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农耕帝国7(2/2)
为了江山稳定,严格一些怎么了?
再说了,没有耕牛,现在不是有了“代耕架”,用木牛代替耕牛,不一样好用?
【可能会有人问,就算没有耕牛,不是有那铁搭吗?】
【我给大家放一下铁搭的使用方法。】
看到铁搭的图片,很多现代人可能会误认为是猪八戒的钉耙,因为确实很像,只不过猪八戒的是九齿钉耙,铁搭只有四齿或者六齿。
一直到近现代,许多农人家庭依然有铁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农耕工具。
农人使用铁搭,需要用双手拿着铁搭在地上一下一下的深凿,一直保持微微弯腰的姿势,弯腰久了,农人会直起腰来,锤一锤酸疼的后腰,但是无法休息,还要继续。
【如果做过农务活的人就知道,只要是工具,使用时间长了都累,哪有能用畜力解决轻松——西方那种用风力水力的大型机械与畜力一样,动力源不是人,农民就可以节省很多力气。】
再放出用耕牛的农人。
前面是健牛拉着犁,后面的农人扶着犁,甩着鞭子,牛在前面出主要的力气。
哪怕是用眼睛看也能看出来,牛要更省力。
.
“谁不知道牛耕好,可是养不起。”农人看着天幕摇头叹气,“还是大汉好,牛耕普及推广,那时候的农人都有牛吧?”
“地也比咱多。”
“都说秦朝是暴秦,暴秦官府还能借牛,咱这……”
看到农人
聚集在一起议论,里长在远处遥遥喝道:“咳咳,都聚在一起瞎咧咧什么呢,干活干活。”
农人们顿时使着眼色散开,闷头干活。
里甲制度,不仅为了农活,也为了维护稳定。
比如说必要时刻,发现和镇压不安分的农人。
但是到后期连这些乡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没有田地时,他们反而更能一呼百应。
【再来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
【日本的发展,离不开华夏的“友情赞助”】
【从唐宋时期,连续几代女皇的全盘汉化,让日本脱离了农奴社会,走进了封建社会。】
【到明朝时期,连续几本重要农书的传入,就让日本发展出了强势的农业。】
【到清朝时期,日本看出华夏的外强中干,抛弃了华夏,进行“明治维新”,从封建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强者的姿态来侵略华夏】
【这一期的主题是农业,我们就从华夏农业对日本的帮助开始说起。】
朱元璋重新打起精神,认真听了起来。
他记得这个日本,因为地处偏远,国土又小,觉得毫无价值,列为不征之国,没想到后世如此蛮狠,对华夏侵略抢劫无恶不作。
天幕几次讲述后世的日本侵华历史,已经成功地让古人们一听到日本就开始皱眉。
始皇帝嬴政也不例外:“朕记得天幕说过日本有银矿,地方小好东西不少,朕迟早收了。”
刘彻冷笑连连:“朕的宝船打造出来,不介意给大汉再增加一块海外国土。”
天幕不是说欧洲人喜欢搞什么海外殖民地吗,他没那么暴虐,只是单纯收为大汉国土,让这个侵略者彻底汉化。
【华夏四大农书,氾胜之的《氾胜之书》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陈旉的《陈旉农书》、徐光启《农政全书》】
【明朝四大科技书籍,分别是“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这些书籍在华夏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被重视,甚至有些被当做皇室独自私藏。然而传到日本后被视作国宝,极为重视,哪怕是手抄本都被供在国家】
正在野外采集药草画图稿的李时珍惊喜了:“药圣?”
他是药圣?
他看着手里正在编写的书,现在还没成型,原来日后如此被重视吗?
那以后更得好好写才是!
“李公,天幕说得李时珍,是你吧?”帮忙带路的山里人也惊喜了,不过是给一个采药人带路,谁知道这采药人日后竟然被称为“药圣”!
这可是活着的圣人!
李时珍微微点头:“应该是吧,哈哈。我书还没写完,没想到后世评价这么高。”
“还没写完?”领路人看一眼李时珍手里的草稿,一种责任感突然油然而起,“我还知道这山里好多外面见不着的药草,我带您去!”
等
这药圣的书写完了,
也有他的功劳,
说出去简直是光宗耀祖!
李时珍非常高兴:“好,多谢了,那就麻烦您带路了。”
.
徐霞客同样正在野外跋山涉水。
作为一个与整个大明参加科举风潮格格不入的文人,徐霞客被误解的时候很多,但好在最亲近的家人还是支持他。
此时时刻,徐霞客首先想到了家中的老母亲,欣慰地笑了:“母亲知道我和我的书后世留名,日后定然再也不会担忧我了。”
正如他所想,徐母看到天幕里放出了这些名人的书籍、画像还有籍贯,在里面精准地找到了自己儿子的介绍和书籍,顿时扬眉吐气:“是我儿子!是我儿子的书!”
就算她儿子不是秀才公不是进士老爷又如何,她儿子青史留名了!
邻居们齐齐投来羡慕的眼光。
明朝四大科技书籍,虽然不懂什么是科技,但是“四大”还是懂的。
整个大明这么多书,就这几本书被提到,可厉害了!
【华夏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的国家,公元前8000年,还是原始文明时期,已经开始驯化和栽培野生稻。到现在,日本的水稻被普遍认为来源于华夏,尽管有“华北说”“华中说”“华南说”三种不同的传播途径,但是来源于华夏不可否认。】
【隋唐时期开始,日本以山东半岛和江浙沿海地区为航线起点,开始了中日海上贸易】
荆咕放出了历史资料:
从公元630年到公元894年,遣唐使来往有16次,唐朝的遣日使也有10次左右。
遣唐使的除了来隋唐学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购买书籍。通过这样的途径,北魏时期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传入日本。
【《齐民要术》总结了六世纪之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耕文明和畜牧业生产经验,还包括野生植物的利用、林业种植、桑蚕养殖、畜牧和养鱼技术,各种食品加工方法、油料染料饲料等农副产品的加工贮存和治荒办法,被誉为“华夏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记载,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僧人和归化的华夏人当时从华夏带回日本图书167部15790卷,其中就有《齐民要术》十卷。】
【起初,日本皇室与贵族跟华夏皇室一样,觉得这样珍贵的书籍应该由贵族垄断,所以只是束之高阁,在贵族之间些手抄本流传,百姓并没有得到推广。】
感觉被打脸的华夏贵族脸上都不太好看。
【日本的弥生时代同样是直播法种植水稻,此书在知识分子中流传开来后,首先改变的就是育秧移栽,是不是跟华夏北人南下后带去的改变很像?】
到了日本战国时代,各大名混战不休,农业一时停滞不前。
直到1586-1590年,丰臣秀吉打败了其他对手,以天皇的旗号进行统一战争,最终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大业。
1582-1598年,丰臣秀吉
学着华夏的统治者(),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在全国重新丈量土地,统一度量衡,确定田地优良标准,规定收获量和标准量具。
“果然是学着华夏,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不是曹操的吗?统一度量衡最初是始皇帝,后来多个帝王也有。丈量土地确定标准,咱也做过。”朱元璋说道。
到了江户时期,也正好是华夏的明末清初,北宋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经由朝鲜半岛传到日本,引发了日本印刷行业的繁荣和教育普及,《齐民要术》开始流向民间。
尽管明清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是海上贸易屡禁不止,华夏的各种农书大量流向日本,日本甚至出现了农书出版热。
1744年,日本汉学家山田好之完成了对《齐民要术》的翻译和校对,交给京都出版商出版,这时日本民间第一次印刷刊行。
此后,日本学者多番研究,成为了华夏以外对《齐民要术》研究最深刻最系统的国家,目前在日本发现的《齐民要术》版本就有26种,最珍贵的版本是北宋天圣年间的刻本,是日本的国宝,被珍藏于京都博物馆。还有金泽实时的手抄本,是中日两国现存最早的珍贵抄本。
.
“华夏自己的书籍怎么没流传到后世?”嬴政自己说完,心情不愉悦地想到了自己被放火的咸阳宫和骊山墓。
他看向他的大臣们,里面也有不少人的书籍传到后世,稍微一想现在正在使用的纸张更脆弱的特性,嬴政有了新的主意:“纸张虽然易于携带但是更容易破碎,日后竹简写书藏于墓中。”
而且竹简对于盗墓贼而言也不值钱,或许能保存更久。
刘彻时期同样想到了这一点,他的想法更丰富:“大汉的丝帛朕看到后世保存的不错,日后试试让绣女绣书,也保存在墓地里,总有能传下去的。”
董仲舒提醒:“陛下,那首先得让绣女识字。”
刘彻:“识字就识字,绣女在宫中,让宫中女眷和宗室女子一边教授识字一边绣书。”
董仲舒:“……”
非常高效率,主打的一个是个劳动力都不放过。
经历了隋末乱世的李世民感伤:“每次王朝末年战乱时期,起义军动不动焚书挖坟的,书籍藏在哪里都没用。”
别说秦始皇被项羽盗墓烧咸阳宫,天幕不野放出他们大唐的皇陵被盗,皇宫应该也没逃过。
哎,王朝末日,该如何避免才好?
【如果说《齐民要术》奠定了日本的农业基础,《天工开物》就让日本的农业科技进一步革新】
【《天工开物》记载着17世纪华夏农业、工业和手工制造业各种科技,是一部百科全书式著作,配有插图二百多幅,不仅代表着当时华夏的科技水平,也代表着17世纪整个东亚科技水平的高度。】
《天工开物》传到日本后,学者们分为几个流派认真研究,不仅推动了日本农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日本的科技技术革新。
1777年,木村青竹著《纸谱》引
() 用了《天工开物》中造纸的部分;
1797年,木村善之著《砂糖制作记》借鉴了《天工开物》中制糖的部分;
1801年,增田刚《鼓铜图录》中参照《天工开物》从含银的铜中取银的方法;
1804年,曾槃和白尾国柱合编《成形图说》,引用《天工开物》农业和栽培植物的内容;
1838年,宇田川榕庵的《舍密开宗》引用《天工开物》李的土、玉石、药石内容;
……
1859年,佐藤信渊著《经济要录》,引用《天工开物》最重要的思想——富国济民!
“夫开物者乃经营国土,开发物产,富饶宇内,养育万民之业者!”宋应星双目含泪,终于有人懂他了。
《商君书》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可商君已经是几千年前的古人了,那时诸侯国并立,四面环绕强敌,现在大明朝是统一王朝,百姓都是自己的国民,为什么还要弱民贫民!
【现存《天工开物》的第一个外国刊本就是日文版,近代华夏印制的大部分《天工开物》都是根据这个日本唱本刊刻成书。】
“华夏的书籍,为什么又要从日本引进?”朱元璋听着一本本书全是大明的,然而后世想要学习全是从日本引进,浑身不得劲。
大明的书籍,难道就没有传到后世吗?
难不成是那清军入关把大明的书籍全毁了?
朱元璋自己一幻想,再次杀气腾腾。
对着父亲时不时冒杀气,儿子们都已经习惯了,熟练地往远处躲了躲,被朱元璋看到,又是一声厉喝:“躲什么躲!给朕滚回来!”
【直到1952年,国内才发现了明代原刊本。】
【最后再来说说既有四大农书、又有明朝四大科技著作的《农政全书》】
【“农政”二字表明了徐光启以农治国、以农治农的理念和政治抱负,有开垦、水利、荒政等18卷议论,是明朝农学集大成的著作】
【当《农政全书》在明末传入日本后,在日本广受欢迎,现存的《农政全书》各类版本多达15种34部,数量堪称农书之最】
在《农政全书》传入之前,日本学的主要是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和农业技术,日本借鉴性不强;
《农政全书》传入之后,日本开始接触到南方湿地农耕技术,并且开始对不同季节的耕作时令、不同地区的耕地性质等详细分类,所以该书又被称为日本的第一部重要的百姓农书。
《农政全书》里记载了水旱虫灾的治理方式,还附了400多种可供饥荒时期充饥用的草木野菜目录,这里的大部分救荒本草,在中日两国都是重要文献。
1732-1736年,日本发生了为期4年的大.饥.荒,这些内容对克服饥荒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的日本文人再次各种研读《农政全书》写作,只在江户后期和明治初期就写作出184篇与之相关的农书。
【当丰臣秀吉因为华夏的农书和农业政策强大日本后,开始磨刀霍霍向明清】()
⑿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尽在[],域名[()]⑿『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为了这个目标,丰臣秀吉陈兵20万,发动了侵略朝鲜战争,目标是以朝鲜作为跳板,侵略华夏,然后是整个东亚。】
日本打朝鲜很轻松,很快汉城平壤分别失陷,全国8个道丢了7个道。
“征服朝鲜如此简单,征服唐明指日可待!”轻轻松松打下朝鲜半壁江山的丰臣秀吉十分自信,取出地图,已经开始研究占领华夏后定都在哪里。
丰臣秀吉对着自己弟弟丰臣秀次画大饼:“等日后我们迁都北京,我要北京这一圈十公里的地方,让你作大唐关白,让宇喜多秀来统治朝鲜。”
.
“狂妄至极!”
万历皇帝朱翊钧对于小日本打自己的都城主意的行为非常愤怒:
“嗟尔小国,也敢打大明的主意!”
更过分的是把大明叫唐明,大唐都已经过去多少年了,竟然还念念不忘。
【万历三大征分别是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这三次战争大明都打了胜仗,但是很可惜,这也是大明朝最后的余晖。】
【朝鲜战役打的非常艰辛,这时期大明已经暴露了不少问题。】
当时的朝鲜国王李松立刻向宗主国大明求救,当时的大明万历朝刚刚完成了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让大明国库充盈,革弊施新,万象更新。一向懒政的的万历皇帝,立即决定出兵朝鲜。
在朝鲜,大明军队和丰臣秀吉打了三大战役,分别是:平壤战役,碧蹄馆战役,水军作战,三大战役以大明全胜结束。
战争加上瘟疫开始流行,补给不足的丰臣秀吉提出议和,大明答应了议和。
但是,丰臣秀吉的议和只不过是暂时妥协,而当时大明与日本谈判的官员石星或许是被买通或许是为了功绩,对万历皇帝掩盖了这一切。
于是大明打了胜仗却丧家犬一般被丰臣秀吉赶出朝鲜,直到再次入侵朝鲜,万历皇帝才知道丰臣秀吉的野心。
“竟敢欺君罔上!革职查看!”
当时的兵部尚书石星被革职,朱翊钧再次派遣军队入朝。
【万历朝鲜之役持续了七年之久,即使打了胜仗,也是惨败。
因为,不仅日本在朝鲜作战没有任何补给,大明在朝鲜作战同样没有补给!
大明千里迢迢去帮助朝鲜驱逐外敌,但是所有的军需军费军粮和将士,都是由大明运输过去的!】
朱棣也愤怒了:“败家子啊!给别人打仗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银子!你就不会就地取材吗?!”
他让郑和下西洋也是就地补给,还得拉回海外的宝物弥补,不然光靠大明得耗费多少!
朱高炽更气了:“这是哪个败家子!打仗不会打,算账也不会算账吗?蠢货!”
() 一想到这个败家子可能是自己后代(),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明军挫败了丰臣秀吉的野心,但是也耗尽了大明最后的能量。】
【大量的钱财米粮在朝鲜耗尽,大量有经验的将士死在朝鲜,大明的军事实力打了很大一个折扣。】
【同样在万历年间,大明最强的敌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开始在草原上崛起。他后来宣布了“七大恨”,与大明决裂,自立政权叫后金。建国以后改名为“清”,也就是华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
【万历年间,西班牙舰队出征英国,开始海上霸主之位的争夺战。】
茫茫大海,雄赳赳气昂昂的无敌舰队启航了,这一战他们没想到,自己屡战屡胜的战绩会被一支由海盗组成的杂牌海军击败,从而被抢走了海上霸主之位;
西班牙国王在征服海外殖民地时,与英国争夺海上霸主之位时,同样在打大明的主意。
菲律宾殖民地的官员献上《征服中国建议书》,递到了腓力二世的案头。
.
在罗马,门罗萨拜访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格里高利一边修儒略历,一边要求门罗萨编写一部“关于中华王国已知诸物”的书籍,要求把所有有关华夏的任何事物都要写进书里,要求知己知彼;
1585年,《中华大帝国史》问世,欧洲学者对此书无不知道,后世评价“欧洲学者通过此书,对大明的了解程度比百分之九十的大明人自己还了解。”
1586年,马尼拉,西班牙驻菲律宾殖民地总督等官员召集了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会议只有一个主题:
征服华夏。
现场没有任何争议,每一位官员都同意征服华夏。
.
在日本,丰臣秀吉制定了详细的《征服中国计划书》。
.
在大明,万历皇帝躺在后宫,双眼迷蒙,无精打采,也不知道到底是嗑丹药嗑多了,还是嗑福.寿.膏嗑多了。
大臣再次来劝谏:“陛下,上朝吧!”
朱翊钧懒洋洋:“不去。”
然后闭上眼睛,吞云吐雾,沉浸在大明帝国虚假的繁荣太平里。
【所以至今一直有一种说法:明朝,实亡于万历!】
万历皇帝朱翊钧:“噗——”
他竟然是亡国之君!
亡国之君!
朱元璋作为开国君王,看着群敌环绕下还在懒政的朱翊钧更气:“嗑!嗑什么鬼药,你为什么不嗑死算了!”
天幕却还没有结束。
这一切的一切,都与那神奇的万历十五年有莫大的关系。
【1600年,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批准了一家新公司,这是一家影响世界历史,最重要的是影响印度和华夏历史的公司。】
【这家公司,名字叫做东印度公司。】
【可以说是它,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和八国联军的入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