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诗】杜甫春望(2/2)
【李适之其人性格粗疏,为相时常中李林甫的圈套。就“华山采矿”一事,李林甫私下对李适之提起华山金矿,诱其上奏。等到玄宗询问他意见时,李林甫又假装替皇帝考虑,以华山为王气所在,不宜开采。此事之后,李适之逐渐被玄宗疏远。】
【不久之后,与李适之交好的同僚都遭到李林甫的中伤构陷,惶恐之下,他主动上奏请求罢相。改任闲职的李适之自认为不再挡着李林甫的权利之路,于是在席间赋下“避贤”一诗,殊不知李林甫为人狠辣,从一开始就准备斩草除根。】
【同年七月,李林甫再度设计构陷,致使李适之被贬为宜春太守。次年,御史罗希奭奉李林甫之命,先是将李适之交好的同僚一一害死于贬所,随后又前往他所在的宜春郡。为了避免折磨,李适之最后服毒自尽。一代宰相服毒自尽,此事听来惊心动魄,实际上却不过是李林甫陷害忠良最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李林甫陷害名将王忠嗣、杀害揭发他阴谋的赵奉章,同时重用酷吏佞臣杨慎矜、王洪、吉温等人广织罗网,朝野贤良自危,李氏一党独大。】
辛秘被揭穿,装晕的李林甫心头悚然,眼底终于染上惊恐之色。迎着李隆基冰冷的视线,李林甫“悠然转醒”,随即以一种不符合年龄的迅猛速度跪倒在地。
李林甫不愧是在官场沉浮多年的老手,一醒一跪间,他已然调整好了心态。
他抬起头,面上摆出一副蒙冤受辱的模样,随即膝行至李隆基身侧,拉着圣人袖子哀哀垂泪。李林甫心中算盘打得极好:自己年事已高,如此老泪纵横,圣人必定怜惜。只要圣人心软,自己就顺势……
“够了!”李隆基一甩手将袖子从李林甫手中抽出,满脸厌恶。
“李相公既然喜欢跪,那就
跪个够吧!”
【再说回我们的“诗圣”杜甫,与所有文人一样,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他自然也心怀远大抱负,渴望立登要路,致君尧舜。但他的梦想在天宝五载到达长安之后,便被李林甫彻底粉碎了。】
【唐玄宗曾诏求天下士子,只要精通一艺,便可到长安备选,杜甫正是为此而来。到长安的第二年,杜甫便参加了由李林甫主持的一场考试,可当时壮志拳拳的他并不知道,这场考试只不过是一个骗局。】
【李林甫担心会有士子会在策论中指斥自己的奸恶行为,于是就扣下了所有人的诗赋策论,统统打斥为不合格,却对玄宗道贺称“野无遗贤”。就这样,杜甫和若干才子文人为之准备多时的考试就这样彻底沦为了一场笑话。】
【李林甫嫉贤妒能、排除异己,一方面致使朝中言路蔽塞,纲纪紊乱;另一方面也斩断了普通士人的上升通道,使得人才被迫流向地方。因为节度使制度的存在,这些人才往往选择投奔各地节度使,安禄山麾下就有不少曾被李林甫排挤的幕僚。】
听到这里,杜甫豁然起身,他嘴唇颤抖,衣袖之下的双拳捏得咯吱作响,第一次逾矩地对宰相李林甫怒目而视。他满腔愤恨,恨不得上去对李林甫饱以老拳……
杜甫不能动手,但有人能。
李隆基亦是气急,他选择性遗忘了自己当初被李林甫恭维时的喜悦,把所有罪责迁怒于李林甫一人。看着腿边那张目瞪口呆的橘皮老脸,他怒火攻心,抬腿就是一脚——
“奸佞!奸佞!”
“朕的身边怎会有你这种奸臣贼子?!”
李林甫一时不备竟然被踹翻在地,眼见李隆基怒目圆睁,一脚接着一脚,俨然有踹死他的意思,他也顾不得宰相颜面,一骨碌地翻身,四肢着地、连滚带爬地向远处躲去。
“圣人息怒!圣人息怒啊——李相公年事已高,禁不得踹啊!”
高力士哎哟叫唤着,急得不行。他想给杨贵妃使个眼色,却见杨贵妃正垂眸绕着自己手中丝帕。他又望向杨国忠,却见杨国忠正专心致志地数着地上的板砖。高力士气得一甩拂尘,只好豁出自己,以身为盾,替李林甫挨了好几脚。
有了高力士的缓冲,李林甫抓紧时间爬出一段距离。
亭子里距离李隆基
最远的地方就是安禄山身边,被五花大绑的安禄山对李林甫的到来露出了欢迎的笑容。李林甫狐疑地皱眉,但不容他多想,身后腿风将至,他一个激灵,赶紧躲到了安禄山那一身肥膘后。
“奸臣叛将,蛇鼠一窝!”
眼见李林甫和安禄山凑在一块,李隆基越发来气,恨不得长刀在手,将这两人一并处置。高力士好说歹说,直到侍卫们把李林甫也一并捆了,李隆基这才气哼哼地坐回位子。
李林甫手脚被束,心底大骂倒霉,但其实更“倒霉”的事儿还在后头——
【李林甫于公元753年1月病逝,次年,杨国忠与安禄山合谋,诬告李林甫与叛将阿布思同谋造反。玄宗下旨削官抄家,流放其子,贬谪亲党,最后还命人劈开李林甫的棺木,挖其口中珍珠,剥其金紫朝服,改用庶人用的小棺安葬。正所谓“诬人者,人恒诬之”,李林甫活着时诬陷他人,死后就被别人诬陷,当真一报还一报。】
高力士:“哎呀!李相公他晕了!”
“这次是真晕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