,翻了两张纸,实际上一个字都没有看进去,脑子里想的都是案子。
《武侠》是连载杂志,上面很多作品都是连载文,如果没有看前面,只看中间一段,没头没尾,其实很难看。
导致这几本杂志放在茶几上半个多月,愣是被人无视了。
《大宋》的这期连载,能被吴公安看进去,还是因为这是一个刚开始的新案子
(),加上作者的写法很吸引人▄()『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又很专业,才让吴公安一不留神就给看了进去,结果越看越心惊。
《武侠》的后面两期,档案室的女同事并没有带到单位来,还在家里,说明天带给他。
吴公安左等右等,还是等不及,干脆跑出了局里,在附近找到了一个报刊亭,问有没有《武侠》。
报刊亭老板一听是来买《武侠》的,当下就从他脚下的一摞书中,抽了一本给吴公安。
吴公安当下就撕开外面的透明包装袋,打开里面内容,翻看了一下,对不上,又连忙问报刊亭老板:“有上一期的吗?”
“没有咧,卖光咧,下次要,来早一点哎,好多人喜欢《武侠》,我货进的都算多了,每次上来就卖光。”老板说着,笑着露出泛黄的大烟牙:“你也是追《大宋》的吧?好多人买《武侠》,都是追的大宋,也不知道这个案子的凶手是谁,不过你放心,《大宋》的节奏很快的,一般四期肯定能结束一个案子,再开启下一个案子。”
保安亭老板显然是《大宋》的老读者了,连作者的写作习惯都清楚了,目前《大宋》已经完结了四个案子,这一期开始了第五个。
吴公安不想听他说这些,问他:“那你还记得上一期内容吗?”
保安亭老板当然记得,但是他说的太笼统了,吴公安听的着急,一边往回跑,一边打开最新的一期,果然,最新一期上,只有这案子的结尾,女主带着他们找到了凶手,抓捕回凶手,带回开封府大牢审问凶手,为何要杀死农户一家,问明缘由,让人瞠目。
原来此人并不是第一次杀人,他原是江陵人士,在家乡就已经做过一次类似的案子,逃到开封,会杀这家农户,纯粹就是路过,肚子饿了,身上没钱,去这农户家中找些吃的,顺便翻些钱财,见农户被惊醒,干脆利落的把农户杀死,又顺便把他全家都杀了。
因为是武侠小说,里面自然少不了武侠的描写,故事中的杀人凶手,也是一位会武功的武林人士,说起他杀人经过,十分淡然,仿佛他杀的不是活生生的人类,如此凶残的灭门惨案,在凶手口中,仿若被随手剁死的五只鸡鸭,而在凶手轻描淡写的描述中,若不是女主他们抓他抓的快,他早已经改换姓名,逃之夭夭,天大地大,又能去何处抓他?
就连此人要改换什么姓名,将要去何方,凶手形貌、年龄、籍贯,文中通通都写了。
但是,就是没有上一期的关键性内容。
吴公安那个着急,又在附近找了找,问了好几家报刊亭,都没有上一期的内容了,直到跑到一个书店,本以为书店里不会有这样的杂志书籍,或者也没有上一期的内容,没想到一问,居然有。
吴公安喜出望外。
*
计老师在批改完竞赛班试卷后,心底已经生出想让江柠参加竞赛的事,他觉得江柠如果专心走竞赛这条路的话,应该是能出成绩的,如果能拿到省级的奖项,不说保送一些顶尖的学府,像他们省的省大这样的985学校,应该还是没问
() 题的,便来找三班的班主任王老师说了这事。
王老师怎么可能让自己班重点大学的苗子,去走什么没什么希望的竞赛路线?一中往年的竞赛成绩是什么样,他会不知道吗?
若不是新挖的两个新老师来,一中往年都是直接放弃竞赛这条线,专心搞高考的,这也是生源不如吴中,但在考重点大学的升学率上,一中能够紧咬吴中,和吴中一起成为吴城最出名的两所重点高中之一的原因。
吴中作为吴城所有高中的‘老大’,不仅是在升学率这一块做的好,吴城的竞赛路线成绩,几乎全靠吴中,一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去一日游,真正能出成绩的极少。
毕竟主要生源还是来自下面的乡镇中学,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能够进入一中学习,能够为了考大学这个梦想而努力,就已经费劲他们全部的力气了,又哪里还有余力去搞什么竞赛?能去走竞赛路线的,除了那种特别有天赋的,哪个不是家庭条件还不错,先天的家庭环境熏陶和影响,后天家里父母也愿意给孩子花钱培养,才有那么多的时间、金钱、精力去搞物理竞赛、化学竞赛、数学竞赛。
以为书上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