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扶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如海只以为贾敏是羡慕姜宁素日处事率性洒脱,暂时没往深想。

    二十年相伴的妻子眼看已油尽灯枯,他也无心深想。

    而贾敏说完这一句,分明见林如海没懂,也不再多说,只轻轻道: “让我最后见见黛玉罢。”

    林如海抹掉一脸的泪,站起来打开门: "黛玉?"

    黛玉身体一僵。

    太太真的要……走了吗?

    姜宁把黛玉抱起来,交给林平媳妇,给她整了整衣襟袖口: "去罢,好好和太太说说话。"黛玉今天穿得很漂亮,头发也梳得好看。贾敏最后见到的是这样的女儿,应该会宽慰些?

    王嬷嬷只在旁边看着林平媳妇抱大姐儿进了卧房,没上去帮把手,更没想跟进去。

    哎……虽然做奴才的不该这么想,可太太要走了,她真是放松了不少。

    姐儿眼看要上学挑丫头了,四个奶娘按例只留一两个,余下都要出去。她明明是太太挑的人,因为姐儿被姨娘养了几年,她和姨娘处得好,便叫太太不信起来了。

    前两日姐儿过来,她和秋篱陪着,太太要和姐儿说话,那魏胜媳妇直接就把她们请出去了。

    虽然她能明白,这是太太怕她们嘴巴不牢靠,转头就把太太说给姐儿的话告诉姨娘。可她尽心尽力服侍了姐儿四五年,这时候竟成要防备的外人了?心里怎么也舒坦不起来。

    更别说在下房里,虽是好茶好点心招待着,可只能在屋里,不能乱走动,连解个手都有人跟着,真成了“贼”一样。

    那秋篱原先还是太太屋里最说得上话的呢,太太是最信她才让她留下服侍姐儿,结果现在在正院也是“外人”了。

    虽说这未必原本都是太太的意思,可能是新上来的丫头怕秋篱秋藤两个回来再把她们顶出去,所以在太太跟前进谗言。太太病重,也未必知道她们在正院走一步都有人看管着。

    可魏胜家的把她们请出去,太太毕竟默许了,也没说多两句宽慰的话,怎么不叫人寒心。

    太太一走,家里真正是姨娘说了算,她也不用怕临了临了还要被换下去了。卧房外,姜宁拉绯玉站起来,一起等屋里的动静。

    只怕接下来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她和绯玉都要跪不少,这时候就让膝盖先歇

    一会儿罢。卧房内。

    贾敏摩挲着黛玉的手,满腔疼爱不舍将要溢出来却不说片语,只把两本账册塞在女儿手里。

    "娘知道你聪明,一定能记住娘给你留了这些东西,便是暂且记不住,也要记住册子多厚,一页有多少字。一个月内,一定要让你爹爹亲手再抄一份给你。"

    她看向林如海,笑问:“都这时候了,你不会怪我不信你罢?”

    林如海摇头。

    贾敏笑道:“我大约猜到魏胜和绮云怎么不见了。想来,历年派他们回京送年礼,让他们有机会和大哥有所勾结,是我派错了人。大哥犯蠢生事,我不求老爷说情,只求若贾家能熬过这一劫,请老爷把这两本册子也手抄一份,送给我母亲收着……好吗?"[注1]

    她只猜对了一半真相。

    但林如海没多说,直接答应下来: "好。"

    他不想把另一半真想说出来,让她知道林家也可能会受牵连,死前还心里不安。

    总归再难也能保下黛玉和绯玉。

    贾敏向黛玉笑: “娘前两日和你说的外祖家,你可还记得?”黛玉抹泪哽咽: "记得。"贾敏笑: “那你说说。”可惜,娘还没见过她的孩子呢。

    黛玉回想: "娘说,外祖家是京中荣国公府,贾氏一门双国公,一向与别家不同。无奈外祖父去后,子孙不成器,屡屡犯法生事,尤其是大舅舅,简直无法无天……"

    其实“娘” …姨娘提过外祖家,但只说了外祖家从前有什么功勋,历代都有谁,如今有谁,有何人在朝为何职,姻亲有几家,这些人家都有什么人,有何官职,与林家关系如何,大概有何往来,不似“太太”这般,连各人的性格为人都细述清楚。

    贾敏早知女儿记性好,心中明白,临死之前见女儿话语这般清楚,她说的事事都记得,更觉欣慰。

    她积蓄着力气,不说话,只微笑对黛玉点头,鼓励她继续说。

    黛玉抿唇:“娘还说,宁荣两府之中,只有二舅舅算得上‘端方清正’。他喜好结交文人雅士,年轻时诗酒放诞,只是近年上了年岁,迂腐了些。可惜二舅舅家的珠大哥哥,十四岁就中了秀才,偏去年一病没了。还有二舅舅家的元春大姐姐,入宫做女史已快两年了。

    "

    贾家送女儿进宫博富贵,先谋得女史之位,再谋求宫内贵人赐婚之事,林如海并不赞成。

    但自从他被调往云南,林家和贾家除了一年一总送一次节礼外,再没有任何走动,只有贾敏偶尔与贾母有书信往来。

    贾家不问他,林如海即便从贾敏口中听说了什么,也绝不再提任何建议。

    敏儿和岳母的母女亲情,他不会断绝,但林家与贾家的姻亲情分,在他心里已经结束了。

    不过,二十年前,他和贾政毕竟算得上郎舅相合,志趣相投,贾珠亦算他从小看大的,他还教过这孩子。

    十四岁就进了学,精心培养到大的出息长子不满二十殁了,林如海在心有戚戚,感慨人事无常的同时,也更加觉得或许命数天定,人生本就难以圆满。就如同八年前母亲去世,他回老宅守孝,姜妹

    妹指出他书房的竹子缺了一角,他忽然觉得,就这么缺着也不错一样。

    青玉夭折后……他更是想过,或许林家几代单传到他,注定无子“绝后”。不然,为什么敏儿怀了四个孩子,小月和夭折的三个都是男孩?为什么只有黛玉和绯玉两个女儿平安活了下来?林如海还欲深想时,黛玉已说到贾宝玉了。

    "还有一位衔玉而生的哥哥,也是二舅母所出,只比我大一岁,顽劣异常,不喜读书,只爱在内帏厮混,外祖母溺爱,所以二舅舅不敢管。”[注2]

    "是……"贾敏还能听到女儿说话,眼前却已经看不清了。

    她的声音也模糊起来: "你外祖母最疼孙辈,你琏二哥哥年幼丧母,无人照管,便是在她跟前儿养大的。你外祖母从前最疼我,必然也会很疼你……”[注3]

    “黛玉,黛玉?"贾敏生怕女儿听不见, "你姜姨娘……是好人,你要多听她的话,要孝顺长辈,友爱姊妹,遇到难处,记得告诉爹爹……玉儿,玉儿!娘要走了……娘啊,娘……"

    林如海满面是泪,一手捂住黛玉的眼睛,一手握住贾敏无力滑落的手。贾敏停止了呼吸。

    ★

    林第满府皆白。

    ★

    京城。

    离太子宫变已经过去了八天。

    含元殿前的血

    迹尚未洗净,大明宫里肃杀的气氛还未有分毫消减,每三年一次,天子钦定进士名次的传胪大典却依旧举行了。

    新科进士们两股战战,惴惴不安,走过巍峨的丹凤门,站立在含元殿宽阔的甬路上。

    京中所有九品以上官员,包括诸亲王、郡王、驸马、仪宾、异姓王、以及公侯等各有爵之家,都依品级身份排位,或站在含元殿前的丹陛、丹墀上,或站在甬路两旁的广场上。

    只是相比往年,今年的传胪大典少了些人。

    尤其少了原该站得离皇帝最近,身份尊贵仅次于天子的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共四位皇子。

    所有人都知道少了人的原因。

    三月二十三夜,太子谋反。混战中,太子到四皇子共四位龙子皇孙殒命。陛下只有七位皇子,一下折损了大半。

    据说……陛下也受了伤。

    众人正不安时,年已六十有三,一夜之间暨发全白的皇帝由一位年轻皇子搀扶出来。众禁军带刀把守侍立,无人敢抬头去看陪在天子身旁的是哪一位龙子。直到那位皇子替皇帝开口,才有人略觉这声音熟悉,是——

    竟然是皇六子!

    不是陛下所余三位皇子中,年岁居长,李妃所出的皇五子,也不是身份最为尊贵的,甄贵妃所出的皇七子。

    是一向默默无闻,生母也默默无闻的沈嫔所出的皇六子!

    看来短短几日,陛下已经决定出了储君的新人选,今日照常举办传胪大典,就是为把皇六子推向人前?

    传胪大典在皇六子年轻但镇静的声音中举行了下去。永嘉三十一年贡士,贾敬,惊惶地等待着他的名次。一甲三人,当然没有他。二甲九十七人……也没有他。三甲……

    在贾敬快晕倒前,他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名次。

    三甲第一百三十四名……三甲最后一名.…

    他会试排在第五十一,复试的名次也分明是二等第四十三名!贾敬知道自己完了。

    他本以为宁荣两府近几日都没有禁军上门,是逃过了这一劫。哪知他们没参与太子的计划,陛下还是不打算用他!

    读书四十年,年将五十,终于考得进士,却毁在了跟错人上..…太子殿下…太子怎么就没能忍耐住……

    贾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

    随众人谢恩,出宫,游街,上车,回了家的。他满脑子只有三个字:他完了。

    从此之后,别说受到重用,官拜一品,他任何官职都得不到了。就连身上的爵位,可能也要保不住……贾敬身上一时冷,一时热。他一时站起来满屋乱走,一时又坐在榻上半日不动。

    房门被推开。

    贾敬之妻扶着肚子进来,担忧问: "西府里请了太医,老爷要不要……"

    西府大老爷一从宫里回来就晕了。

    "太医?什么太医?谁病了?"贾敬脸色涨红,胡子一颤一颤, “我没事,出去!”他不想让人看见他这般狼狈相!

    “老爷?”见他这般,贾敬之妻更加担忧,不由上前两步想去扶他。“我说,出去!”贾敬猛一挥手。

    贾敬夫妻少年结发,成婚三十余年了。

    贾敬之妻今年已有四十九岁,再怀胎本便不易,又兼上了年岁,身体沉重,行动不便,被贾敬这一推,虽力气不大,也竟站立不稳,向后倒去!

    婆子丫鬟们原等在门外,见状扑救不及,就看着贾敬之妻摔在了地板上!

    “太太——”

    “太太!”

    呼唤声混着夫人的呻·吟声扑到贾敬脸上。他看到了夫人身下殷红的血——"夫人啊!"他跪倒在地。

    贾敬之妻扎挣了整整三天,留下一个女儿,撒手人寰。[注4]

    这期间,有宫中太监到了隔壁荣国府,暗示贾母和贾赦:

    荣国公贾代善对陛下的救驾之功,用到如今就算尽了。

    ——这次陛下看在旧情面上绕过了贾家,再有下一次,可没这么走运了。

    贾赦自知妄想不可能再实现,借病龟缩在东院,半步不出房门。

    贾母更想将家中撒手不再管,可听到东府里贾敬媳妇死了,贾敬竟要辞爵去城外修行,到底不忍心,让把那没了娘的小女孩抱了过来,取名“惜春”,养在院中。

    同时,她向贾赦提出:拿丰厚的聘金出来,趁早为贾琏迎娶王熙凤过门,把和王家的姻亲再结得牢固些。

    王子腾一心效忠陛下,近日又升了禁军总兵,已是从二品武将了,日常随侍在陛下身侧。史家史鼎还护驾有功,

    前日竟得封了忠靖侯。甄家也没事,只有薛家怕是要糟………

    国公爷的情面没了,家里更要指着这些姻亲了。

    凤丫头虽才十四,贾家拿出诚意,想必王家也会答应提早婚期。等凤丫头进了门就让她管家,老二媳妇歇着去罢!

    贾赦原本还不大愿意儿子娶弟媳妇的内侄女,到现在也没了办法,只得拿了两万两出来。

    贾母又让从官中再拿两万,要置办极为丰厚的聘礼送去王家。

    王家有钱,如今又比从前更好了,凤丫头的嫁妆说不定比老二媳妇的还多,贾家的聘礼也不能少了。

    王夫人趁机哭诉:"好好地把元春送了进去,如今她前程不论,也不知在宫里受没受委屈。"

    贾元春亦是贾母亲手养大的,如何不心疼?便叫再拿出一万来,打点太监送进宫里,好歹让孙女过得舒服些。

    她想说王夫人两句:

    送元春进宫是王子腾提的,她做母亲的心动了来说的,如今竟又像是家里威逼她舍了女儿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