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秋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书致安顿好哥哥,准备出门上学。出了兄弟俩居住的院子,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山势和缓的小山丘,山下有院落、莲池、假山、花圃、靶场,山上有两层青檐小楼,名曰“望海楼”,是明珠父子的书房。

    一道游廊环山而建,大约有十几米长,青瓦红柱,雕栏画栋,曲折萦回,一直从兄弟俩居住的院子通到山顶上去。此时正值盛夏,廊边鲜花掩映、碧萝成荫,左侧正对什刹海的碧波,右侧是浅草茵茵的山坡。湖光山色相映,美得叫人惊心动魄。

    即便已经在这个宅子里住了小半年,每每看到这种景象,书致还是忍不住驻足惊叹。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当真比古代和现代之间的差距还要大!

    他前世在大医院工作多年,也曾出入本市的一些高档小区,见识过富商权贵几百平带花园的大别墅。但这种在北京二环住湖景豪宅的阔气,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不知道那些穿越成王子皇妃的主角是怎么适应这巨大的身份落差的,反正他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很是心虚了一段时间,仿佛自己是一个不劳而获、凭空窃取了别人优越生活的小贼一般。

    只是园子虽然大,却显得有些空荡荡的——依附纳兰明珠居住的,有一百多户仆从,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明珠的幕僚、师爷、打理田地商铺的管事和这些人的家属。

    真正伺候他们一家起居的仆人,只有一名管家、两个门房、两个跟明珠出门的长随、四个陪双胞胎读书的书童,两个马夫、一个花匠,六个灶上的人,四个来往传话、洒扫浆补的女人。

    纳兰家一家四口全是自己动手穿衣吃饭,喝茶倒水,并没有古言小说里常见的那些端茶倒水、铺床叠被的年轻丫鬟。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纳兰明珠艰苦朴素、品格高尚,而是因为人口和经济因素。

    首先,纳兰家支庶不盛、人丁稀少。主人少了,需要用的仆人自然就少。

    其次,入关以后,在其他满族亲贵重臣大肆跑马圈地、掠夺田产财富的时候,书致的祖父叶赫那拉·尼雅哈偏偏因病早逝了,只留下一个年仅12岁的独子纳兰明珠,这使得纳兰家错过了一次宝贵的财富原始积累的机会。如今在众多的皇亲国戚当中,他们家只能算家境平平。

    明珠虽然当了刑部尚书,但是现在清朝还没有实行高薪养廉的制度,一个一品尚书一年的俸禄才180两银子,约等于后世人民币六万多元的年薪。一个月5000块的月薪让书致惊叹甚至不如他们医院的护工——人家正经护工还有节假日双倍工资呢。

    再加上成德的病又一直让觉罗氏有种非常强烈的危机感,她总觉得一定要多攒些银子产业,将来才会有好女孩愿意嫁过来——对此书致真的想说,额娘你多虑了,我哥可能缺福、缺寿,唯独不可能缺的就是女粉。

    总而言之,觉罗氏持家十分勤俭,即便纳兰家的经济状况正在迅速改善,但年轻时候养成的习惯一时半会儿是改不过来的。

    当然,“一家四口住在北京二环以内、占地九亩、三进带花园的湖景豪宅里,用着二十二个全职佣人,算勤俭节约吗”这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书致安顿好哥哥,骑马出门,到正黄旗的官学里上学。结果到了学里,却发现教室全空了,大家都聚在校场上交头接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书致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康熙皇帝又发了秋狩的旨意,邀请上三旗亲贵之家出身的子弟随行,一同前往西山狩猎。

    满人的祖先是靠渔猎为生的游牧民族,为了储备过冬的粮食,每年秋天往往由族长亲自带队,全族男丁倾巢出动,像打仗一般布成严密的阵型,将猎物圈起来,围而猎之。

    入关之后,虽然衣食无缺,但满洲贵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