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 章 番外之真正的结局(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话说那日水镜将最后的选择交予诸天万朝,在禁言者默认继续观看的规则下,除了某些朝代反对意见过于强烈,不少时空的赞同派都以或多或少的优势取胜,得以保留水镜的播放。

    这些时日来,诸天万朝可谓是热闹非凡,王公贵族、文人学士、贩夫走卒不知为鲁迅的文章与楚棠的观点爆发了多少次论辩,儒生学者更是日日论道,反复争说。

    那些被禁言的人在限制解开后则是每日一骂,当然他们也不敢骂太狠,因为担心不知何时天上的仙人又会给他们禁言。

    帝王们内心复杂,这些日子为了处理水镜惹下的麻烦,他们几l乎日日不眠不休,密切关注全国动向,就怕生出乱子来。

    虽然不少帝王决定继续观看,可水镜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得了便利又随时都有可能被划伤。是以旬月来,迟迟没看到水镜的他们心里半是松口气,半又觉得空落不郁。

    太极宫。

    李世民忍不住向长孙皇后抱怨:“几l番权衡留下水镜,楚棠别不是不再授课了。”

    他觉得有几l分憋闷,那日中枢夜谈,他与房玄龄等人与朕商议,诸人发现一个现象:交去的作业上虽然不能直接向楚棠提问,但观前情,似乎只要与作业内容相关,便不会被水镜抹去。先前的冯梦龙、杜牧都是如此。

    确定这一发现后,贞观君臣一致决定由孔颖达执笔草拟,在作业中相机对那段“吃人”的结论提出疑问,最后由李世民提交。

    最终的结果证明大家的猜测是正确的,提问的内容并未被抹除。因着这层原因,李世民对水镜的再现更添了几l分期待。结果许久过去了,楚棠迟迟未来,那他们的一番苦心不就全白费了么?

    帝后二人伉俪情深、知无不言,长孙皇后当然知晓丈夫担忧所为何事,她婉声安慰:

    “二哥勿急,楚姑娘每次所授内容繁多,想来筹备亦要费些时日。水镜未去,总不至于便成了一面空镜。”

    “希望如此吧,朕如今也是吃不准了。”

    李世民轻拍长孙皇后的手背,语气有几l分喟然。帝王御极天下、控慑四海,可这水镜,还有水镜中人的言说偏偏是他所无法掌控的,这种体验可真不算好。

    就在李世民感叹后的第二日,申酉交替十分,消失旬月的水镜终于出现,楚棠的声音还是一如既往地轻快。

    【各位同学许久不见,终于从考试堆里爬出来了,本以为研究生就没有期末周,我太天真。】

    略显懊恼的语气含了些吐苦水的意思,成功惹得不少人忍俊不禁。

    北宋。

    正和弟弟一同在窗下温书的苏轼挑挑眉,有些意外道:“期末周、考试,楚姑娘此时原来仍是学子?”

    苏辙也有些许惊讶,这般开坛设讲他们还以为楚棠在后世该是塾师一类人物。苏辙在心中好笑,那边苏轼已经放下书卷,摸着下巴疑惑道:

    “不过楚姑娘的语气怎么这

    般,考试应该不是多难之事吧?()”

    ???

    ??睐硤し?虎?N?葶???“?????葶???厐?????()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根本还不是师嘛!朱樉觉得自己被耍了。

    朱标关爱地看了弟弟一眼觉得父皇有些话说得的确没错,二弟的确该多念些书。

    清朝。

    蒲松龄讶然之后倒是开始赞赏起来:“以考登阶自古当然,楚姑娘亦为学子,又兼女子之身,却可谈论古今,不乏令人耳目一新之说,比之时下空读道德文章,却连苏东坡都不知的儒生,不知强胜多少!后世之科考,比如今八股取士当真是高明太多!”

    【看了一下大家在后台提交的作业,写得都很不错。不过这次不少同学在作业中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鲁迅的抨击是否太过偏激,所谓“吃人”是否有割裂传统之嫌。】

    楚棠将几l分有代表性的作业贴在了公屏上,李世民一眼便看到了自己的那份。果然,他们的猜测是对的,只有以与作业相关的内容进行提问,才有可能被楚棠看到。

    只不过……他看着其他几l份作业,看来也不只他们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北宋。

    二程和朱熹等人同样紧张地盯着水镜,他们未必发现了规则的“漏洞”,不过是思绪无解又不吐不快,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提出了质疑性的观点,万幸不曾被楚棠忽略过去。

    明朝。

    李贽迅速将其他几l份作业的内容扫了一眼,和耿定理一同铺好纸笔,只待作记。

    【这个问题其实在新文化时期及此后的学界都产生过讨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林毓生的《中国意识的危机》。在书中,他认为五四运动是在彻底、全盘的反传统,而这种轰轰烈烈的反传统运动就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裂,并由此带来中国意识的危机,有点类似否定历史造成的历史虚无主义?】

    汉朝。

    刘彻似笑非笑:“他们倒也知道被指责数典忘祖?”

    南宋。

    朱熹神情一肃,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历史虚无主义!正是如此!儒学治世数千年一声‘吃人’逆反,断然否定百代传承,岂能不堕入虚无之境?!”

    他觉得后世这个词用得极好。

    另有一批本就对鲁迅观点不忿的人摸着胡须表示赞同:“可不就是文化断裂吗?我早便说,鲁迅的提法有失偏颇!”

    “后世到底有清醒之人。”

    唐朝。

    杜甫颇感兴趣的对李白说道:“看来鲁迅一派也并非完全势大,质疑之说倒亦合情合理。”

    水镜上展示的作业,也有一份出自他的手笔。虽则率先选择继续观看水镜,但世敦儒业的杜子美仍想一探究竟。

    李白到底是磊落散淡之人,这些时日并未纠结许多,闻言便笑道:“学道论辩本便是你来我往,不过依楚姑娘的习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怕是又有一番令你我耳目一新之言论。”

    ()    杜甫一听,想到楚棠先前讲授的风格也觉有理,跟着笑了起来:“太白兄说的是,我等且听便是。()”

    ??葶??彎靟げ虎N魎??????鑎晛?癞??捫桑?拏??膜??卟?晛?祢?祢呛葶?瞈癑鹛?????虎?拏葶?拏??

    ????N??????嵹轹???げ??筫虎敹靧?????入祙葶?题?蝥?g???入敹靧?葶?“??()?『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我”是一个启蒙主义的知识分子,对祥林嫂的经历满怀同情与不安,是小说中唯一一个不那么麻木的人。】

    【但是,在祥林嫂向我询问灵魂有无的时候,我仍然是“说不清”,只给出了模棱两可的回答。】

    【祥林嫂的询问并非出自偶然,是绝境中人对命运的最后一丝微弱反抗,若有灵魂与地狱,她便会被锯成两半;若无灵魂,她则可以免于死后惩罚,但却又见不到儿子阿毛。此时的祥林嫂其实处于深深地纠结与恐惧里,那么她向我问询,其实便是在向我......】

    “求救。”

    李清照眉目忧虑地吐出和楚棠相同的字句,只是......她设身处地的思考一番,也觉得有些踌躇:“祥林嫂到底是希望有,还是希望无呢?”

    她想干脆告诉对方所谓寡妇不许改嫁是无稽之谈,鬼神是虚无缥缈之事,但若祥林嫂当真期盼与其子团聚,那岂非亦是悔她希望?

    【“我”的心理活动其实很好品,在面对问询时,“我”最开始想的是,“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这是一个难得为祥林嫂考虑的人。】

    【但这个人却经不住祥林嫂的进一步询问,在她接着追问“那么,也就有地狱了”“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时,“我”的反应却是“吞吞吐吐”“支梧”“胆怯”“匆匆的逃回”,“我”祥林嫂,但对她的困境无能为力。

    对民众提出的生死、灵魂等精神性、超越性的问题,“我”是缺乏关切与思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