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35(2/2)
算是个老顽固吧。
说白了,朝堂之事,党派之争,真没法说谁对谁错。
【有了太皇太后的支持,司马光大刀阔斧立马推翻新政。
就如同之前王安石实行新政一般,没缓和余地,他罢黜新政也是一刀切。
司马光下令五日之内全部恢复。
之前说过了,只有墙头草的蔡京出色的完成任务。
而苏轼这样的人又觉得一刀切不好,毕竟实行了十多年的新政,有些政策还是不错,变革之路没想的那么顺利。】
“朕瞧你也是个不坚定的。”宋神宗看向苏轼。
“对对对,官家您说的对。”苏轼道。
“苏轼,你
给朕好好说话!”宋神宗受不了苏轼这敷衍的对对对。
【李隆基】:那新政还是旧政好?
【虽然王安石的新政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但并不代表旧政就是好的。
就像一个坏人抓了小偷,但不能代表原来的坏人是好人。
新政实行十年有余,如此变革,和当年的王安石又有和不同?】
【路人甲】:主播讲到司马光了吗?
【路人甲】:感觉这个时期的司马光已经开始偏执了,完完全全针对王安石。
【路人甲】:像是阿云之案和敕律之争,便体现了司马光的迂腐。
粉丝路人甲来了!好巧,乐瑶也打算说说阿云之案。
她发现自己和自己的粉丝特别合拍呀,哈哈哈。
【阿云之案啊,这个案子很能体现新旧党派之争
那咱们就把这个案子展开唠唠,从这个案子,大家也可以感受一下新旧党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实案子本身很简单。
登州的少女阿云在守孝期间被他的叔父嫁给了一个老光棍,阿云宁死不从,于是谋划杀了那老光棍,但是谋杀并没有成功,只是伤了老光棍一个小指头。
阿云自首,知县以谋杀亲夫判死刑。
然后案子到了登州知府那,登州知府认为守孝不能成亲,婚姻无效,所以谋杀亲夫不成立,算是杀人未遂,不判死刑。
于是案子又到了大理寺,大理寺认为虽不是谋杀亲夫,但蓄意谋杀,按照大宋法律该死。
偏偏这时候宋神宗又下了诰,若在审理案子前自首,从轻发落。】
这个案子宋神宗知道,当初还闹的很大。
司马光和王安石吵的不可开交,不过这案子已经定了,还有什么疑问?
提到这案子,司马光心中郁结,单凭着这个案子就能看出王安石蛊惑官家,破坏祖宗规矩。
“官家,臣求重审此案,不能让罪人逍遥法外。”司马光跪下,他对此案仍心里不平,蓄意杀人,怎能不死!
若日后人人“蓄意”,国将大乱。
事关人命,王安石终于应声,“前因后果,登州女子且有自首,为何要死,以法之名,草菅人命。”
“行了行了,别争了,你们没吵够,朕听够了。”宋神宗烦死了。
上次也是这么吵,把宋神宗吵的烦死了,最后气恼的宋神宗下令,登州女子阿云免于死罪,后大赦天下,阿云还免了牢狱之灾。
【问题来了,是按照大宋法律还是按照皇帝诰命来。
王安石认为按照皇帝诰命来,司马光认为按照大宋法律来。
实际上这是旧法和皇权谁说了算的问题。
最后王安石赢,这次案件为日后的变法奠定了基础,证明了皇权是大于大宋法律,老祖宗的法律可以变。
次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变法。】
再次听到案件的结果,司马光心口发闷,若当时自己据理力争,以身家性命请命,是不是就断了官家变法的念头。
【没想到的是十七年后,司马光再次为相,除了否认王安石变法外,他还把该案子重新审判。
登州阿云蓄意杀人,有罪。
此案是司马光对新政的纠错,阿云之案奠定了变法,如今推翻也意味着变法彻底的失败。】
“司马大人这心胸,似乎比我家门口的河沟要窄一些。”苏轼感叹。
王安石叹气。
宋神宗冷笑,“司马大人,你到底是对谁不满,王大人还是朕?”
“此案本就有错,老臣更错,何错之有。”司马光仍旧觉的自己没错,大宋法律如此,任谁都不能改。
即便他遭受冷眼和不解,但是他也没错。
此时的司马光大有英雄末路,无人理解之痛,他为了谁,不都为了大宋江山吗?!
【在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派下,宋神宗时期的新法被完全废除。
新政党派的官员全部被驱逐高堂,贬官南下。
宋朝又恢复到之前冗官冗政的状态,不出意外,宋朝的国库继续亏空。】
【此时西夏边境战乱不断,朝堂的开支日益增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宰相司马光提出一项良策,可解决西夏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