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 章 武帝文治【十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果你实力不足,只得了乙科,那就只能回乡先做一个小吏。

    如果真的是个金子的话,还能够继续走察举之路。】

    也许是因为之前在天幕中已经对于这个汉武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所以汉初的官员听到这个考核方式的时候内心可以说,有点波澜,但不多。

    想都不用想,太学生里肯定不止是有他们这些高官显贵之后,不然怎么还会有需要回乡当小吏的乙科?

    那这些通过太学考试而成为郎官的人,比起自家那些难成大器的小辈,显然更容易得到皇帝的青睐。

    而且天幕之前说什么来着,这个汉武帝喜欢从小自己亲自培养?

    那不得是结结实实的太学生最吃香?

    汉武朝之前的皇帝们眼前均是一亮。

    听起来挺好用的样子,抄了抄了。

    【而除了察举与太学这种寻常法子之外,汉武帝也留了一条“蹊径”,那就是“诣阙上书”。

    没错,缇萦上书的那个诣阙上书。这原本是用来让蒙受冤屈的百姓越级上书伸冤的途径。

    汉武

    帝可能是想着,渠道开都开了,反正一份上书也是收,一百份上书也是收,那就再加个新功能吧。

    只能说,猪猪是会扒皮的。】

    刘彻:???

    他这么文明的人,怎么会扒别人的皮呢!

    天幕你休要在这边信口雌黄。

    再说了,你自己也说了,一份上书也是收,一百份也是收,多合理啊。

    刘彻觉得哪里都没有问题,并且还将持续付诸于实践。

    汉武朝北门公车司马部官员沉默以对。

    好一个一份也是送,一百份也是送。

    生动形象地告诉他们,什么叫,皇帝一句话,他们跑断腿。

    知道长安昆明池里的水都是哪里来的吗?那都是他们流的泪啊。

    【如果自认为自己有才华之人,可以在此自荐,如果能皇帝满意,便可以破格提拔。

    正所谓一个□□办走出了人力资源的气势。

    于是,未央宫的北门公车司马部那叫一个热闹。

    朱买臣与主父偃最终便是通过此种渠道扶摇直上的。

    当然,最炸裂的还得是东方朔,据说,东方朔在北门上了好几l车的书,汉武帝足足花了两个月才将其上书看完。

    不过由此可见,东方朔确实妙语连珠,毕竟刘猪猪他竟然真的看了两个月诶,可能是这两个月的闲暇时间全都在拿这个上书解闷了吧。】

    刘彻:……

    他就不能是想看看这个东方朔还能说点什么利国利民的举措吗?

    当然,写的有趣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了。

    但是如何把上书写的有趣吸引他的注意不应该是臣子自己想办法嘛!

    刘彻理直气壮地将责任推到旁人身上。

    主父偃?主父偃也能算是自己上书得到青睐的吗?

    他们看陛下分明早就有所预谋,否则众所周知北门上书那叫一个效率低下,怎么就主父偃一上书就立马被召见了,严重怀疑陛下在背后控分!

    刘彻听不见,听见了也当听不见。

    什么控分,不存在的。

    他那叫跟人才惺惺相惜,确信。

    【接下来要提的呢,便是我们汉武朝的一位搜粟都尉,哦,不是桑弘羊哈,人那个时候已经升职了。

    汉武帝末年,之前数十年的征战与连年不断的天灾还是为这个国家带来了非常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后期由于两位战神的陨落,导致战争收益的大幅降低,战争收益远远比不上支出,这个一向以军事为主的帝国经济随即陷入了混乱之中。

    汉武帝最终以一位政治家的超乎寻常的清醒察觉了这狂奔之中帝国的危机,他悬崖勒马,最终将对外政策由积极进攻暂时调整为积极防御,对内则努力养马与务农。

    而所谓汉武开源,不光是在经济上,别人搞农业那就是老老实实种地,汉武帝搞农业,是搞生产力发展,好家伙,直接在产量上做文章了。

    要不说汉武帝人才库水深呢。

    当他需要好好搞农业的时候,反手就掏出了一个之前都没怎么听说过,但却在中国农业史上举足轻重的赵过。】

    在产量上做文章?

    刘恒眼前那叫一个一亮。

    这个东西他喜欢!

    刘彻:……

    很好,叫赵过是吧,这个人他记住了,从今天开始就举国搜寻这个叫做赵过的人才。

    终于让他等到了一个之前都没听说过的人了。

    明明是他的主场,不知道为什么,他却觉得自己的脑袋那叫一个发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