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第二十次直播③(1/2)
贾政回头去问王夫人: “娘娘省亲,当日点的真是这四出戏?”
王夫人哪里记得这些,正在踌躇,身后探春果断答话:“确是这四出。”
宝玉在旁死死咬着下唇默不作声——天幕上所揭示的四个未来,关于他自己的大抵就是那“甄宝玉送玉”之事。但此刻宝玉全然不管,仅仅是大姐姐和林妹妹离世这两个谶言,就已让宝玉心内痛楚不已,全乱了方寸。反倒是贾府落败之事,反正天幕已经提过很多次,令宝玉全然无动于衷。
院中唯有贾母一人,似乎没听进什么,只是出神地望着天幕,似乎还低低地哼着小曲,心神完全沉浸于昔年在家乡观戏的回忆之中。
【关于曹公所写的“戏中戏”,兰兰先举个最简单的栗子:清虚观打醮。稍许解释一下,这里的“打醮”是指道士设坛做法祈福禳灾的一种法事活动。这活动除了道士祈福之外,最重要的活动其实是看戏。】
【当时身为贾氏族长的贾珍便去神前拈了戏。拈到的第一出是《白蛇传》,小伙伴们,这个《白蛇传》可不是我们所熟知的,白娘子与许仙的传奇爱情故事,它是讲的高祖斩白蛇起事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出身微贱之人建立宏图霸业,这种白手起家的故事与贾家祖上发迹的事迹是暗暗相合的。】
【随后第二出拈到的则是《满床笏》,这一出戏演的是唐代名将郭子仪过生日,七子八婿前来为他祝寿的故事——因为他这些子女身份尊贵,大权在握,所以前来祝寿者的笏板摆满了笏床,所以叫“满床笏”。】
【这个故事与贾府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兴盛景象也很有相似之处。】
【但是,小伙伴们,这里我们还要留意一下当时贾母的反应。当贾珍告诉她第二出戏是《满床笏》的时候,贾母疑惑了一下,笑道: "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值得罢了。"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其实解释了当时“打醮”活动时看戏的这种习俗——神前拈戏:这戏不是专门演给人看的,而是神要看戏,在神前拈出来的戏其实是神想要看的戏,人只是陪着看的陪客罢了。】
【随后贾母赶忙又问第三本,贾珍回答说第三本是《南柯梦》。这时贾母听了就再不说话
了①。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南柯梦》本身讲的是一个唐代武官淳于势梦中进入槐安国成为南柯太守的故事,他在梦中经历了富贵繁华,又忽遭祸败,醒来方知是一梦。】
【将这三出戏放在一起看,正好是贾家从微末中兴起,到极盛,再到突然落败,宛若“南柯一梦”的全过程。】
【所以贾母才会突然“不说话了”,因为这位老太太也看出了这神佛前拈的戏本身是一种不吉的谶言。】
荣禧堂前众人闻言纷纷向老太太所在的方向看去,就见贾母神态如常,似乎并未听见天幕说什么“谶言”,依旧缩坐在圈椅中,口中低低地唱着不知什么曲子。鸳鸯双目含泪,与凤姐一道,用一条大毡毯将老太太全身上下盖住,将毯角塞在椅内。
【这就是我们称之为“戏中戏”的艺术手法——曹公对当时流行的各种戏本太熟悉了,因此能将
这些戏本中与红楼人物或情节相近相通之处提炼出来,融入书中,令读者产生联想,从而起到一种“弦外有音”的艺术效果②。而“清虚观打醮”这一段是比较好理解的一个例子。】
【那么,我们再回头来看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
【伏贾府之败的“豪宴”,出自名剧《一捧雪》,作者李玉,讲的是莫怀古因为一只家传古董玉杯“一捧雪”被权臣严世藩觊觎而遭迫害的故事。】
【小伙伴们,听到这一段剧情你们会联想到红楼中的哪个人物?】【天青色等烟雨:我知道!是呆子!】
众人见到天幕上陡然出现的这一行字,心中都是一惊,心想这贾府之败又和“呆子”有什么关系?
【天青色等烟雨:……石呆子,输入法误我!】
“石呆子”,宝玉突然想了起来,连忙望向凤姐——眼下长房中只有她一人在此。凤姐也认出了这几个字,但感受到宝玉的眼光才醒悟: “是大老爷!”
那正是天幕讲她的那一次,曾经提到过,贾赦谋夺一个姓石的呆子所藏的十几把古扇,竟将人害得家破人亡,贾琏同情对方,在贾赦面前申诉,竟然挨了贾赦一顿好打。
难道,难道竟是为了这件事,贾府竟至于一败涂地?
【没错!能与莫怀古的“一捧雪”玉杯相提并论的古董必须有石呆子的古扇。贾赦与贾雨村联手,巧取豪夺石呆子家传的古扇。这件事有可能当时
暂时让贾赦得逞,但后来却成为令贾家获罪的导火索。】
"琏儿媳妇,大哥后来……"贾政颇不肯定地问凤姐。凤姐细细回想,果断地摇了摇头: “大老爷应是再没有对那位石呆子做过什么”。
自打上次两位史侯在贾母面前捅破了石呆子的事,贾母雷厉风行地惩治贾赦一回,自此贾赦至少明面上再不敢对石呆子动手了。再者,早年间贾雨村因为薛蟠冯渊一案被弹劾,定了徇私枉法的罪过,被夺了功名,永诀仕途。少了贾雨村这么一个阴狠毒辣的帮手,贾赦就算想要动石呆子,也没有那等破家灭门的手段。
“那还好,那还好!”贾政长舒了一口气,心道:难得天幕上说的一桩祸事是自家已经先行消弭了的。
【然而,这一出“豪宴”中的“一捧雪”究竟是不是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