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 章 太宗上位计【二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明朝疆域最广阔,国势最盛的永乐朝缓缓落幕,但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的余韵却经久未消。

    自永乐十九年迁都于此,往后六百余年,除了中间那懂得都懂的数十年,北京一直是我国的首都,是无可争议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当然,迁都北京,实行两京制度对明朝本身,也是影响深远。

    明人丘濬曾经精辟地指出:“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为其枢。”

    金陵嘛,那自然是南京的古称,这个金台,指的便是北京。

    用东南之财赋,统御西北之戎马,是明朝一直以来的核心战略。

    而这个紧贴着长城的昔日燕地所在,一举成为了中原王朝的皇城。

    是天子所在,正所谓,天子守国门,我们可以批评明朝皇帝奇葩众多,我们可以怒斥中晚明的皇帝不作为或者乱折腾,但是有明一朝,天子亲守国门也正铸就了华夏封建帝制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王朝。】

    好个天子守国门!

    这话他听着就舒坦。

    他迁都北京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万万不可能只是因为这是他的龙兴之地就轻率行之。

    若皇帝行事可以这么草率的话,他爹早就把国都迁回凤阳老家了。

    西北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而北京距离长城和漠北都很近,如果一旦有什么异动可立马察觉,否则等消息传回南京,黄花菜都谢了,搞不好是北方失守的消息跟着情报一起回的南京,那可真是太灾难了。

    且只要北京不失守,背后的中原便大概率能得以保全。

    那些北方蛮族偷袭绕后一个给他试试?

    他来个正好,反手就断你后路辎重补给,让你好好体验一下什么叫孤军深入的感觉。

    怎么想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至于北京冬日苦寒?

    打江山的他们都住得,你们个坐享其成的后辈还想着挑挑拣拣?

    【何况宫城与先帝陵寝都在战场第一前线,这多少锻炼了明朝君臣的抗打击能力,对于弃北而跑很是有些心理负担。

    但归根到底还是明朝皇帝多少还是有点血性的,否则换了完颜构来,别说定都北京了,就是定都乌兰巴托,该跑还是跑啊,毕竟他们宋朝的皇帝是真能看着祖宗的坟被挖,骨头拿出来当酒器而无动于衷,该怂还是怂啊。

    不过没关系,他们会造谣的。

    故事拼接一下,就变成了唐太宗的骨头去当酒器了呢。】

    赵匡胤原本以为自己已经被拉踩的很是麻木了,听到什么也不会再心生波澜。

    但看来他大宋之后的那些后代,只能说,永远在超乎他的想象。

    他大宋的皇陵被挖了?

    皇帝的骨头还被拿出来当了酒器?

    李世民忍不住拍手称快。

    难怪你们能如此富有想

    象力(),原来是亲身经历啊。

    【而明朝能够挺过叫门天子的“土木堡之变”?[()]?『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在满朝文武都跟着堡宗葬送在长城之北,皇帝被俘,明朝却能迅速组织起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没有跟宋和晋一样撒丫子就跑,这与明朝国都的所在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有人曾经说过,堡宗这一辈子干的唯一一件人事,或许并不是假惺惺地让自家弟弟的妃嫔殉葬之后废除明朝这反人类反社会进程的殉葬之习俗。

    或许应当是终于废除了北京衙署的“行在”二字,使北京彻底成为了正都,彻底歇了大家南返故都的心思。】

    信息量太大,朱瞻基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先震惊于哪个消息。

    到底是该先疑惑一下,怎么个满朝文武都葬送在长城之北,还是该震撼一下皇帝被俘。

    好像还是满朝文武比较让他心慌。

    那想来都是他留下的肱骨之才啊!!

    知道攒人才有多么不容易吗?

    如果常柚可以听到朱瞻基的心声,一定会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不知道吧,满朝文武可不是死了一回哦,是两回。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就是你给未来的明朝选的“好皇帝”。

    朱高炽看着自家亲爹越来越有压迫力的目光,朱高炽:……

    瞻基呢?怎么还不过来?赶紧过来给他爹分担一下火力啊。

    自己一直喜欢南京,他爹不该不知道啊,自己未来都当皇帝了,有些蠢蠢欲动不是也很正常吗?

    他是真想回去的。

    但这不也没成吗?不是还埋在了他爹长陵附近嘛!

    比起自己,那个什么被俘,还让他大明打起了北京保卫战的瞻基的儿L子才是最该被鞭挞的!

    【其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