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026(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式。

    账房先生们有算数的基础,并不需要像小孩子们那样从最基础的算数开始慢慢学。他们要做的是熟悉数字,将脑子里惯常用的繁体数字改成阿拉伯数字,这个习惯天天这样集中教太费时了,还不如让他们每日在工作中去习惯适应。

    但小孩子们的学习刘子岳并没有就此撂下不管。

    最初他教小孩子们只是顺带,也没有长长久久耐心去做教书育人工作的打算,可既然开了头,那就不能半途而废。

    刘子岳琢磨了一阵子后,将此事交给了账房先生们。

    六名帐房先生,轮流来教这些小孩子们基础的算数,每次半天,六日一轮。起初是加减乘除法,后面是打算盘,再到后面开始教各种记账的方式,如何用表格来记账。

    这一教就是一个多月,几乎是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将内容都教了一个遍。

    至于效果好不好那就不得而知了,搁到后世,若是系统的教学,得小学一二年纪,花个两年的时间来学习,但古代这条件,就是刘子岳愿意,孩子们的父母定然也是不愿花这么长时间来学习这些东西的。

    好在都不是很难的东西,而且在做账房先生前,不少先要去铺子或是账房先生名下做学徒,还有大把的时间学习。

    不过刘子岳为了验证一下他们的学习成果,还是在平王府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考核。

    题目很简单,让当天轮值的账房先生在木板上出了二十道题目,加减乘除各五道,限定在一百以内,然后还有一个打算盘的现场考核。

    出乎刘子岳的预料,这批孩子中有三个孩子表现得很优异,全做对了,刘子岳让陶余将名字记了下来。

    这种无论是对数字很敏感,又或是私底下很努力学习的孩子,都很适合做候补的账房先生,以后有了空缺,就先从这三人中选。

    ***

    冉文清一开始觉得刘子岳就是无聊了折腾,找点事做,但一个多月后,他发现了用阿拉伯数字记账做账目的妙处。

    首先是账本变薄了,半年一尺高的账本换成阿拉伯数字和表格之后,厚度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其次是查账的速度快了许多,一旦适应了数字,看账目一目了然,只扫几息,一个月的开支、盈余都一清二楚,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边看边拨算盘,还要一边在脑子里记。

    原本六个账房先生还有些捉襟见肘,这改用表格之后,仅需一半的人手都可完成原来的工作,账房先生们也轻松了许多,尤其是账册统一印刷,只需要他们填写数字之后,账房的工作就更轻松了。

    当冉文清抱着新整理出来的账册递给刘子岳时,态度完全不同了:“殿下从哪里习得的这种方式,果然快捷方便了许多。”

    他就知道没人能抵挡住表格的诱惑!

    刘子岳微微一笑:“以前在宫中不小心看到的闲书上记载了这种数字,好像是从天竺还是西边传来的吧!”

    宫里藏书丰富,但距他们太远了,冉文清即便想看看那本原著也不可能,只得轻叹一声作罢:“若是能看一看这本书该多好。”

    刘子岳笑笑岔开了话题:“冉长史今日带来的可是新账本?”

    “对,这些账本里包括了自出京南下以来的一应开支,请殿下过目。”冉文清将账册放到了安几上,一一介绍,“最上面这本是南下途中的开支,这本是开垦荒地的进度和开销,这本是种植各种农作物的进度和支出,还有这本是建府的各项开支,还有这本是属官、侍卫们的薪俸,包括建府的费用等等,最下面这本是王府的各项开支,陶管家让臣一并送了过来。”

    刘子岳点头,慢慢翻开看了起来。

    改成阿拉伯数字和表格记账后,这账目清晰了许多。

    首先是南下三千里的费用,四百多人,还有百来匹马,每日的住宿吃饭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合计四千二百两银子。此外还有一笔不菲的开□□就是请镖师的费用。

    万通镖局护送他们南下,单程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回去还要一个多月,总计耗时三四个月,一百人,总共付了五千五百两银子的护送费用。当然,这笔钱中还包括了他们回去路上的食宿费用。

    这里就花了近一万两。

    然后建府,哪怕是刘子岳要求各种材料尽量就低取,不用建得多么奢华,可他这座府邸也建了小半年,材料和人工费用加在一起花了一万三千两银子。其中运输费所占的比例不小,主要是现在兴泰还是太偏了。

    接下来是开荒的费用,他们雇佣了一千名青壮年劳动力,干了半年了,每个月一两银子,便是六千两银子,加上他们这半年的住宿和伙食费,还有开垦工具的钱,一共用去了九千多两银子。

    相形之下,种地的开销就少多了。雇佣的种地好手和买种子的钱总共只花了三千多两银子。

    除此之外,还有给侍卫们建营地,给属官们建房子,还有这些人半年多的薪俸等等,加起来又是好几千两银子。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零零碎碎的开销,比如刘子岳在连州城住了小半年,也得花钱,加起来也有好几千两银子。

    这么一算,才半年,刘子岳从京城带来的十二万两银子已经用去了三分之一还多。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

    刘子岳放下账本有些惆怅,本来以为十二万两银子这么一笔巨款足够自己吃喝玩乐一辈子了,但现在看来是他想得太美好了。

    旁的不说,就他府里这三百多人,每个月的吃穿住行,那也得上千两银子才够啊。这么一算,还剩的七万多两银子根本不禁花。

    这个时代可没银行,能把钱存进去吃利息。即便有钱庄,古代的钱庄存钱别说利息了,还得倒贴对方保管费。

    唯一能躺着收钱的方式就是将土地租出去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靠地租过日子。

    但这种方式刘子岳不喜欢。一是南越这边地广人稀,地不值钱,农民可以自己开垦荒地,二是农民真的太苦了,种地一年忙忙碌碌下来,风调雨顺还能混口饭吃,若遇上灾年,卖儿卖女那都是常有的事。

    看刘子岳苦兮兮的表情,冉文清大致能猜到他在愁什么,宽慰道:“殿下,如今王府已经建成,开销少了许多。还有咱们已经开垦出了万亩土地,是不是可以停止了?”

    要知道,延平帝拨给刘子岳的可是万顷土地,一公顷等于十五亩,也就是说,总共划拨到刘子岳名下的土地高达十五万亩,现在也不过开垦出了十五分之一左右。

    若是想要完全开垦出来,得需要好几年,每个月都的从刘子岳账上走个一两千两银子,一年就是一两万,刘子岳全部的钱拿出来开垦这些土地也不够。

    刘子岳算了一下账:“一万亩当前就够了,以后不够再开垦就是。但有另外一个问题,冉长史,若是不开垦土地了,咱们雇的这一千人怎么办?都让他们回去吗?那兴泰的人数会立马跌到三位数!”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难道殿下准备长期雇这一千人?

    冉文清很疑惑,直接问了出来:“殿下打算长期留下他们?”

    刘子岳轻轻敲着桌子道:“没错,我们以后还要开垦土地,而且等到秋天地里的庄稼收割也需要人,若是他们回去了,咱们上哪儿找人?另外再去连州城招?麻烦不说,一来一回也是折腾,不若想办法将他们留下来,最好是举家搬迁到兴泰,长期在这里生活。”

    这样一来,兴泰才可能发展起来,否则没有人,或者说仅凭他们几百个人,这地方怎么兴旺发达?南越现在最缺乏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好不容易才将这些人弄过来,刘子岳怎么可能将他们放回去,一朝回到解放前。

    当初刘子岳之所以摒弃连州、高州这些城市,而将府邸选在兴泰就是看中这片区域的发展潜力。但若是不人为的干预,任其自然发展,像曾经历史上南越的发展过程一样,这地方恐怕得几百年后才会大变样。

    “那……殿下咱们开垦了这么多土地也种不完,不若将土地租给他们种,或是像朝廷那样,鼓励他们开荒,前几年给予免租的优惠。”冉文清提出了一个老办法。

    这还是让他当大地主嘛!

    刘子岳轻轻摇头:“不用,现在已经进入七月下旬了,让他们继续开垦土地,下个月就回来帮忙收割水稻、棉花等作物,收完这些可以种油菜、甘蔗,再然后就可以收割甘蔗了。至于工钱,还是按一两银子算,不过这些农活相对开荒轻松一些,加上有些带了家眷过来,就不用提供伙食了。”

    这样一来可以省些银子,二来是能够进一步催化这些百姓让家眷搬迁过来。

    刘子岳打算等收割水稻和棉花的时候,让家眷也可去做短帮工,每天三十文钱,相当于是临时工了。也能为这些家庭提供一定的收入,同时提高这些百姓搬迁过来的意愿。

    只要能赚钱,比在他们自己家种地过得更好,相信会有更多的百姓愿意搬迁到这里的。

    而人一多,渐渐就能形成一定的供需市场,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小镇,乃至一个城市。到时候,有了完整的商业体系,掌握着广州通往内地的必经之地,他这个土霸王仅凭收税也能有源源不断的收入了,再也不愁养不起这几百人了。

    冉文清没想到刘子岳有这么大的野心,琢磨片刻,觉得这样也行,他们今年种了七八千亩的地,光是水稻就种了两千多亩,仅凭前期招的那不到一百名种地好手肯定很捉襟见肘,但鲍全将那一千人带回来就不一样了。

    “那臣给鲍全送一封信过去,让他安排一下,下个月就回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