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仲淹微怔。

    一种莫名的遗憾突然出现在他的心中,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接着后世人的眼光,去为自己的改革再预先修改以避免错误了。

    失去了后世人先知的视角,他又要重踏上这条有宋一朝前无古人的改革之路,在黑暗中独自探索着这条注定崎岖坎坷不平的道路。

    然而范仲淹终究是范仲淹,那种可惜的情绪只在他心中酝酿了片刻,很快便如浮云被他一手扫去。

    已经很好了,他的未来,肉眼可见地比之原本更多见了希望。

    这就已经足够了,更关键的是,他知道自他之后这条路不会无人继续,知道作为前驱者的自己,身后还会有火炬延续。

    吾道不孤。

    这是他看见王安石的时候,心中最为纯粹的一个念头。

    于是他眨了眨眼,露出一个释然的笑。

    他不会完全地去学王安石,因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该去做的事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有些事情他注定将留给后来者接续。

    他能做的,是作为前辈,将这条路为后来者更拓宽踏平三分。

    —

    王安石扬起了头。

    他的眼里映着天幕极夺目的白光。

    那上面缓缓出现一行极纵横豪放的大字:

    王安石变法。

    【对于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认识,在变法已经盖棺了多年之后,其实依旧没办法论定。

    教科书当然会给出最直白简易,方便大众认知的结论,告诉你王安石的失败——是,他本人是失败的,宋朝最后迎来的结果,也是失败的。

    然而新法具体效果的成败,其实并不能一概而论。

    正如我国著名宋史学家,20世纪中国宋史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邓广铭先生给出的论断那样:“新法的被推翻不等于新法的失败()”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其他像学校教育、科举考试、增加铨试(铨试即要做官的人都要考法律),这些做法其实都断断续续地坚持着。”

    “但是王安石根本性的追求,所谓的‘变风俗,立法度’,没有真正实现。”】

    有保守的老学究,在听到女儿和教授一词的时候就差点再次撅了过去。

    然而这一次又不是像上回那样,很容易勾引皇帝动了心思的大事,不可能大半朝堂站了出来就为了反对。

    于是他也就只能捂着心口,暗地里小声地哼哼唧唧:

    “这后世,竟然公然引用女子治学的言论——还教授?会长?”

    “荒谬,太荒谬了!”

    接着又是什么牝鸡司晨又是什么世风日下的批驳,听得旁边一位年轻文士的眼白翻了几翻。

    他也是家里有女儿的人,平日里附庸风雅也没少给孩子读书,此刻越听越听不下去。

    “得了吧。平日里吹捧才女佳人的难道还没有你一个?”

    “人家女承父业家学渊源,说出来的话可比你深刻多了。”

    —

    后方人的争吵打搅不了王安石的心神,他只对着那几行的评价,反反复复看了良久,心里说不出到底是些什么滋味。

    遗憾吗?可是他的新法,最后其实还是给这个朝廷带来了不少好的方面的,不是吗?有一些政策,就算是断断续续,难道不也是延续下去了吗?

    可是啊,可是啊,

    王安石看着最后一行,还是感觉到那种若有若无的怅惘。

    他最根本的理想,却没能得到实现啊。

    【他们之所以要做出这样的评价,实际上是因为现代很多对于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研究,已经超越了当初梁启超“借古喻今”的作风,变成了“借今喻古”。

    要么滑向历史实用主义,不管肯定还是否定,都要得出譬如青苗法对于现今正反适用性的启发。要么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理论苛求,不符合西方经济理论所讲的大企业、小政府和自由贸易价值标准的,都会被指为失败的原因,超脱了历史研究的范围,变成对历史的拷问。

    啧啧啧,只能说老王的先进性最后成为他被苛求的一大原因,也是真的挺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的。

    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就不要特别出于现代经济学理论,大谈特谈从现代视角看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所谓原因了。

    咱就从最简单,最直白,也是最直接的理由讲起,讲王安石变法之所以落到这样一个尴尬局面,大家都能听懂的原因。

    大怂时代特色异论相搅,或者说,

    ——党争。】!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