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8 章 太宗上位计【三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平兴国四年,也就是赵光义登基的第四年,其国内统治初步平稳下来,但是到底上位过程伴随着片片疑云,虽然臣子们嘴上不说,但心里不犯嘀咕是不可能的。

    赵光义迫切地需要能够证明自己水平的功绩。

    他便将目光放到了北汉身上,若是将北汉拿下,扣掉燕云十六州,那怎么不算是统一中原了呢,这可是“太|祖也不能实现的功业”!】

    赵光义虽然能够听出天幕语气之中的嘲讽,但是……

    怎么不算呢?

    那辽国如今愈发强盛,连他哥在位的时候都没能染指燕云,他打不下来不是也很正常吗?

    不管事先北汉已经如何孱弱,但是,就是在他手上打下来的嘛,怎么不能算是他的功业呢?

    当然了,在臣子的面前,他可是万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的。

    “先帝徙其人而空其地,是为首功。”

    但是言语之中的用词也得谨慎,虽然有他哥的功劳,但是只是首功而已哦。

    赵匡胤:……

    什么叫是他也不能实现的功业?

    赵匡胤忍不住望向殿内隐隐绰绰,只能露出一个角来的,自己日夜皆要细细观摩的舆图,想到经过自己的一番奋斗已然半死不活的北汉。

    若不是这什么暴毙而亡,他如何可能拿不下北汉?

    那不是已经是他大宋的囊中之物了吗?

    给他注意一下,没有和不能是两个概念!

    更生气了怎么办。

    李世民一时之间也沉默了。

    好一个扣掉燕云十六州,就算统一中原了。

    国土与统一这种事情,还能这么算的吗?

    李世民今日又大开了一次眼界。

    【当然,我们知道,在宋太宗即位之前,赵匡胤秉持着先南后北的战略,先收复比较好打的南方,而后再腾出手来收拾北边。

    而北汉能够成为除了辽国之外的最后的一根钉子,自然也有其独到之处。

    北汉虽然只偏居一隅,但是军队却十分悍勇,与辽国形成犄角之势,彼此呼应救援都十分便捷,其所处之地更是易守难攻,显然是先南后北之中那个极难打的“北”。

    可是……

    北汉难打又关赵光义什么事呢?】

    原本顺着天幕在思考这北汉看起来也确实有其难打之处,虽然这赵光义听起来不是很靠谱的样子,但是能打下北汉来,也证明他还是有点本事的,虽然不多。

    但是天幕山路十八弯地一个转折,一时之间竟然差点没反应过来。

    什么叫北汉难打跟赵光义无关?

    不是他打下来的北汉吗?

    世上怎会有如此清奇的情况呢?

    只有明朝的朱棣,完全不曾被迷惑。

    这就是开卷考的底气啊。

    【毕竟在他灭北汉之前,他哥已经三征过北汉了,可是将北

    汉给消耗的不轻。

    更是在第二次征讨北汉之时,将北汉境内的居民大量迁徙,可以说,基本上是将北汉的地都给犁了一遍了。

    虽然北汉名义上还没有灭亡,但是离灭国也只有咫尺之遥了,等到赵光义上位之后,所面对的北汉,其实只剩下了一个空壳而已。

    摘桃大师宋朝版的名号,赵光义当之无愧。

    毕竟要是连这样的北汉都打不下来,那还是洗洗睡吧。

    赵光义当然信心十足,并且决定御驾亲征!】

    李世民:……

    怎么在他后面的太宗,有一个算一个都能御驾亲征啊?

    怎么连这个赵光义都能御驾亲征?

    这真的合理吗?

    他不服!他也要御驾亲征!

    赵匡胤在收听这个天幕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竟然会成为那个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典型代表。

    那是他的北汉!他的江山!

    竟然全都成了赵光义的功绩了?

    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天幕已然将赵光义之种种行为暴露在了自己的面前,且不管原本的未来会如何推演,但是……

    他得先从这个赵光义身上找补回来以泄他心头之恨才行。

    【宋朝才刚建国多少年啊,虽然已经开始走起了下坡路,但比起之后的积弊,如今的宋军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对上辽军也不算虚,一面截断了前来增援北汉的辽国数万军队,另外一面兵分四路攻打太原。

    最终求援无望的北汉投降宋朝,北汉灭亡。

    如果赵光义就此光荣回銮,即便可能会有些许不和谐的声音说他捡漏,但是这显然是一场当之无愧的胜利。

    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郭进大败辽国援军的事迹让宋太宗觉得自家军队战无不胜,还是因为北汉君主的投降让宋太宗原地飘起,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是个征战的好手,于是他立马决定一鼓作气,直取燕云。

    只能说,奔着自己高梁河车神的封神战役就一路狂奔而去了啊。】

    赵匡胤听到这什么直奔燕云,就已经紧紧皱起了眉头。

    如果燕云十六州真的这么好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