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040(1/2)
婆媳俩出面效果果然比冉文清好。
以前路过还有些犹豫胆怯的女子看到如今招工的变成了两个看起来很面善的妇人,心底的防备少了许多,逐渐有人大着胆子上前询问。
池氏细心地给解释:“这广州城内的人都知道我们东家种了不少甘蔗榨糖,因此需要不少砍甘蔗、种甘蔗的人,此外春天播种,夏天采摘棉花,一年四季都不缺活,因此想招些手脚利索的妇人,年龄不拘,只要人勤快踏实就行。”
妇人有些心动,又有些犹豫,两只手绞成了麻花状。
旁边的谭婆婆见了,笑眯眯地说:“大妹子可是有顾虑?不妨说来听听。”
妇人踌躇片刻,吞吞吐吐地说:“妾身家里还有个孩子,我若是去了无人照顾。”
她这情况,要么是个寡妇,要么是男人靠不住,才要她既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又要担心一家人的生计。
谭家原先也只是小富之家。谭婆婆这把年纪什么事没见过,她脸上的笑容更和蔼了:“大妹子,这个不当事的,若是孩子很小,可以将孩子放在镇上,大家帮你照看,晚上你再接走。若是孩子大了,也可以做些轻便的活补贴家用要是你家孩子喜欢念书,也可送去我那不成器的孙子那里启蒙识字。他不中用,二十几岁只中了秀才,七公子心善就让他在镇上开了一个私塾,教孩子们念书,凡是喜欢念书听故事的孩子都可以去。”
这那里只是可以而已,秀才啊,他们村子里几十年才处了一个,连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都对其颇为尊重,镇上的有钱人也抢着想跟他家结亲。
妇人顿时肃然起敬,看谭婆婆的目光充满了尊敬:“妾身真的可以吗?”
谭婆婆笑眯眯地说:“怎么不可以?这个钱是七公子出,小孩子们喜欢的都可以去听听。当然,若是不想念书,小子们可以跟着师傅学学木工、瓦匠、赶车等这类的活儿,姑娘家可以跟着我这个老婆子学学织布绣花。咱们七公子以后还要开织坊,织布也一样拿工钱,还不用出去受那风吹日晒之苦。”
妇人听得眼睛发亮,不敢相信有这么好的地方,好到她觉得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看出她眼底的向往和不安,池氏在一旁补充道:“嫂子第一次出远门,也可找些亲近的女子作伴,多点人在一起,彼此之间也有个照应。”
这话打消了女子心底最大的担忧,她紧紧攥着帕子说:“你们还要招人吗?那我回去问问。”
“招的,小姑娘,大婶子只要认真干活的,咱们都要,你认识的人中若是有这个意向的,可叫过来一道。”池氏笑盈盈地说。
送走了这个妇人,接下来她们又陆续接待了数名女子,大多都是二三十岁面目愁苦的女子,一看生活就很不如意。
也是,若是生活安稳无忧,谁又不会背井离乡去做长工呢?
这到底是大事,绝大部分人都没法第一时间做出决定,因此很多都是问过之后就没了下文。
不过谭婆婆和池氏性子很好,都极为耐心,脸上始终挂着温柔的笑容,倒是让人的第一印象很不错。
第二日陆续有女子前来报名,三天后,她们总共招了一百一十名女子。
比冉文清的成绩好多了,但刘子岳还是觉得不够。
这点人,以后除草、摘棉花、晒油菜等等这些活都需要人,况且织坊还需要一批女工,只这么点女同志是远远不够的。
他将冉文清叫了过来:“冉管事,咱们兴泰一直处于缺人状态,因此我拟了个刺激人口增长的计划,你看看行不行?”
冉文清接过一看,总共就两条。
一,凡是在兴泰成婚的男女,双方年满十八岁以上者,由刘记商行给新娘提供两贯钱作为嫁妆。
二,即日起,凡是定居在兴泰的百姓,生一子女,无论男女皆由刘记商行补贴两贯钱,但同一对夫妻每胎之间必须间隔两年及以上,否则不予奖励。
说白了就是刺激成婚和生孩子,手段嘛就是砸钱,真是简单又粗暴。
这种方式兴许是最好的,因为这种事不能强迫只能利诱,而且还有个好处,许多家在别处只是到兴泰做工的男人也会考虑将妻儿老小一并带到兴泰定居,因为他们舍不得这白到手的钱。
这样倒是能够快速增加兴泰的人口。
但冉文清有些地方不理解:“公子,第一条为何要规定十八岁,第二条为何要规定间隔两年?”
刘子岳跟他解释:“十八岁身体才长成,太小生孩子对身体不好,至于间隔两年嘛,咱们种地都要适时地轮种施肥,更何况是女人生孩子,这可比地里种庄稼难多了。”
冉文清诧异地看着他:“殿下怎么好像比我这个为人夫为人父的还懂?”
他学过生物啊,这是现代人的基本常识。十几岁生孩子,比高龄产妇对身体的害处还大,要不是古人寿命比较短,他都想鼓励大家二十岁以后再结婚生孩子。
刘子岳咳了一声,扯了个幌子:“我以前在宫里无意中听妇科圣手说的。”
“这样啊。”冉文清倒是没怀疑,重新将话题转回了这两条上面,“殿下这两条我看行,估计颁布下去后,会有不少人将妻儿带来兴泰,咱们兴泰很快就会迎来一个人口大增长的时期。但这是好事,也是对咱们的一个考验,殿下想过怎么安置这些人吗?”
镇上的房屋肯定是不够的。
这点刘子岳也早想过了,他那十五万亩地要完全开发出来都需要几年的时间,现在地完全够用,至于以后,南越地多人少,官府鼓励开荒,不够再继续开垦就是,地完全不是问题。
但任由这些人乱建房屋肯定也不行,这样毫无规划,乱糟糟的,那会跟乡下没什么区别。
刘子岳说:“我有个法子,以后搬来定居的,若是想定居在兴泰,我可以给他们一户人家一亩的地建房子,但只能世代居住,不能买卖,若是哪天离开兴泰,这房子和土地交还给我。若是想种地的,可以往离地比较远的地方,分散居住,建小的村落,每户划两亩地,作为自建房的用地和种菜养鸡鸭的自留地,条件同样如上。当然,若是他们以后长居于此,有了感情,想要买下地,咱们也可按照市价卖给他们,这是后话。”
“公子这个方案行,随着我们向外围开垦出更多的土地,以后田地离兴泰会越来越远,若是自己再每日往返,太麻烦了。分散而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能避免兴泰人口一下子增长太多。”冉文清赞同。
刘子岳说:“没错,兴泰咱们是按照城市的雏形来建的,建造会比乡村房子更麻烦,要统一规划,建统一的地下排水沟渠,因此不能让他们随意建房子。”
说到这里,他将兴泰已经开发出来的舆图拿了出来,与冉文清讨论。
“东边是我们的居所,西边以后作为民居,南边建集市,北边建织坊等。等统计好户数后将西边的地划分成一亩地一亩地的整齐小块,前后间隔一条街,如果地不够就往后面再增加一排。”
这一更整齐好看,也便于管理。
冉文清点头:“可以,那咱们先前建的房子呢?”
刘子岳的府邸和王府属官们的房子都是按照京城平王府及其周边的建筑简化而建的,不用改造,但还有一部分少量的民居就散乱而建的,现在多是干活的工人们住的地方。
刘子
岳说:“留着,以后没成家没定居的单身汉或是初来乍到的寡妇都可暂时住这里。若实在没人住,以后也可改为客栈。”
他们兴泰不可能一直与世隔绝,等兴旺起来,总是要跟外面的人沟通来往的。
谈完了兴泰的布局,刘子岳的目光落到了附近的田地里,指着这些地方说:“围绕着兴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凡是开垦出来土地后,都要建一条笔直的马路,至少要有一丈宽,能容马车牛车通行还有剩,以方便运输地里生产出的粮食、棉花、白糖等。”
冉文清点头。反正他们地多,建路的好处这次运输白糖就体现出来了,若是没有马路,要靠人力从几里外将白糖、甘蔗这些扛回兴泰,效率要慢很多。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到了晚上,牛车马车一起出动,很快就拉回去了。
两人从中午一直谈到天黑,总算确定了兴泰的下一步发展计划。
等外面天黑下来,仆人进来点上蜡烛,冉文清才回过神来,揉了揉眼睛说:“公子,那属下明日便回兴泰安排这些事,正好将谭婆婆他们一块儿带去兴泰。”
刘子岳点头:“辛苦冉管事了。”
冉文清比他还擅长处理这些细枝末节的事,交给他刘子岳再放心不过。
***
十天后,黄思严回来了,同时带回来的还有几百箱沉甸甸的银子。
刘子岳接过账本,看了一眼总数,挑了挑眉:“这么多?”
这一趟比他上次卖二十万斤棉花还赚得多,几乎多了一倍。
黄思严乐呵呵地说:“公子,咱们的白糖都被池三爷包了,小的按您的吩咐,给了容老板五千斤。此外,那个李老板还跑过来找了小的,也想买咱们的白糖,被小的给拒了。他上次那样坑咱们,谁还跟他做买卖啊。”
最近太忙,黄思严不提,刘子岳都要忘记李老板这号人物了。
他笑了笑说:“不用搭理他。这一趟差事你办得很好,你额外奖励十贯钱,船上其他人各五贯钱。这阵子大家都辛苦了,我给你们放三天的假,好好休息。”
黄思严不想休息,干劲儿十足地说:“公子,池三爷说,让咱们将所有的白糖都装船先运送去松州,若是京城价格好,他可以给咱们提价。小的寻思着,小的走了这么久,咱们这阵子又存了不少白糖吧?”
他都走了差不多一个月,一天生产一两千斤应该也有好几万斤了。
刘子岳轻轻摇头:“没了,给了苗老板周掌柜他们一些,咱们现在只有两万多斤,为了这点白糖大老远跑一趟不划算,再说要过年了,好好休息,过完年再说吧。”
刘子岳以前干劲儿那么足是怕坐吃山空,养不起跟着他来的这几百人。
但棉花和白糖的畅销,已经将他过去一年的开销都补了回来,还有多余的,如今他的小金库又满满的了,不缺钱,人自然就没那么积极了。
“可是,公子,这有钱不赚,小的心里难受啊。”黄思严挠了挠头,提议道,“公子,两万多斤就两万多斤,小的愿带队跑这一趟。”
刘子岳看着精神奕奕的黄思严,怀疑这家伙是个奋斗逼,搁现代肯定是那种老板最喜欢的员工。
他说:“你不过年,别人还要过年呢?白糖放在那里短时间内又不会坏,你着急什么?今年是咱们在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家过的第一个年,所有人都要整整齐齐的,当初你们四百三十五人跟着南下,今年过年一个都不能少。过完年,你要去松州,我不拦你。”
去年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整理好,在连州城里过了一个仓促的年,因此也没什么准备。
但今年不一样,他们有钱了,而且还有了属于自己的地方,可不得好好热闹热闹。
听刘子岳这么
说,黄思严只得作罢:“那好吧,只是要让池三爷久等了。”
“他又不会亲自去等,顶多每天派个人去码头看看,见不到人肯定就明白你要过完年再去了。”刘子岳说。
黄思严想想也有道理。
说到过年,那绝对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刘子岳决定提前回兴泰,好好乐呵乐呵。
他让黄思严给广州的官员还有经常来往的商家都准备了一份年礼,提前送了人,然后便关了铺子和刘府,在门上贴了一张纸“回家过年,初六开门”,就锁上门走了。
他们前脚刚走,第二天,李老板的船也靠岸了。
下船后,重新感受到广州冬日温暖的气候,李老板心里感慨万千。
回到在广州的宅子,稍作休息后,李老板叫来留守的管事和伙计,询问白糖的事:“听说咱们广州出现一种叫白糖的东西,你们可有听说?”
管事连忙点头:“老爷消息真灵通,那么远都听说了。现在白糖在广州很受欢迎,导致黑砂糖过年都没涨价,还是二十多文钱一两。”
因为那些有钱人家都买白糖去了。他们这些人才是消耗糖的大户,普通百姓也就买个一二两给家里的孩子老人尝尝,哪也得半斤一斤的买。
买的人没那么多了,价格自然也就长不上去了。
李老板点头:“都有哪一家在卖白糖知道吗?”
提起这个,管事有些吞吞吐吐的:“就……就是那个刘七。”
“只有他吗?广州城没有别的人卖白糖?”李老板蹙眉问道。
管事硬着头皮说:“其他人的白糖也都是从他那儿拿的,现在谁想拿到白糖,得看跟刘七的关系如何,关系不好的人拿不到白糖。”
这是暗示李老板别给他们安排这么一个不好办的差事。
李老板气得磨牙:“又是这个刘七,难道除了他,别人就没有白糖不成?”
管事不说话。
刘七那个铺子,现在每日只售卖几百斤白糖,限量供应,一人只能买一次,一次不超过半斤,即便有个别想倒卖的,也很难弄,因为弄太少在广州卖,价格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