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8 章 商业与货币8(2/2)
满朝文武,派谁不好,怕大臣有心思,派外戚不也是自家人!
李世民很信任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既是他的大臣,是外戚,也是朋友,未来还是他的托孤大臣。
所以李世民不理解,为什么李隆基宁愿派遣宦官去市舶司,不派外戚去?
换句话说,宦官识字吗?懂经商吗?哪怕他不亲手做生意也知道这事不是光靠忠心和会哄人就能成事的。
他没有直接批评宦官什么,这权利明显是帝王授予的,骂宦官还不如骂那不肖子孙。
“既然大唐有市舶司,现在也可以开始张罗。诸位有什么擅长经商的人,推荐几个。”李世民直接对大臣们开口,也就意味着,他决定先把
宦官这个口子堵住。
李世民首先看向的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这事就交给你了。”
长孙无忌连忙应喏。
【大唐人不仅仅从国外购买生活物资,还会主动派遣使者去国外考察学习生产技术,并且引入国内发扬光大。】
【比如唐太宗时期,曾经看上摩羯他国的蔗糖后,主动派遣使者去摩羯他国考察蔗糖的制作方法,还引进了泥婆罗三种种植蔬菜的方法。】
大唐的开明与包容,在商业贸易中也有体现。
李世民的气度,不仅仅在政治军事上,在商业上同样如此。
他并不会觉得大唐最强大就看不起其他国家的技术,也不会觉得华夏是农耕大国就看不上其他小国的蔬菜。
【所以,大唐的海外贸易,其实是双赢的贸易,海内外进行交易的表面上看是奢侈品,其实也是技术文明的交易,并不是后世那种买了之后束之高阁的做法。我说的是谁,大家应该猜到了。】
弘历:“……”
他猜,说得是大清。
他的身上穿过洋布,佩戴的宝刀是洋钢,御书房有不少洋人玩意,还有不少洋人使者到他面前贡献洋玩意。
弘历喜欢这些小玩意,其他贵族也喜欢,民间虽然不知道,但是清朝的上层贵族并不缺西洋那些与时俱进的玩具。
但是在天幕出现之前,弘历并没有认为大清非要去学那些奇技淫巧,也没有人会主动琢磨,假如把那些洋玩意的机关放大,用在工业或者军事上会如何。
在这一群封闭的满清君臣严重,西洋再厉害,距离大清如此遥远,大清只需要禁闭国门,不让洋人进来,就算洋人有再厉害的火器又如何,大清也有火器。
最重要的是,海上路途遥远,也许还没到大清门口,洋人已经海上遇难了。
“朕怎么知道,他们还有那么快的大船不呈上来,都是洋人奸诈!”弘历不肯承认自己短视,把责任全推给洋人。
大臣一片阿谀中,弘历却开始发愁。
现如今大清也开放了广州对外通商,但是西洋的技术太厉害了,他是不是也得派人去西洋学习?
但是大清距离西洋太远,海船抵达西洋得多久?总不能乘坐西洋人的商船吧?
好面子的弘历有些不情愿,最终先吩咐工部打造海船,这通商与学习之事,还要再看看。
【唐朝,也是茶叶对外贸易商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
唐朝之前,人们喝茶大部分是粗放式的豪饮,有些人是为了解渴,有些人是看重茶叶的药用价值,在喝茶的时候还要假如不少作料,喝茶的时候连吃带喝,所以那时也叫“吃茶”。茶磨成末,里面假如葱、姜、枣、橘子皮、盐、胡椒等,浓稠的如同羹汤。
直到茶圣陆羽横空出世,写出了《茶经》。
《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本茶书,详细讲述了茶叶的起源、采茶工具、制茶工具等等,内容齐全,自称体系,堪称茶文化词典和
茶叶大全。
同时,陆羽还大力推广茶叶的种植,一声跑遍了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从湖北到江浙,考察地形,培育良种,扩大了南方的种茶面积。
陆羽不但发展扩大了大唐的茶叶种植,还把茶文化传到了日本。
日本的永忠和尚曾在大唐流血,陆羽的《茶经》面世后,永忠和尚开始接触并且学习大唐的茶文化。
陆羽去世后,永忠和尚带着陆羽的《茶经》回到日本,并且用陆羽的烹茶法博得天皇的赏识。
两个月后,天皇下令,全国推广饮茶文化。
.
另一条丝绸之路上,大唐商人与西亚、非洲商人贸易往来,大唐的茶叶开始传入西亚和非洲。
同时,朝廷对内用贡茶开“清明大宴”,设立茶舍和贡茶院,从上到下影响民间广泛种植茶树,出现了很多茶肆、茶店,也开始有了“茶税”。
这个时期的茶店还没有独立出来,主要与旅店、客舍结合在一起,到了宋朝才开始有了独立的茶馆。
对外,朝廷立了榷茶使,来管理对外茶叶的输出。
世界各国最初饮用的茶叶、种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饮茶礼仪,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从华夏传播出去的,而大唐,就是这个传播的起点。
.
刘彻看着又是用他的丝绸之路,视线一转,问起宫中的工匠:“朕让你研究的炒茶术研究出来了吗?”
茶叶起源于华夏,大汉自然也有,并且也有贵族饮用。
但是这时候的茶文化与炒茶方法没有后世的花样繁多,同一种绿色茶叶,因为炒茶与发酵等手法不同,可以炒出红茶、白茶、黑茶,还可以香味浓烈的花苞一起窨制花茶。
工匠自然是没有完全研究出来,不然早就主动来请功了:“陛下,这……”
看到他犹犹豫豫的模样,刘彻哪里不知道没有,他问起了进度:“现在研究到哪一步?”
这一次工匠很果断:“陛下,如何采茶和如何研磨茶粉茶末我们研究出来了,但是炒茶,需要铁锅,还需要特殊的火候,目前没有把握好。”
没把握好,意味着容易损坏。
但是大汉光是铁锅,就很珍贵,更不用说还没形成种植规模的茶叶,所以工匠们并不敢放开手去研究。
其实从天幕讲过茶叶之后,刘彻已经命人去扩大茶树的种植范围,但是时间太短,茶树也不会一两个月就长大。
刘彻也没有为难人:“先用最简单的,多挣点钱了再试。”
至于怎么挣钱,天幕已经指出来了,西域,海外,这么多路径,大汉不缺敢于冒险的大臣,一个张骞出使西域后青史留名,多少大臣跃跃欲试,想做下一个出使留名者。
刘彻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商路有了,就差货物了,大汉除了丝绸和茶叶,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卖的?
【对外贸易过程中,国力是否强盛,也决定了面临什么样的待遇。】
【最典型的
同样是大唐,分为两个阶段,安史之乱前与安史之乱后。】()
大唐内陆养马地少,所以马匹主要靠进口。
?想看西羚墨写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 108 章 商业与货币8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在盛唐时期,东突厥曾经主动给唐太宗李世民送牛送马,一送就是几千匹;
但是到了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就成了贸易里的冤大头。
大唐与突厥、回纥、吐谷浑等,都设立了互市,展开外贸交易。
大唐用缣帛换取少数民族的军中战马,当时每匹马的价格大约是40匹缣帛。
大唐时期实行铜币与布币两种货币,铜币就是“开元通宝”,布币就是布匹,其中缣帛是名贵布料,在大唐可以当做货币使用。用40匹缣帛换取一匹战马,可以说是价格相当昂贵。
在安史之乱前,朔方节度使王忠嗣每到互市时,就故意报出高价,以高额利诱少数民族来交易马匹。
哪怕当时有少数民族不愿意卖,在其他少数民族与大唐交换了高额利润后,也会起竞争意识,也与大唐卖马。
大唐就择优买卖,买下良马作为汉军战马。
.
在安史之乱之后,大唐进入藩镇割据阶段,此后再进行外贸交易时期,大唐就成了被动方。
比如回纥故意将病弱无力的老马卖给大唐,唐朝廷不但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拒绝,还因为马匹的昂贵价格导致国库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
“陛下,回纥使者又带马匹来了。”唐代宗时期,负责互市的官员急急忙忙派人禀报朝廷,“说是要进行互市交易。”
一听到这个消息,唐代宗差点厥过去:“又来了?”
“带了多少?”
“臣看着,至少万匹!”
“又是万匹!”唐代宗想起空荡荡的国库,就一阵阵的揪心,怀着不切实际的念头追问,“是良马吗?”
“不是。”信使提到这也很生气。
往年来,回纥卖马也很有心计,为了让大唐源源不绝地从回纥买马,卖给大唐的是骟马,也就是阉割之后的马匹,无法与大唐的马进行配种。
而大唐的马不经过良种优化,本土的环境也不适合养出高大健壮的马匹,只能继续购买西域马。
但是现在,回纥越来越过分了,不说骟马,甚至连年富力强的马匹都没有,尽给病弱无力的老马病马,他都怀疑是回纥军中退役不要的马,故意送到大唐逼迫他们购买。
但是,大唐如今偏偏没有实力拒绝,上一次拒绝,回纥人故意在长安打架闹事,就是逼迫朝廷再开互市。
信使愤怒中含着憋屈:“回纥说,马都带来了,不买的话也带不回去,马若是乱窜,窜到长安城就不好了。”
“这是威胁!”
唐代宗同样感到憋屈,但是为了朝廷安稳,不得不忍下这口气,花钱买平安:
“不行,最多只买6000匹,尽量挑好的。”
最终,回纥带来一万匹马,大唐买下6000匹,尽管大唐此时完全不缺马。
.
李世民再次被创。
憋屈!
太憋屈了!
看着唐代宗用国库的240000匹绢帛去换6000匹老马,李世民觉得这辈子都没做过这么亏本的生意!
不光是皇帝憋屈,大臣也憋屈,女人们也憋屈。
“女子辛辛苦苦纺织布匹,竟然被蛮夷逼迫换老马病马?”上官婉儿不复往日的淡然,脸上燃烧起熊熊怒火。
太平公主不知道那唐代宗是谁,只觉得帝王无能且废物:“换做是我,我哪怕做生意,也得派人藏在贸易使团来一波暗杀!”
而且互市上故意设置陷阱暗杀少数民族首领的,汉朝时期就有了。
武曌慢悠悠喝了一口茶,欣赏一番女儿的怒火,最后才问道:“现在,你还觉得一定是李家的人才适合当皇帝吗?”
太平公主被问的一阵哑然。
在天幕出现前,她其实更支持李家人继位。但奈何李家的皇帝不争气,一次次让自己打脸。
真是,气死她了!
【曾经,大唐的军马无敌,横扫四方,成就了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
【然而到了末年,战马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晚唐覆灭。】
【这充分说明商业,与政治、军事实力,是深深挂钩的。】!
() 西羚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