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 八方来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秦王政夜里休息得不错,第二天一早神清气爽地起床,处理政务时都觉得比平日更高效了。

    扶苏坚称这是因为父亲平日里睡眠时间不足,以后夜间要早些休息,午后也得小憩一会儿才行。

    秦王政拗不过他,只能任由爱子将那些可看可不看的奏折都拿走,以后都由爱子替他批阅。

    这样的奏折不算很多,却也占了四分之一的样子。除却这些奏折后,秦王政的工作强度大幅下降,果真空出了午休和早睡的时间。

    只是平日里懒散的扶苏变得忙了起来,再不能躲懒了。

    扶苏早就想这么做了,但之前父亲坚称他身体不好需要多休息。太医说了也不信,真不知道父亲到底是从哪里生出的爱子体弱的印象。

    上辈子扶苏跟着父亲忙得焦头烂额,不断给大秦填补漏洞,身子骨确实渐渐虚弱了下去。但这一世他处理那些事情已经游刃有余起来,日常练武也不曾落下。

    说起上辈子,扶苏不由得想起父亲驾崩的前几年。

    当时扶苏因为操劳生了一场重病,病好之后就听闻父亲突然开始寻仙问道了,叫他措手不及。

    不过那会儿扶苏还不知道丹药害人,所以并未制止,见父亲喜欢便也随他去了。

    修仙后的父亲比以往更关心他的身体,巡游也不肯再带他一起去,生怕他病在半路上。后来虽然听信了卢生的鬼话不肯见儿女大臣,却会一日三回地写信给扶苏,关心他的状况。

    之前扶苏故意避重就轻,只和父亲说他巡游带幼子却不见长子,其实是为了撒娇。

    父亲如今的模样,就和那个时候很像。不过那时他是真的身体弱,和如今不同。

    扶苏百无聊赖地丢开一本只写了废话的折子,有些闲不住,扭头见父亲正停下来喝茶,便干脆与他聊起天来。

    他问秦王:

    “我分明身体强健,父亲为何总忧心我生病?”

    秦王政看了看儿子纤瘦的身材,对“身体强健”四个字持怀疑态度。

    秦王政也说不清楚自己脑海里为什么有个爱子体弱多病的印象,好像曾经经历过多次一般,可分明扶苏只生过一回病。

    但他很快给自己找到了借口:

    “什么时候你能像蒙毅那般健硕,寡人就放心了。”

    把扶苏放在老秦人里面,一眼看过去就是格外的瘦弱。秦人不流行纤细美男子的审美,更偏好体态匀称、拥有力量感。

    秦王政和蒙毅便是这般,虽然是文职工作者,不至于肌肉虬结虎背熊腰,却挺拔健壮,一看就比扶苏能打。

    扶苏回忆了一下。

    原主之前其实有点往这方面发展的趋势,因为原主的日常锻炼强度有点大。但扶苏不行,他是个懒骨头,只能达到最低标准的训练量。

    再加上之前生病消耗了身体的底子,所以时间一长,他就恢复了前世的文弱公子身材。

    盛世时期大秦人其实挺

    喜欢这种的,毕竟受到了大量六国旧人的审美影响,中原地区就很爱美男子。()

    扶苏叹气:

    ?想看无字惊鸿写的《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第 64 章 八方来投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算了,我练不成蒙毅这般的。”

    懒鬼能坚持锻炼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是不要对肌肉之类的有不切实际的期盼为好。

    秦王政恨铁不成钢。

    他都没提蒙恬之类的武将,只让儿子像蒙毅这等文臣学一学,扶苏就退缩了。

    扶苏熟练地撒娇道:

    “太难了,我练不了,父亲——”

    秦王政:“罢了。”

    李斯也很瘦弱,但李斯从不生病。爱子只是看着柔弱,他也不必太过担忧。

    在旁边当了半天对照组的蒙毅:……

    王上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在面对太子殿下时,有一点点的原则坚持?

    搞清楚了一直很困惑的问题之后,扶苏心满意足地翻开下一封奏折,继续干活。

    这封折子是之前在长安学宫里当祭酒的许祢呈上来的。

    许祢这段时间在长安学宫混得如鱼得水,他确实很适合这种带着学术氛围的官场职位。秦王政看他做得好,有意将他任命为国子祭酒。

    这是新设的官职,专门用来总领大秦全境的官学教育。调整之后,学宫祭酒和诸地官学的祭酒都归他管辖。

    只是组建一个诸如教育局的新部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做很多准备。还得从各地调来不少人手,否则国子监只有一个成员,那也太寒酸了。

    许祢这次上折子就是升职之后按照官场礼仪向王上表达感激,谢过王上的看重,并且发誓一定好好干,不让王上失望。

    全篇没什么重要的内容,属于其实完全没必要写,但不写又显得很不把秦王放在眼里的那种形式主义。

    诸如此类的奏折数量不少,全赖西周天子奉行礼教。虽说东周时期礼崩乐坏,但各诸侯国还是保留了部分礼仪形制,勉强维持住了文化人的体面。

    扶苏对礼教是没有偏见的,不讲礼仪只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混乱。官员的这类表忠心的折子也没什么问题,也算不上特别多余。

    但前提是,这堆奏折不会挤占太多父亲原该有的休息时间。

    好在这种奏折完全可以丢给像自己这样热衷于替父分忧的好儿子帮忙批阅,只要不会叨扰父亲,那扶苏就无所谓。

    扶苏自己当秦二世的时候,都是丢给儿子桥松帮他看的,他反正是懒得看。

    提笔在后面写了几句勉励的话,叫许弥好好干,他的付出王上都看在眼里。比起之前为了节省时间就回个“善”,如此便显得礼贤下士多了。

    这样的安抚可以极大地拉拢臣子的心,可惜秦王政自己没空写那么多字。所以才需要太子替父亲出面,毕竟太子有足够的空闲多写点废话。

    扶苏拿给父亲看:

    “等桥松长大,叫他学着我这样回复臣子。”

    秦王政失笑:

    “桥松才几岁,你就开始惦记着

    ()    压榨他了。”

    扶苏振振有词:

    “写这个又不要什么大才,现在将他拎来写也是可以的。只是他年纪还小,在朝中没什么分量。”

    等桥松开始入朝办事就好了。

    太孙入朝标志着他已经不再是个小孩子,而是拥有一定政治声望的重要人物。

    不是所有人都能替秦王拉拢人心的。

    太子出面批阅奏折,写下的是太子手书。若换成个宦官代笔,你再看臣子吃不吃这套?

    哪怕宦官再得宠,再是天子身边数一数二的心腹。对那些清高傲气的臣子来说,依然会觉得自己被侮辱了。

    扶苏巴不得桥松快点长成。

    不仅可以替父亲和祖父分忧,把琐事都揽过去。还能以他自己的优秀和受宠,反衬出他爹太子扶苏有多完美和多受秦王疼爱与信赖。

    儿子生来就是拿来用的,多好的工具人啊。

    但这话不能告诉父亲。

    扶苏便说:

    “我这是望子成龙,父亲难道不想看见桥松早日独当一面吗?”

    秦王政:寡人看你是想早日把活都甩给儿子替你做。

    秦王决定略过这个话题,他看了一眼奏折落款中的“臣许祢”,想起了这人是谁。

    于是干脆提起国子监:

    “太子以为,国子监该设在长安城,还是咸阳城?”

    扶苏想也不想便道:

    “自然是咸阳。”

    国子监是个教育局一样的朝廷部门,又不是单纯的学术组织。长安城留给诸子百家折腾就好了,把他们和国子监隔开,免得那群人手伸得太长。

    秦王政颔首,他也是这么想的。

    许祢如今兼任学宫祭酒,若是国子监完善后,他就得被调回咸阳来了。长安那边需要安排一个新的学宫祭酒,但秦王暂时还没有好的人选。

    扶苏想了想:

    “规章制度许祢已经建好,继任者也没什么需要改动的,根据制度管理学宫即可。既如此,不若选个威望能够服众的人来接手此位。”

    诸子百家里其实有很多人威望都够,但他们有自己的学说倾向,让他们来担任学宫祭酒不太合适。

    也不能直接在学宫里让一群人推举或投票,官职任免还是得走官场的正规流程。

    只是倘若从官员里挑的话,一个挑不好新任祭酒就要成为四处受气的倒霉蛋了。

    放眼望去都是不能得罪的学派领军人物,不能强压只能劝着,大家闹了矛盾,他得时刻待命过去调解。

    想想也挺惨的。

    扶苏眸光一转,想到个好主意:

    “不如让性格严肃端正的人过去任学宫祭酒,如此一来,那些百家学子就不敢造次了。”

    选个教导主任一样难搞的人物,最好能把学子和上头的各派讲师一起镇住。所有人见到他都得变成个鹌鹑,再也不敢闹矛盾。

    秦王政觉得这招不错:

    “那便让王绾推荐一个合适的上来。”

    身为目前大秦唯一的相邦,王绾自然要能者多劳。不管他接触过的官员里头有没有这样的人才,反正他得寻一个出来。

    接到王上命令的王绾深吸一口气,再次觉得这个国相当得艰难。

    表面看上去光鲜,其实谁当谁知道。

    上一个国相已经叛逃了,虽然他是为了去当楚王才跑的。但很难说导致他逃跑的因素里,有没有一个“国相太难当”。

    王绾不由得回想起再上一任,那个时候当国相的好像是吕不韦,吕不韦下场也挺惨的。

    大秦的相国就没几个下场不悲惨的,所以他王绾一定要撑住。他不能飘,也不能犯错,更不能得罪太子。

    多少相国是因为和新任秦王不和才晚景凄凉的?王绾可太了解了,他可不想步上前辈们的后尘。

    王绾回去就四方打听了,务必要把差事办好。

    可惜王上不让他们给太子送礼,堵死了这条讨好太子的路子,如今只能靠努力办差来刷好感度。

    可恶!

    真羡慕蒙毅那小子,可以天天跟在太子身边,近水楼台先得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绾果然在三天之内找到了个合适的教导主任。秦王只召人来看了一眼,就满意地将对方派去长安了。

    如此长相严肃又性格古板的人,在朝中还真不多见。一般能混官场的都是老油条,像他这样的很容易得罪人。

    长安学宫。

    许祭酒被调走的消息早就传来了,新祭酒一直没到位,大家心里都有点忐忑。

    许祢在任的时候折腾出了那么多东西,尤其是有些行为规范,弄得肆意散漫惯了的百家弟子很不适应。不知道新祭酒过来又会折腾出什么,希望这次来的是个好相处的。

    结果新祭酒现身的第一天,就把满怀期许的众人给镇住了。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不近人情的夫子,还是从面相上就不近人情。胆怯的学子当时就退避三舍了,连上前拜见都不是很敢。

    刚开始还有人自我安慰,可能新祭酒只是长得吓人,性格没那么板正。然而新官上任三把火,对方很快就用行动告诉了他们,什么叫相由心生。

    许祢定的规矩其实已经很宽松了,这位新祭酒那才叫一个严格。什么学宫里不许喝酒、不许未经准许就举办宴会、不许随意带外人进出等等。

    学子们苦不堪言,但秦王和太子却非常满意。

    无规矩不成方圆,搞学问的地方当然要严谨一些。当学生就好好当,不要弄得好像一个街上的盲流子。

    蒙毅以为,祭酒如此看重法度,肯定是个老秦人。

    然后翻开对方的资料一看,咦?齐国来的?还是稷下学宫来的?

    扶苏解释道:

    “程祭酒曾在齐国的稷下学宫担任过祭酒一职,但那里规矩散漫。学子受不住他的管束,闹了起来。齐王便免了他的职位,他一气之下就来了秦国。”

    原来老先生早就看不惯这些人的求学风气了,可惜之前整治的时候没有得到君王的支持,还遭到了背弃。

    老先生哪里受得了这个气,干脆来了规矩森严的秦国。秦王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给他提供了实现抱负的机会。

    秦王政则道:

    “既如此,就让他一直担任学宫祭酒吧。”

    这是打算哪怕程祭酒年纪大了要致仕,也得想法子把人留下来。即便是放在学宫里当个吉祥物吓唬人也好,正好挫一挫诸子百家的锐气。

    学宫规矩大,对有些人来说是坏事,却也恰恰让另一部分人看到了它的光明未来。

    秦王愿意整治学风,说明他还是希望能够培养出人才、并且当真肯重用这些人才的。之前各地都传秦王只青睐法家,如今看来都是无稽之谈。

    不少并非法家的人才都收拾行囊,积极主动地往长安去了。

    楚国沛地。

    沛地是个命途坎坷的地方,它一开始是属于某个不起眼的小国。后来宋国灭了那个国家,它就成了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