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 唐宗其一(1/2)
原本有些提心吊胆的李世民顿时轻松下来。
若他的逸闻便是与观音婢之间的闲情轶事,那多多益善。
他愿意听。
没错!他们就是模范夫妻。
而且,什么叫近年来没有那么众所周知?
是他宣传还不到位吗?继续努力夸夸皇后!
【爱她就要给她最好的一切。唐太宗登基十三天后,就为自己的发妻准备了一场热闹繁盛的封后大典,而彼时,突厥正大兵压境,为此,京师戒严。
就算明天是世界末日也不能阻拦他今天就要为发妻封后的热烈。
不知道隔壁突厥可汗知不知道自己在二凤陛下心里这么没有存在感。】
世,世界末日?
李世民心里有些嘀咕。
那倒也不至于吧。
他对自己手下的那些将领们有信心,肯定不会有问题。
再说了,大不了封后大典之后自己亲自上嘛,反正肯定能让那突厥可汗从哪里来的回哪里去,何须担忧。
当然是封后大典更重要,他必须第一时间给愿意与他生死相随的观音婢封后呀。
【纵观长孙皇后一生,可以说活得优容自在,而这也与唐太宗给予她的无上的尊重与信赖不可分割。
毕竟其他皇后可没有这么多的机会可以劝谏成功,因此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长孙皇后说的话,二凤陛下他是真的听啊。】
李世民表示不理解。
那,那观音婢说得有道理他为什么不听啊。
虚心纳谏是一个帝王应有的品德。
虚心听取自家妻子的建议是一个丈夫应有的品德。
正是如此。
【长孙皇后若不想让哥哥当丞相,那便是封了也要让兄长辞官;而因长孙皇后之求情,异母兄长便是犯了谋反之罪,也可被格外宽容,留得一命。
我们凰后,平平无奇顺毛高手罢了。
毕竟我们骄傲小二凤炸毛了是需要顺毛哄的呀。
总而言之,便是因为此技能,让长孙皇后在史书上留下了许多鲜活的劝谏小故事,因而以贤德之明千古颂之。】
长孙皇后起初先是皱了皱眉。
她也没有这么强势吧。
分明都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稳固,不愿因自己的缘故让长孙家成为下一个吕、霍而已。
但听到后面,长孙皇后忍不住掩唇而笑。
没错,天幕此言甚是贴切。
二郎有些时候生气起来可确实像个炸毛的小凤凰。
李世民听到自己的皇后千古颂之,表示,算了,他大度,就不跟天幕一般见识了。
【提起《女则》,许多人便想起了那些刻板教条的女德教育。
而实际上,虽然虽然长孙皇后本人是《女则》的作者,但长孙皇后所写的《女则》早已失传,那些内容不过是牵强附会而已。
毕竟长孙皇后自己可不是一个拘谨刻板的女子。
她于上林苑游玩,作下《春游曲》,还与唐太宗分享此曲,唐太宗见而诵之,啧啧称奇。】
刻板、拘谨?
李世民仔细看了看身侧的观音婢,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种词汇是怎么跟他的皇后扯上边的?
还有《女则》?
观音婢什么时候写了《女则》?他怎么不知道?
【唐太宗本人是唐朝皇帝里的一股清流,在那个佛道盛行的朝代,唐太宗本人不信佛也不信道,可却愿意为了妻子求神拜佛。
起因是妻子不愿因自己而大赦天下,但我们二凤小可爱是谁,是此路不通绕路也要走的人,因而另辟蹊径,竟然为了给长孙皇后祈福,大修天下392所废弃寺庙,希望佛祖可以保佑妻子逢凶化吉。
可以说,太宗朝的每一次大兴佛寺,要么跟长孙皇后有关,要么就跟长孙皇后所生子女有关。
这何尝不是一种违背原则的深沉呢。】
李世民敏锐地从其中察觉了一丝不妙。
他为什么还会经常因为孩子们大兴佛寺啊?
岂不是说明孩子的身体也不怎么样吗?
李世民本人感到有点心慌。
而且虽然天幕没有直说,但若自己竟然大修392座寺庙,岂不正说明了观音婢那时危在旦夕?
果然——
【可惜,天妒姻缘,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年仅三十六岁。
虽然惋惜,但长孙皇后之早亡是可以预见的。
毕竟长孙皇后身体一直比较弱,患有气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哮喘,在当时的医疗背景之下,是很难治愈的,便是在如今,也颇为棘手。结果还一连生了七个孩子,七个啊!
再加之贞观九年的连续打击,长孙皇后没能撑住,英年而亡,并非意外。】
贞,贞观几年?
李世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不会计数了,手心一片冰凉。
是,观音婢确实患有气疾,但一直用药控制,倒也还算康泰,怎么会去世的这般早。
还有,贞观九年发生什么事了呀,怎么也不给他说说清楚?
长孙皇后便坐在他身侧,此刻默默无声地握住了他的手。
却也有些深思。
听天幕之中女子的口吻,似乎对于生七个孩子感到格外不可思议。
但这难道不是很寻常的事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