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带货成功!

    之后两天,玻璃铺涌来一大波咨询的人,都是大户人家的下人,替家中阿郎询问眼镜,替女眷询问镜子,玻璃当然也不能放过。

    镜子也就罢了,得知眼镜和玻璃即便日后再有,也不是不起雾版本后,不少人都很遗憾。

    某位御史就盯上了拍到眼镜名额的友人:“你平时不怎么出门,要不起雾的眼镜也没用,不像我经常在外面跑,我出钱给你再买一个,你把这个让给我怎么样?”

    友人:“之前我叫你去拍卖会,你不是说不管有什么好东西,你都不稀罕吗?”

    御史:“……”

    那不是立场吗?他怎么说也是太子党,怎么能支持秦王的儿子?

    再说他也没想到会有眼镜这种东西,以前李承乾卖的什么蛋糕、什么香皂,他确实没什么兴趣啊。

    友人:“你还弹劾秦王和恒山王,现在不觉得一百金贵了?”

    御史:“咳咳……职责所在,职责所在!”

    御史最后还是从友人手中得到了这个名额,去玻璃铺测视力定制眼镜的时候也有点尴尬,毕竟刚刚弹劾人家,现在就巴巴跑来做眼镜,是有点打脸哈?

    但玻璃铺的人服务意识很强,丝毫没有露出异样,好像压根不知道弹劾那回事,让这位御史松了口气。

    出门的时候还碰到另外两位官员,其中还有东宫的魏征,御史就更放松了。

    连魏征都来了,他来也不算什么。

    魏征并不想来,倒不是因为太子,太子脾气确实很好,即便因为玻璃铺的事被圣上叫去私下训斥了几句,这几天有些闷闷不乐,但也没有禁止身边人用玻璃铺的东西,听说太子妃还天天用玻璃镜呢。

    魏征只是过不去自己心里那个坎,就像当初李承乾送他香皂作为生辰宴的回礼,他宁愿束之高阁也不愿用,后来也不曾用过铅笔和线装册,不曾买过蛋糕和玩具。

    不过魏征视力的确不太好,早年日子清贫,晚上读书不舍得用很多灯油,总是凑凑合合,日子久了眼睛便也不好了。

    于是他的友人便拉着他来配眼镜,用友人的话来说:“你不用眼镜、不用墨笔就不承秦王和恒山王的情了?那再过段时间,你知道吃到嘴里的鸡鸭鹅肉,哪一口是用炕孵法孵出来的吗?”

    矫情!

    魏征:“……”

    玻璃铺小一热情请魏征和友人试用眼镜,因为是新鲜玩意儿,顾客不知道它的效果,可以试戴一下再决定要不要买。

    墙上贴了个视力测试表,小一帮魏征和友人做了个大概测试,就给他们挑出两副眼镜。

    魏征试了一下,然后发现一切变了,清晰得像是另一个世界。他都多久没看得这么清楚了?

    友人激动不已,当场下单一副。魏征也有些犹豫,一边是他的坚持,一边是这么好用的眼镜……

    友人怂恿他:“买一副吧,来都来了。”

    古

    往今来劝人话术最佳:来都来了。

    魏征问:“多少钱?”

    掌柜道:“这是普通眼镜,比不起雾眼镜便宜很多,一副只要十五金。”

    魏征好像没听清:“多少?”

    掌柜含笑重复:“十五金。”

    魏征:“……”

    他麻溜放下眼镜,他真傻,他单纠结要不要买,却忘了自己根本买不起。

    友人忍不住扶额:“你好歹是太子洗马!”

    这应该是史上最穷的太子洗马了吧?

    友人要自掏腰包给魏征买一副,被魏征拒绝了,他也算清醒了,还是选择坚持自己的心意。

    信誓旦旦:“我可以不吃鸡鸭鹅。”

    友人:“……哪天衣食住行都是恒山王弄出来的东西,我看你还犟不犟!”

    *

    几天后,《长安日报》登出关于玻璃的新闻稿,玻璃、眼镜和镜子才为广大百姓所知。

    该记者在文章最后写到,本文一半内容借鉴自某御史,该御史即便在圣上面前弹劾玻璃铺要价高昂,也非常认可此三物的好处。

    御史李素立:“……”

    连御史都夸啊?百姓立刻就觉得玻璃制品确实不错了。

    玻璃铺的生意更加红火,进来的客人就说:“我想要御史都夸的那个眼镜。”

    或者:“我听说御史都说你们家镜子好用,我想要一个。”

    李素立:“……”

    *

    孙思邈的药铺开张了!

    一应东西都是秦王府准备的,门面不小,位置也不错,李世民还给他另配了几个坐堂大夫。孙思邈开药铺的目的是精进医术,要是忙得完全没有功夫,那才是本末倒置呢。

    药铺很低调地开张了,前几天都没什么病人,李承乾提议给他打个广告,被孙思邈拒绝了。

    孙思邈的医术摆在那,没多久就积累了一些病人,而得知孙思邈的身份后,无一例外很惊讶。

    从《长安日报》第一期起,新闻是天天都变,雷打不动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刊名,即“长安日报”四个大字,另一个就是孙思邈的寻人启事。

    《长安日报》风靡京城这么久,几乎没人不知道孙思邈这个名字,大家还挺关注他——多神奇呢,用这样的方法在茫茫人海找一个不知道在哪的人,大家都想知道到底能不能找到。

    前段时间开始突然不登寻人启事了,大家还在猜是不是找到了,没想到居然是真的,且孙思邈还在长安开了家药铺。

    病人眼睛发亮,精神都好了几分:“您一直在哪啊?怎么看到报纸消息的?是您自己回来还是别人给王爷的消息?王爷真的给报酬了吗?”

    孙思邈淡淡道:“你这么想知道,怎么不去问王爷?”

    病人眉毛一竖:“你不想说就算了,何必拿我消遣?”

    “我哪里拿你消遣,不是你拿我消遣吗?”孙思邈冷哼,“如此长舌,与妇人何异?”

    病人大怒,揪着孙思邈的领子,挥着拳头要与他“分辩”,大夫和伙计合力将一人分开,病人还跳着脚骂:“你怎么说话的,信不信我打你?还神医,你这样的也能叫大夫?”

    他恍然大悟:“人家孙思邈都快七十了,你长这样肯定不是,打着孙思邈的旗号招摇撞骗是吧,我这就去衙门告你!”

    孙思邈一直由着他发泄,直到这会儿才说话,神情也变得温和可亲:“你感受一下,胸还闷痛吗?”

    “你少说些有的没的……”病人骂骂咧咧,下意识感受了一下,表情就是一懵,“真的不疼了?”

    孙思邈:“你这病不是实症,乃因大喜过度导致胸痹,我用言语激怒你,怒胜喜,怒气发泄出来,你的病也就好了。”

    病人似懂非懂,怒气却是早没了,真心实意道:“先生太厉害了!”

    孙思邈淡然颔首,十足的高人风范。

    病人现在可不觉得他是骗子了,摸着自己的脸问:“先生怎么保养的啊,我这脸上的褶子能去掉吗?”

    孙思邈:“……”

    一传十十传百,孙思邈开药铺的事很快传开,很多人慕名前来打卡,有病的就顺便看看病。

    一开始冲着他的名气和脸,后来就被医术折服了。

    与此同时,《长安日报》迎来一批广告商。

    一部分是受孙思邈启发,想要寻人或者东西的。这年头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很多人一错过就再也找不到了。尤其前些年兵祸频发,亲人朋友失去消息的数不胜数,以前是想找也没有办法,现在有了这个渠道,不少人就想试一试。

    另一部分则是商户。商户的嗅觉是最敏锐的,虽然《长安日报》还没有刊登过商业性广告,但前有玻璃铺名声大噪,后有茫茫人海中找到孙思邈,他们看到商机,自然而然就想给自家打广告,纷纷跑来报社询问。

    《长安日报》也不是什么广告都接的,要经过调查和筛选,否则店铺东西不好,或者寻人的存了坏心思,岂非坏了报纸的名声?

    另外,广告不能占好位置,多少钱也不行,《长安日报》是有逼格的报纸,报纸的核心不能丢,决不能让广告喧宾夺主。

    商户丝毫不敢有异议,捧着钱巴巴排队等着上报纸。

    想要寻人的很多出不起广告费,在李承乾的建议下,《长安日报》开辟了一个寻人专栏,免费刊登寻人信息,因为想要寻人的太多,每人只能刊登一次。想要再登就只能掏钱了。

    对于穷人来说,这已经是巨大惊喜了。原本他们毫无机会,现下却有了希望。哪怕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看过这期报纸的人就把消息带给他们的亲人,或者好心送给他们亲人的消息。

    后来寻人栏目果真帮无数人找到亲人,这就是后话了。

    此时欧阳询很高兴,《长安日报》办了这么久,终于开始盈利了,他可算是松了一口气。再这么亏下去,他就要成历史上第一个掏空皇帝私库的男人了。

    李渊也挺惊喜,本来就是为李承乾办的报纸,没想着靠这个赚钱,《长安日报》能做成这样已经出乎预料。相比它向外发声的能力,这点花销不算什么。

    不过私库确实有点吃不消,李渊已经在考虑过段时间将报纸转到六部,由国库负责开销,想来大臣们不会拒绝。

    没想到报纸居然还能挣钱,挣得还不少,李渊美滋滋。

    一高兴就赏了李承乾不少好东西,报社打半年广告都未必赚得回来。

    *

    半夜下起了鹅毛下雪,李承乾睁开眼就觉得天色比往常亮,急急忙忙爬起来:“我是不是快迟到啦?()”

    风蕾拿着烘得热乎乎的棉衣过来,边帮李承乾整理衣裳边笑道:&ldquo-->>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