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1 章 301(二更+47w营养液加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这么说来,夏侯惇就放心了。

    因这份放心,他也有了点余暇关注别的东西。

    比如说……

    纪灵方才的那句刻意改口,就让他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冷笑。

    若非纪灵是袁术麾下为数不多的活下来且投诚的人,夏侯惇其实有点看不起他,谁让纪灵这人明明就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才投降的曹操,却非要给自己寻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理由。

    他跟曹操说的是,袁术在夜逃之时身死,尸体没能及时被脱身的那几l人给带走,他以自己效忠于曹操为筹码,请曹操留袁术一个全尸,并将其下葬。

    这话说的还挺有忠义风范。

    ——如果夏侯惇没有听到纪灵和自己的下属交代,在此番攻破临颍城后必须将袁耀给斩尽杀绝的话。

    但他们如今还得算是同僚,夏侯惇懒得跟他多计较这种问题。

    反正以曹操的性情和谋略,对纪灵这种人自有安排的法子。

    夏侯惇回道:“

    那好,我等连夜筹备攻城器械,向临颍推进,等到明日攻城槌和弩车也该到了,到时请纪将军身先士卒,与我一道夺下这颍川门户!()”

    /

    /

    l

    ——

    “?()?[()]『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纪灵朝着城头看去,见顺着云梯攀援上去的人不消多久就不见了动静,在心中暗骂了一句。

    但就算如此又有何用!

    攻城槌的连番撞击之下,这城门已经发出了摇摇欲坠的动静,仿佛下一刻就会径直露出门后这座毫无抵抗力的城市。

    “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

    也就是在纪灵发出了那句腹诽的下一刻,这扇为人力所推挡,意图抗衡攻城槌之力的门扇还是被撞了开来。

    纪灵面色一喜,毫不犹豫地策马而前,领着骑兵就朝着城中冲杀了过去。

    今日的推进之中,夏侯惇所率领的部队已渐渐形成了对临颍城的三面包围,按照围三阙一的原则,让出了西面的这一道城门。

    这头东面的城门一破,这群人便极有可能会直接从西面撤出,前往下一座城市坚守。

    虽说按照夏侯惇所说,只要他们以这种小损失的攻城拿下三座城池,整个颍川必然落入他们的掌控之中,而且再不敢有任何反对的想法,纪灵还是觉得,若能直接将袁涣和袁耀等人拿下,一劳永逸地结束战斗,岂不是要比一次次遭到阻挡更加合适得多!

    废那么多事做什么!

    然而正在他的坐骑距离那

    ()    临颍城只有百步的一瞬间,却发生了一出转折。

    在他进攻这一面的城墙上忽然之间放出了数百上千支箭矢,自城头的高空朝着他所在的方向砸落下来。

    纪灵连忙掣起了身边的盾牌,挡住了这些高抛而来的箭雨。

    可还不等他为这出意外之中的应变而觉庆幸,便忽觉喉头一痛。

    在这一刻,一支与方才那片箭雨制式不同的箭矢,自他前方的士卒和他手中盾牌的缝隙之间精准无误地穿过,悍然扎进了他的咽喉。

    他只能隐约看到那支箭尾白羽的轻颤,便自马上摔了下来。

    不只是他一个人。

    从夏侯惇所在的位置,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那城头之上原本还有些慌乱的应敌状态,随着纪灵的落马,不,应该说是随着这支队伍踏过安全线的冲击,在一瞬间就变成了秩序有方的样子。

    和之前真是天壤之别。

    城头屏障的树立和拉弓搭箭之人的出手,分明是训练有素的姿态。

    “该死,被他们示敌以弱了!”夏侯惇不由脱口而出。

    但还没等他话说完,就见那城头又发生了一番变化。

    在城头原本代表着汝南袁氏身份的旗帜忽然倒了下去,取而代之立起的是一面面写有乔字图样的旗帜。

    这一出变化来得让人猝不及防,却还是凭借着旗帜之多,让人在第一时间判断出了旗帜之上的字样。

    夏侯惇不由神情一僵。

    乔?

    怎么会是一个乔字?

    袁术麾下姓氏为乔的部将,早就在刘备领了荡寇将军位置前来豫州讨伐袁术的时候,就已经死在张飞的手中了,此时唯独能满足这个姓氏的——

    不是别人,正是虎踞长安权倾天下的大司马乔琰!

    可她为何会在那里?

    就算是所有的报信都是用飞马传讯的方式来达成,就算她可以不必经由刘虞的准允就自作主张地选择出兵,就算她在前来此地的路上都没有经过任何的休息,她也不该有这么快才对。

    但眼前的事实已经在告诉他,对方出现在这里,极大可能并不是袁涣为了迫使他们退兵而做出的佯装之举。

    只因但凡袁术的部将有这样凶悍的声势和精英一般的行伍秩序,他们这些兖州军都不可能这样轻易地杀入到汝南腹地之中,将攻破平舆的一战打成这样滑稽可笑的样子!

    他也陡然意识到,方才那支精准击杀纪灵的羽箭,极有可能就是出自乔琰本人的手笔!

    素闻她箭法独步,此话一点不假。

    偏偏,对方即便真在那里,也只是位居于城头的重重防护之后,根本不可能让夏侯惇有直接接触到她的机会。

    而也正是在他意识到乔琰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出现在那里的同时,忽然有分列在那临颍城池南北方向围堵的队伍中,有兵卒朝着他飞速赶来,扬声说道:“将军,西面有大股烟尘扬起,似是有敌人来袭,我等是否要即刻应战?”

    夏侯惇闻言一惊。

    他几l乎是下意识地就朝着对面的城池望去。

    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原本被攻城槌撞开的城门已经恢复到了合拢的状态,那几l架搭在城头上的云梯已经从高处往下燃起了火焰,这些事实都在以一种何其简单明了的方式在告诉他——

    方才的一切仅仅是在诱导着纪灵急于建功的心态,专为杀他而来的陷阱。

    纪灵一死,他麾下一并投降而来的两千汝南士卒不是跟着他丧命在了城下,就是在此时陷入了慌乱无措的状态,好像根本不能轻易地被他夏侯惇调拨指挥。

    城中的士卒则还保持着戍防一方的完备姿态。

    他们的援军也已经到了!

    倘若夏侯惇不是先收到了乔琰出现的消息,他可能并不会这么直接相信,这些在此时朝着这边开赴的敌军必定是乔琰从司隶调拨的援军。

    但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

    夏侯惇朝着自己所统领的队伍看了一眼,清楚地看到在这些士卒的眼中充斥着一种情绪——

    对乔琰执掌军队的本能畏惧。

    所以他也当机立断地下达了一个决定,“鸣金收兵!”

    不能接着打了!

    他很清楚自己所统领的队伍能够压着袁术的队伍打,绝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有傲视天下的实力,而是因为袁术的部从经年之间甚少经历真正的战斗。

    当对上的敌人是乔琰麾下的虎狼之师的时候,这种优势便荡然无存了。

    为防产生进一步的伤亡,不如先行撤出。

    然而他并不知道的是,身在临颍城墙之上的乔琰对着他收兵而走的队伍,露出了一个格外意味深长的笑容。

    她也很快就跟行到城下的队伍领头者打了个照面。

    这当然不可能是从关中而来的赵云部从。

    而是荀彧从颍阴的荀氏族地借来的扈从和早早出城的袁涣下属。

    跟随在他们身后的,乃是数百只在尾部拖拽着树枝的牛羊马匹。

    这些制造出了敌军来袭迹象的功臣,被顺利地驱赶进了城中,并未对夏侯惇进行追击。

    但随即便有一队人马出城而去,为首的正是乔琰!

    她可不只满足于让夏侯惇因为她到来的消息震慑退走。

    在已经先杀纪灵,除掉了夏侯惇这方的一路援军后,她当然还得再给夏侯惇一个真切教训才对。

    随同她出行的骑兵早在昨夜其他人布置城防、出外求援的时候休息了个够,此时个个都是精神饱满的状态。

    养精蓄锐的两年,让他们甚至比乔琰还要渴望通过一场战事来成就自己的威名,证明他们还未曾因为在关中的建设而失去了锋利的爪牙。

    于是在袁涣的带领之下,他们比夏侯惇的队伍更快地抵达了从临颍到平舆之间的一处埋伏之地。

    此地名为,黑闾涧。

    当夏侯惇整顿着队伍,决定和曹操会合后再行考虑如何对抗乔琰的时候

    (),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还会遭到这样的一出伏击。

    他的哨骑都留神着后方的追兵,却不知在这汝南郡的地盘上,袁涣或许不能凭借着正面交锋将他击败,却远比他知道到底要如何抄近路。

    当乔琰的骑兵冲杀而出的那一刻,夏侯惇终于清楚地看到了这位声名赫赫的大司马。

    但在这场由对方发起主导的涧中交战里,他还没来得及杀到她的面前,就已经先被一双铁臂给扣在了地上。

    那是乔琰麾下的牙门将军典韦!

    ------

    曹操看到夏侯惇的时候,对他的新形象沉默了半晌。

    夏侯惇离开之时,可谓是意图扫荡汝南颍川的意气风发,但现在却是被打了个脸上开花。

    还不只是如此,在他的身上居然穿着一身孝服,头上还被扎了一根白布。

    要不是巡逻在平舆城周遭的卫兵发现了他,还不晓得他要继续跟那杆将旗一并捆在那里待多久。

    “输给袁曜卿了?”曹操问出这话的时候,自己都有一点不相信。

    夏侯惇有几l斤几l两,曹操还是知道的,说他会输,有这个可能,但会被袁曜卿打成了个光杆司令,绝不可能!

    但他眼看着夏侯惇耷拉着脑袋半天,终于吐出的答案也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被乔烨舒打的。”

    他一边说,一边慢吞吞地把身上被人套上的那件白衣脱了下来,铺开在了曹操的面前。

    只见在这件孝服的内侧,赫然被人以龙飞凤舞的字迹写下了五行字——

    数年不见,孟德兄可好?

    惜再度相逢,对阵沙场,均行不告而取之无礼。

    念旧日把酒相谈,欲再行一叙。

    三日后愿一人一马一随从,会孟德兄于平舆城外沈亭,请君亦携扈从三两而来,并袁豫州之遗体,为其子讨还。

    大司马乔琰亲笔。!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