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P3官不聊生,从严治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一个杀人放火之辈,今年犯罪死刑,明年就变无期,后年就无罪释放,搞得人手五六套复活甲。他还减免了34种死罪,导致汉朝年年都有上万盗贼横行,盗贼者无心,他们相互勾结,让汉朝的犯罪率蹭蹭上涨,人间变炼狱。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就是西汉的主流思潮,他的存在就是让皇帝与神挂钩,增加了神圣性,也反过来制约警告统治者——自然界的灾难是上天让统治者反省自身的行为的方式。

    但汉元帝悔改了吗?没有!他年年下诏罪己,搞祭祀妄图让上天重’新复宠‘天子’,只会哭哭啼啼博取同情,如此作态有什么用?无用!只会显得皇帝早已被上天抛弃罢了。

    倒是像汉武帝那样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整顿吏治、改善局面啊?!‘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

    但他对于后世的做法中最绝的是废除了前面七大明君定下陵邑制,为抑制豪强而定下的陵邑制被废除是因为他看到豪强迁移过程中的凄惨之状??

    豪强搬迁惨吗?当然惨,惨到茂陵子弟的的富庶让长安变成世界第一都市,惨到汉武帝让他们搬过来还会低价买他们积攒的田地。

    不过如此‘惨’的他们在汉武帝眼中就只是大型韭菜而已,或者说是会危害到其他小稻苗的坏韭菜罢了,汉武帝才不会管他们惨不惨,因为在有脑子的君王眼中这些豪强阴影底下的百姓们更惨!是人间炼狱的惨!

    但是汉元帝根本就不知道

    他不懂得豪强就是庄稼地里的杂草需要定期清理,不懂陵邑制是科学的决策,不懂他废止了陵邑制度就等于汉室朝廷默许富商豪强在地方发展壮大,他不懂录强们就像铁笼中的饿虎,一旦出笼回归山林,就很难再回去了。

    汉元帝的不懂,汉元帝的这个妇人之仁把汉武帝这些老祖宗们对于改革社会问题、解决社会危机的而制定的迁茂陵令毁于一旦。

    豪强地主成为了汉帝国发展的恶性肿瘤。

    br />

    ‘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

    【汉朝末期连续四任庸君,混乱的中央政治斗争已经用了绝大部分的精力,哪里来的时间可以放在救灾上?所以说元、成、哀、平时期的刘姓皇族真的没几个争气的,西汉王朝的陈年旧疾没解决也就算了,甚至集体爆发还进一步恶化,并出现皇帝沉溺于色情而无心朝政,外戚宦官专权,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自然灾害处理不及时等问题。

    太爷爷已经给你打下诺大的家业了,但太爷爷时期的古建筑总会年久失修?年久失修怎么办?那当然是去修缮啊!而不是白白放着让它破败,总不能还要再怪下太爷爷打下汉朝江山那么大的寨子,大到子孙每天只能艰难搞卫生,还因为搞卫生选了一个会偷房子的贼吧??

    这当然不可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汉武帝在尽力完成自己的使命。只是后面的皇帝实在不争气,有些人如昭宣二帝一样挺过来了,有些人如汉元帝一样废除迁茂陵制给后代留下大坑,有些人如汉哀帝、汉成帝一样成为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所以西汉的弊病汉宣帝时期就浮现,从汉元帝开始就已经是由盛转衰,然后持续走低。

    怎么说呢,皇帝其实和大多数职业没什么两样,他甚至比很多职业压力都来得大,但它也和所有职业一样英明神武少,真昏庸无道的也少,更多的是平庸没有创造能力的打工者。

    而后期庸君遍地的西汉末期难怪会被怀疑皇位的合法性,甚至被赶下台也没人会说什么。

    庸君无法避免,有时真的不得不为活在庸君旗下的百姓们叹息,为汉室前面七任明君叹息。】

    虽然前面已经气死自己一次了,但听着这升级般的元、成、哀、平四帝骚操作,刘彻还是忍不住叹气气: "哎……"

    "怪女子,怎么怪?成帝是毫无底线的享乐,王政君是不知轻重的揽权,他们就像民间穷人乍富的暴发户毫无远见和节操罢了。"身为一个帝王,刘彻会怪的只有自己亲孙们。

    “一家独大在任何朝代都是祸根,旧的权要贵族被鸠占鹊巢;新的政要才俊处处掣肘难行;猖狂小人却可以抱上王家大腿横行霸道。”刘彻知道,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是无辜的。

    刘彻苦笑:“难怪说刘姓皇族的合法性被质疑,难怪说王氏上位人人称赞,原来如此原来如此。&#3

    4;

    西汉的灭亡是上至权贵下至百姓对刘姓皇族的警告;是对元、成、哀、平连续四任庸君的抵抗;是要消灭名不正言不顺,人心亦意难平的不平等对待;也是要刘姓皇族知道破而后立。

    刘彻想到了高祖皇帝曾定下的‘白马之盟’,高祖皇帝曾说非军功者不得封侯,但他们后世子孙做了什么?再也不是非军功者不得封侯的时代了,只要得皇帝宠信,就可以丰厚,只要你成为皇帝外戚就可以封侯拜相。

    长此以往就是朝堂奸佞小人横行,人人都在汲于心计,欲抱上皇帝外戚等人的大腿。为国家办事、为社会谋福者越来越少。

    这是对利益分配规则的严重破坏,是国家价值体系的崩溃。

    成帝的错误固然严重,但刘彻看来汉元帝的问题更多。

    “错误的时间里笃信儒教,但却理解错儒学的意思,只知道儒学理想却不知道现实,不知追求大仁大义,不知与时俱进、懂得变通、识时务通机变。"

    刘彻看得都觉得汉元帝是不是没有受过君王教育,他甚至觉得在汉元帝的认知中西汉儒家讲的‘民’不是真的民,是那些懂得冒头的豪强,以至于汉元帝只看得到眼前豪强的苦,看不到远处挣扎着的百姓。

    刘彻觉得汉元帝的‘柔仁好儒’绝对不是褒奖,因为他的仁其实只是对奸恶势力软弱退让的无原则的仁,是仅限于士大夫,贵族,地主的仁。

    "都是表面功夫。”刘彻评价道, “这汉元帝要是能够真‘仁’,真懂得以民为本,真能延续儒家思想儒法合一倒是真能延续盛世。"

    刘彻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句话。

    自从仙幕说君权神授思想对汉朝立国不利他就疯狂查阅百家典籍。其中有句话让他印象最深——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应该指百姓,而不是那群官吏豪强。民不聊生,乃国家败亡之象。官吏不聊生,却是国家幸事。

    以天下为己任的臣子太少了,不计个人得失,为国舍身勤力开拓的臣子更是少得可怜屈指可数。

    对官吏豪强实行以德治国,必然会然汉朝遍地贪污腐败,草菅人命,想要让官吏群体只靠道德自我约束今儿达到清正廉明的状态?不可能的,七情六欲才是人的本能。

    所以他治下官吏们一个个都战战兢兢,因为官吏需要敬畏,需要钢刀压颈

    ,需要克己。

    汉宣帝之后的那几代皇帝就是让官吏活得太舒服,只行教化,不行霸道,管不住官吏的异心,让他们掌握了可以分配的权力,却不监督他们,以至于成为国之蛀虫。

    刘彻在想他现在的官员是不是也活的太舒服了,要不要让他们再卷点。

    还好此时中朝的官员们不在这里,要是知道他们的老大觉得他们还是活的太舒服了一定得跳起来。

    现在还觉得活的太舒服?这未免太荒谬了吧?哪个朝代有他们汉朝卷?他们的陛下可是冷血无情的汉武帝啊!是那个没价值就得下台,让臣子有35岁中年危机的汉武帝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