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工笔,赞扬也好,诋毁也罢。”

    “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长城的存在是为了防御,抵御匈奴的入侵,却从来不是为了固关自守,将整个华夏大地圈在屏障之下。

    汉初,匈奴趁华夏内乱而崛起,越过蒙恬所筑之长城而同汉军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相对峙。

    因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所以匈奴能够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

    但就是这样一条破烂不堪的长城,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军事防御作用。

    至于后来卫青、霍去病等出击匈奴,便是以秦、赵长城为主要据点,进可攻退可守。

    其后,汉武帝修复蒙恬所筑之秦长城,又修建外长城。

    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绵延烽燧,亭障相连,沿着丝绸之路而修筑。

    对于始皇帝、汉武帝这样的雄主而言,长城之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是防守,更是进攻,是为了更好的向外扩张与开放。

    只不过,既然有眼光深远如秦皇汉武者,自然有人同样对此表示暗搓搓的眼红以及......

    “秦时明月汉时关,若是有此长城,我大宋......”

    轻咳两声,终是勉强找回神智的大宋高宗皇帝发出如斯感叹。虽然那话语未曾说完,但话中的意思已然很是明显。那便是如果他们大宋有这样一条长城存在的话,又何愁不能偏安一隅?

    当然,修长城是不可能修长城的,至于直捣黄龙收复失地更是想都不要想,只有醉生梦死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样子。

    一旁的秦桧虽然同样灰头土脸被此前的诸多种种场景与画面吓得心神剧颤,见此情况,

    却是赶紧送上吹捧道:

    “此长城劳民伤财,有亡国之相。官家体恤百姓,自是不愿意为之。”

    又道是,“况且我大宋早已与大金签订合约,又岂可背信而忘盟,致使百姓遭逢战火之中?”

    ...... ......

    百姓:我可谢谢您二位了呢!

    这就是某位官家上表称臣的理由?

    这就是你们二位联手取得风波亭大捷的理由?

    怎么就这么脸大呢?

    于是下一刻,是周遭场景变化他们仿佛置身于道路之上,有一辆又一辆的马车一次次自身上碾过。纵然明知此为幻象,心神亦不由得为之所夺,好似陷入到那无尽的被碾压的痛楚之中。

    【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天音再度响起,是玄鸟自下而上飞起,最终于那至高处散开,化作火焰,好似要将周遭的一切给点燃。便在那火光之中,属于大秦之黑水龙旗飘扬,始皇帝的身影显现,向着天地六合、四海八荒发出宣告。

    “自此,朕不再是秦王,而是始皇帝。”

    伴随着帝王话音落下,有以和氏璧雕琢而成的传国玉玺虚影于天幕之中显现,被始皇帝握于手中。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在玉玺出现的第一时间,诸天万界的时空之中,无数有缘者纷纷呼吸急促满面通红,仿佛隐藏在血脉之中的某种力量受到感召,目露痴迷。但——

    就在下一刻,那玉玺却是被始皇帝毫不犹豫的抛入到水中。

    玉玺脱手,就此一点点沉没。

    于是一时之间,纵使早知这玉玺命运,亦知道这玉玺在八年之后将再度回到始皇帝手中,亦有无数人咬牙切齿目露急切,只恨不得能够以身相替,将那玉玺收入到怀中。

    不过很显然,那画面与场景却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继续进行。

    时始皇帝三年,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始皇帝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

    随行人员见状,俱是大惊。待得过湖之后,中车府令赵高见状,更是小心翼翼道:

    “陛下,可要

    使人去捞?”

    “不必。”

    始皇帝摇头,有月色于这位威仪甚重的帝王面上洒下冷硬的色泽,但见其开口道:

    “一块玉而已。”

    “朕的天下,从不因它而存在。”

    “而它,只有于朕手中,方才是传国重器。”

    于是那一刻,所有人尽皆默然。

    “所以,即便是始皇帝当初用的不是和氏璧雕刻的传国玉玺,而是木头章子,同样会有人愿意为此而打生打死吧?”

    良久之后,终是有人发出如斯疑问。但有人对始皇帝口中之话语表示赞同,自然有人表示不屑。

    赵宋雪乡考察团正团长,著名的金石爱好者徽宗皇帝便捂着胸口一脸痛心疾首的表示:

    “暴殄天物啊暴殄天物,这和氏璧何其之珍贵,就算没有你始皇帝,亦是万中无一之奇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