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 番外1 商,殷商(1/2)
它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只在周朝流传下的部分典籍中口耳相传,靠着纣王和《封神演义》在大众心中留下第一印象,再因为各种翻案癖和阴谋论爱好者的言论,被抹上新的奇葩色彩。】
孔丘放下了手中的竹简。
人高马大,双眼炯炯有神的山东大汉看向了那神出鬼没的天幕。
又是后世人的言论,被那热衷于玩弄人心的鬼神投放了过来。
他停止了授课,示意自己周边的弟子专注聆听那光幕的声响——让他看看后世人又有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论。
翻案……纣王怎么还能被翻案?像它诟病过的被什么互联网大众吹捧上天洗白过头的隋炀帝“杨广大帝”那样吗?
他眯起了眼,回想起后世人曾经讲过的后世隋唐两朝的故事:那位唐太宗文皇帝实在是冤枉,好好的贞观之治,愣是被无知者玷污抹黑,分出了大半功劳归到一个暴君身上。
性格向来直来直去甚至称得上刚烈的孔丘,当时甚至被气到忍不住拔剑破口大骂。若是那些抹黑者就在他身前,恐怕他会直接开始和对方“辩论”,以(物)理服人。
而现在——对周朝的评价是“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对周公满怀敬意的孔子,同样寒意森森拔出了自己腰侧的宝剑。
后世人最好不要玩同一出把戏,贬周公而尊商纣。
他面色有些不善地如是想着。
【在他们口中,商纣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解放奴隶具有超远眼界试图建立封建制度反被西周小人背刺,可惜步子迈太大不然能够成功的一代圣君。】
……入。
饶是孔子这般“孔武有力”最好的写照的人物,在真正听到这种话的时候,握剑的手都是一抖。
把那些癖好奇怪的后世人想简单了,他们不仅贬周公,他们是上来直接就把整个周朝给贬了啊!
子路的震撼远比孔子直接得多,他本来就是孔门最坦率直接的那个:“这不荒谬吗!”
“请问后世人是不是有什么脑中顽疾啊!”
他真情实感地发问。
【妲己可以套皮妇好人设,成为一代文武双全的大将军大祭司女中豪杰。“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好一个能让金丝雀帝辛依偎的宽大肩膀!】
施耐庵一口薄酒直接喷了出来。
《水浒传》原文作者面色苍白地朝着天幕,颤抖着举起了自己的手指:“这,这,这句话是可以这样胡乱运用的吗!”
那是他用来写武松的啊,他好好一个打虎英雄的描述,怎么怎么——!
施耐庵深吸了一口气。
文学家出色的文字联想力,此刻在作者本人并不想使用的时刻被不自觉的调用:武松魁梧身形的妖艳美人妲己……金丝雀……被前者宽大肩膀揽着的一脸柔情的纣王帝辛……
“……呕,呕——yue!!”
他低下头,双手紧紧抱住自己多事的大脑,情不自禁干呕起来。
快,快住脑啊啊啊啊!
【而实际上,随着考古证据的增多,商王朝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了一个小角。
诚然,假如让一位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比如孟子或者荀子,亲身访问商朝的话,他的所见所闻将会彻底颠覆他从史书上得来的认知。
但是也绝不会像某些癖好奇怪的人所构想的那样,晚商反倒成了最美好的时刻。
它留下了众多的遗址、文物,留下了后世人颠覆性的认识,更留下了累累白骨。】
被特意点到的两位大家,同样放下了手头所有的事情,饶有兴致的看向了天幕。
商……后世人觉得的,商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呢?
—
光幕缓缓开口。
【我们来举个最直观明显的案例。
很多人在高中的时候,都有学过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其中有一段,介甫是这样说的: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
王安石愣了一下。
当初因为后世人那番话,他的改革推行得倒还算顺利。最起码司马光是没那个颜面和他公开辩驳了。他很早就辞去了官职,一个人闷在家里不问世事专搞学术。
甚至连他原本写得好好的《资治通鉴》,都因为后来唐朝篇后世人的破口大骂,批判他写史寡德,掺杂了过多的个人私情和虚假描写,而不得不狼狈地开始重新修改。
唔,反正王安石私下揣度了一番,觉得他是不敢再干出比如“将武则天杀女写得绘声绘色,好像自己就在床下听墙角见证了全过程似的”这样的事情了。
毕竟虽然王安石不会跟他计较些什么,但对他未来的割地行为十分不满的赵顼,以及向来小心眼将党争贬谪之仇记得死死的章惇,若是发现他还是“死性不改”的话……
嗯,后世人那样犀利的评价,恐怕就要通过他们之口流传史册了吧。
在这种情况之下,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答司马谏议书》,这种一看就是司马光原本未来上和他就变法问题争吵的书信了。
不过盘庚迁殷这样的典故,只要是读过《尚书》的文人,当然是都知晓的,因为其中就有专门的《盘庚》篇。而不少史家也夸耀过这位“圣王”:
“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