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0 章 350(一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百川终有归海之日……

    周瑜无法确定,乔琰所说的到底是天下重归一统的趋势已随着她南征北讨之间奠定的优势,变成一种再不可阻挡的潮流,还是在说,孙策的过世也不过是这些自然规律中的一份子。

    但或许她也是在说,百川东流入海的滔滔向前,也是他此刻该当让自己保持的状态。

    人不能再多回头去看了。

    扬州要想不再成为历年间多被选作官员流放的地方,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等山越横行的局面,要让他庐江周氏的子弟踏足中央得以一展抱负,他便必须在这个没有第一选择的时候站在乔琰的这一方。

    主择臣,臣亦择主的双向选择,有些时候没有那么简单。

    无论背后还有多少未知的隐情,起码现在他不能有疑虑了,否则只会给另外的敌人以可乘之机。

    而这个敌人,可能并不只是袁绍曹操而已。

    “我有个建议不知君侯是否愿意听一听。”周瑜忽然开口说道。

    见乔琰颔首示意,周瑜接着说道:“请君侯见一见虞翻虞仲翔。”

    渡江而过,便是扬州吴郡的丹徒。

    等快马行路赶赴富春,已又过了一日。

    距离孙策下葬之日已只剩下不到半天的时间。

    周瑜去见孙策最后一面,乔琰也没打算打扰这等手足之交阴阳相隔的叙旧,而是思忖起了周瑜所说的虞翻。

    虞翻此人的名字,曾经在陆苑的口中跟她说起过。

    当时的孙策刚得到乔琰所表奏的会稽太守位置,又由陆苑南下送交了乔琰给孙策的礼物,顺便将陆氏的一部分子弟送至并州,陆苑提到过,吴会名士中有看到孙策潜力的并不太多,其中得算是凤毛麟角的,便有这位虞翻。

    他的父亲虞歆是当时的交州日南太守,不过在去岁的年末,这位日南太守病故,虞翻也辞官归家替父亲守孝去了。

    虞翻此人,若说毒舌直言,倒是可以和祢衡来打个擂台,但这显然不是他最大的本事。

    历史上孙权曾经对他有一句评价,说他就算比不上伏羲,也应当比得过东方朔了,说的正是他在卜卦上的本事。

    不错,他学《易》,还将在易经上做注的几位前辈批驳了好一顿,说郑玄和宋忠都各自立注,宋忠稍微逊色于郑玄,但两个人都还没有入门,作品是不能给人看的。郑玄和卢植等人的老师马融这个人呢,可以和他一起学习易经,但是不能跟他作为同道中人。

    天下在易经上作注的人里,唯一一个能算是比其他人强的,也就是一个荀爽了,可惜他写的有一句“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和原文之中的意思颠倒了,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又将赞美大衍四象的那一章列为卷首,就更是很可笑的解读。不过这已经超过其他俗人了,不能要求太多。

    要不是这人还真有两把刷子,冲着郑玄还在她的乐平书院里教学,荀爽也葬在太行山中,乔琰就应该学习一下孙权,把虞翻这

    家伙丢去交州让他清醒清醒。

    “我听说你曾经和伯符说过一句话(),

    ⑤[()]⑤『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困于豫且,白蛇自放,刘季害之,希望他留意此事,是否确有其事?”

    白龙鱼服,困于豫且,说的是白龙下凡,化作了鱼的样子,被豫且射中了眼睛。

    白蛇自放,刘季害之,是说白帝之子变成白蛇,被汉高祖刘邦给斩了。

    这两句话是在劝诫孙策不要总是轻出微行,带着太少的仪仗部从,可能会像是白龙和白蛇一样遭遇到不可预知的横祸。

    可惜周瑜那等直白的劝阻,按照孙策这样的脾气都不会听从,更何况是虞翻这种相对迂回的表述方式。

    站在乔琰面前的虞翻因为其父病故的原因,还身着孝服,不过也或许这孝服也可以算是为自己选定的主君所穿。

    扬州地界上的官员大多因为乔琰雷厉风行的举动对她怀有几分敬畏之心,就算不是畏,也因孙策对她的托孤之举已将她视为新主,唯独这位虞翻站定在那里,颇有一番凛然不可侵的姿态。

    听乔琰这么问,他道:“说过如何,没说过又如何?”

    乔琰回道:“公瑾说让我来见一见你,我倒是想听听,你对我有何种建议。”

    虞翻看着乔琰似乎当真是在认真问询的样子,回道:“大司马近两年内不宜居处长安,今日方起一卦,见兑下坎上,节,五爻变之临,有身首异处之嫌。”

    乔琰面色未变,只问道:“那你宜居何处?”

    虞翻想了想回道:“长安富贵之地。”

    长安富贵之地是不是要比交州那等流放之所更适合于虞翻居住,暂时不得而论。

    但乔琰本以为因虞翻和孙策之间的交情,在见到对方的时候会见到的其实是一个刺头,却没想到好像并非如此。

    不过无论是虞翻凭借着自己的眼力在这期间看出了什么,又或者是周瑜在回返扬州前给虞翻的信中说了些什么,他此刻的态度对乔琰来说都不算是个坏消息。

    乔琰挥了挥手,“那你就去吧,只是——”

    “我其实不信谶纬之说,也不信天命。”

    不过,有些人会相信的,尤其是当他们还有了个助力的情况下。

    当然,此刻的长安还未收到那封由乔琰上表的扬州徐州官职安排,也自然还没听到虞翻的这出言论。

    先一步收到徐扬战局消息的,还是袁绍。

    自从年初开始徐州消息的陆续送达,让袁绍为了防止出现去年幽州突变的情况,干脆将辛评、郭图、许攸、审配等人组建了个临时会议团体,就住在他的住所隔壁。

    因还未来得及对辛毗做出调动,暂时让他还是留在北面。

    这个会议团体早在徐州有异动之时就已对袁绍做出了建议,令他支援徐州,以防刘备和陈登等人难以戍守住地盘。

    可随即而来的乔琰陈兵洛阳,幽州似也有异动的消息,让袁绍不得不做出取舍,到底是先顾自己还是先顾刘备。

    随

    ()    后他又收到了乔琰对着曹操邀约会面于虎牢关的消息,

    在暂时被下属打消了想法,

    确认曹操此举的用意是在表现自己并不会和乔琰达成联盟,而不是希望逼迫他将豫州牧位置也封赏出去后,袁绍才勉强送了一口气。

    但这一出连环的变化,已让袁绍再难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东南面那一片,只先留神于司隶校尉部和兖州、豫州交界地的变化。

    他甚至盘算起了要不要将许攸先借调给曹操,让他在前往虎牢关下赴约之时再多带上个人,又想着这等举动难免让曹操觉得自己是在对他生疑,最后还是将其压制了下去。

    不过让他这等紧绷情绪舒缓开来些的,显然不是他在某一处的战场上取得了什么突破性的长进,而是他那年少的三儿子袁尚在他的扶持之下正式走到了人前,带着袁绍的默认参与到了政事的讨论之中。

    可此时的袁尚其实还没到及冠之年,也就是袁绍才觉得,自己并没有在几个儿子之中有所偏私。

    他的长子袁谭虽然被他过继出去给嫡长兄袁基了,已经不能算是他的儿子,但嫡系的名头还在这个长子的身上,现在又驻兵坐镇在东莱郡,明摆着是在替他这个长期身在邺城的父亲行使青州刺史的职责。

    从身份和名位上,袁绍觉得自己给袁谭的已经极多了。

    次子袁熙,虽然曾经被长安朝廷忽悠了一通,但袁绍也没对他做出任何的问责,甚至在他的夫人过世后,还给他提前预定了一门亲事,定下的是河北甄氏之女,打算等到两年后甄宓十五岁的时候再令一人完婚。

    无论是在信任还是子女婚事上,袁绍也觉得自己给袁熙的不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