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三人使团覆灭云南(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想让我死在任上!”

    叶铮笑道:“也不正是臣子所期望的事吗?为了这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是一件幸事?”

    李善长叹息道:“我不怕死在任上,但我怕我死的太突然,没有人能替代我的位置,耽误了陛下的事。”

    叶铮道:“因为有李公在,王子充和刘伯温等人才会如此任性,陛下也才会由着他们任性。若李公不在了,他们自然会回来。”

    李善长笑骂道:“全都指着压榨我是吗?”

    叶铮哈哈大笑:“我俩年纪大的人,宠着一点年纪小的人,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无不可。”

    李善长被叶铮劝说,终于息了用拐杖敲爆刘基等人的头,然后挂印离开,让朱元璋自己头疼去的冲动。

    不过他还是给朱元璋推荐了好几个干活踏实的年轻人,以替代自己的位置。

    推荐的时候,李善长再次连连叹气。

    他看重的年轻人,如叶铮的三个徒弟,全都请求外放。现在中书省就剩几个比起为国为民,更看重权势的歪瓜裂枣。

    罢了,能干活就行,再歪瓜裂枣能比得过已经死了的张昶?让陛下头疼去吧。

    朱元璋确实头疼,所以他坐着蒸汽船,嘟嘟嘟去了北京,找朱标吐槽。

    自从有了蒸汽船,朱元璋往返北京南京十分频繁。宫廷开销大部分都用在了煤上了。因朱元璋厚颜无耻打着皇帝亲巡北疆的大招牌,朝臣没有人对朱元璋这一项开销说三道四。

    “标儿啊!”

    朱元璋人未到,声先至。正在院子里剥蟹的朱标愣了愣,条件反射把蟹肉蟹黄先囫囵塞进嘴里。

    朱标的弟弟们也立刻做了同样的事。

    显然朱元璋抢食的事,给几个儿子都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朱元璋冲进院子里,见儿子们正在美滋滋地吃从南方运来的蟹,立刻在除朱标之外的儿子幽怨的目光中飞速啃掉了剩下的蟹,才说了后半句话:“南京那群蠢货!我迟早要上奏陛下,把他们的官全免了!”

    有了蒸汽船后,朱元璋每次不提前通知就突然出现,十有八、九都是为了说这句话,朱标已经很习惯。

    他擦了擦嘴,又在菊花水中洗了洗手,用帕子仔细擦拭手指,慢吞吞道:“他们又做什么蠢事了吗?”

    朱元璋道:“标儿,你在北京可能不知道,今年入秋的时候,倭寇进犯山东……标儿?!你要干什么?!”

    朱标把帕子一甩,气得跳起来:“什么?!倭寇犯边?!把老子的炮扛来,老子要亲自去山东!”

    朱樉和朱棡立刻条件反射挂在朱标两条胳膊上,劝慰道:“哥,哥,别冲动,先听听爹说什么,要打也不是你去打啊。”

    朱元璋看着二儿子和三儿子这熟练的动作眼皮子直跳。标儿在北京待了几年,好像脾气见长啊。

    “标儿,你在谁面前称老子呢!”朱元璋轻轻按了一下朱标不断往上窜的脑袋,“至于怎么生气吗?我看蒙古人犯边你都没这么生气。”

    朱标气得想咬笑得一脸轻松的朱元璋两口。

    那是倭寇,能一样吗?!能一样吗!!

    “爹!北京知府和北直隶知省我都不当了,我要去山东当知省!”朱标嚎道,“我这就去和皇上写折子!”

    朱元璋虽然不明白朱标为何这么激动,但他被儿子的急躁模样逗得哈哈大笑:“陛下肯定不同意,你别想了。蒙古人比区区倭寇重要多了,别任性。”

    朱棣和朱橚也凑上来,蹲下|身体后抱住朱标空着的两条腿:“哥,别激动。”

    身上挂着四只弟弟,脑袋还被亲爹按着,朱标过热的脑子终于冷静下来。

    确实,虽然倭寇十分恶心,但对于大明而言,倭寇只是抢掠,残元则对回归中原虎视眈眈,北边的威胁远远高于海上。

    现在残元未灭,瓦剌又逐渐崛起,自己确实不能抛下北方防线,去山东杀倭寇。

    “气死我了!”朱标坐下,咕噜咕噜喝了一小盆菊花水。

    朱樉欲言又止。

    朱棡:“哥……算了,唉。”

    朱棣急匆匆道:“哥,那是……唔……”

    朱橚迅速捂住了双生兄长的嘴。

    朱元璋不像朱标的弟弟们,丝毫不给朱标面子,捧腹大笑道:“标儿,你喝的是洗手水,你还刚洗了手!”

    朱标抹了一下嘴,冷冰冰道:“我乐意。”

    朱元璋看着朱标冰冷的表情,没来由地笑声迅速减弱:“你乐意就乐意吧。山东的事你别操心,陛下已经让汤和去海边建卫所。”

    朱标皱眉:“卫所?等着他们打过来?愚蠢!怎么能将战场放在我们的领土上!那不是让百姓受苦吗!”

    朱元璋终于开始说正事:“我正是说这个愚蠢。标儿你曾经说过,要

    御敌于千里之外。我们的船只难道不比倭寇厉害?倭寇打我们,我们就该去问责他们的国王。朝中却说要禁海……唉。”

    朱标瞪大眼睛:“什么?他们说要什么?”

    朱元璋道:“禁海!”

    朱标还未说话,朱樉先忍不住了:“爹,朝中官吏的脑子没问题吗?别人打过来,我们不打回去,还自己禁海?这和盗贼上门,不杀盗贼,就关着门自己以后不再出门,在家里活活饿死有差别吗?”

    朱元璋叹气:“大明地大物博,怎么会饿死?”

    他细细说了朝中大臣的建议。

    倭寇犯边,有以前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和元军的不肯投降大明的水军逃兵,以及海上一些海盗的带路与配合。所以朝中大臣,特别是出身自南方沿海的大臣们都上奏禁海。

    他们要求严格控制百姓的船只,可以在近海打鱼,不可以去远洋经商,这样就能杜绝百姓和倭寇勾连。

    而且大明的商人不再去远洋经商之后,倭寇无利可图,就不会再掠夺。

    大明只需要在海边建卫所,提防他们上岸即可。

    那群人说得头头是道,他们又出自南方沿海,朱元璋如果没当过大豪商大海商,还真的会被他们说动。

    大明地大物博,自己吃自己就能过得很好,为何要出海?百姓们留在陆地上,也才更好管理啊。

    逻辑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朱元璋当朱国瑞的时候,是大豪商。

    朱标小时候只负责指手画脚,朱元璋一边打仗还要一边经商的时候,很清楚那些大臣的家族都控制有远航船队,甚至大部分收入都来自这些船队。

    朱元璋很疑惑,这些人怎么会轻易放弃利益?

    疑惑虽然没能得到解答,但朱元璋肯定不会同意禁海。

    朱标给他算了一笔账,太平盛世几十年后,大明的土地产出的粮食就不够大明的百姓吃了。如果不和海外贸易,难道让百姓饿死?

    朱元璋天天瞅着世界地图,用手指当尺子比比划划。

    世界这么大,大明这么小,朱元璋虽然不会为了开疆扩土去压榨当代百姓,但他心里也难受啊。

    我不打不占领,我就去看看,和他们做生意不行吗?

    要是没有我家标儿和海外做生意,我哪来那么多粮食兵器,不过分压榨治下百姓,就能夺得天下?

    听了朱元璋的抱怨后,朱标心中怒火更甚,但脑子彻底冷静下来。

    他问弟弟们道:“你们能猜到他们为什么要禁海吗?”

    朱樉、朱棡、朱棣和朱橚皆冥思苦想。

    朱元璋立刻道:“我都想不到,他们怎么会想不到?”

    朱樉瞥了朱元璋一眼,道:“哥,他们在远洋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绝对不会放弃利益。他们要求禁海,肯定是为了夺取更大的利益。只是弟弟一时想不到,这个献策究竟如何让他们夺取更大的利益。”

    朱棡学着朱标捏了捏下巴,道:“大哥曾经说,物以稀为贵。是不是大明对外的贸易少了,他们的货物就更值钱?”

    朱橚小声道:“可禁海了,他们也不能出海啊。”

    朱棣冷哼:“说不出就不出了?天高皇帝远,他们是南方沿海大豪强,想出海就出海,皇帝在南京,还能拦得住?”

    朱元璋失笑:“季泽想得太过了,他们没这个胆子。”

    朱标摇头:“不,他们所想的,就是四弟说的。他们要禁止官方和民间贸易,好垄断走私贸易。”

    朱元璋笑声一滞。

    朱棣得意道:“走私的利润足以让他们铤而走险。何况他们将来走私,肯定不是自己家的人去,而是让表面上毫无关联的奴仆去!”

    朱标再次摇头:“不。天高皇帝远,交通闭塞,一南一北要走几个月。他们的家仆们会以他们家族的名义走私,才能让卫所放行。官官相护,才是走私的捷径。爹,汉时禁止向匈奴贩卖盐铁,而往匈奴贩卖私盐私铁的商贩络绎不绝。还记得天书中说过的话吗?如果利润超过百分百……”

    朱元璋咬牙切齿:“他们能践踏世上一切律令!”

    朱标道:“显然,陛下因为我们家的经商行为,在海外贸易上尝到了甜头,不仅不想禁止,还想加大力度。大明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在长江三角洲,如果官方支持海外贸易,长江三角洲立刻就会取代南方海港地位。”

    朱樉不理解道:“但哥你也说过,市场打开后,人人都有得赚,他们也肯定赚得更多。”

    朱标道:“但在许多人心中,他们不会计算自己获取的利益,而是计算和别人相比的相对利益。人人都穿丝绸衣服,那么穿丝绸衣服的人就不会有地位了。所以穿丝绸衣服的人希望其他人都穿粗布衣服,甚至没衣服穿。这样哪怕他们的丝绸衣服会变少,他们也乐意。”

    朱樉语塞。还能这样?

    其他弟弟们都若有所思,思索现实中是否见到过类似的现象。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很黑了。

    朱标道:“虽然会得罪几大家族,但爹……算了,我给皇上写折子吧。要保护百姓,应该大力发展海军,御敌于国民之外。倭国不过弹丸之地,若不是无利可图,早已经被华夏王朝所平。忽必烈当初遭遇台风而退兵,不过也是权衡利弊,不是真的怕了。”

    朱标深呼吸了一下,道:“沿海许多百姓生计都依赖于海外贸易和远洋打鱼。为了一弹丸小国的海盗,而断绝自己百姓的生计,这会被后世所嗤笑的。这与和残元对峙的时候,不思打出去,甚至不思修筑长城,而是敌进我退,将百姓内迁,有何区别?一步退,步步退。海洋占地球……世界面积的七成,我们怎么能让出海洋?”

    朱元璋听了朱标的话,心中繁乱的思绪就像被一双手一根一根理顺。

    他知道这群人的献策绝对问题很大,却想不出辩驳的方法。

    就连伶牙俐齿如刘基,都只能揪着“不能夺百姓之利”这一点不放,找不到能痛击对方的点。

    北方、特别是内陆的官员,几乎已经被说服。

    他们没想到,这些人的献策中有如此多的陷阱,有这么大的弊端。

    朱元璋再次想到了世界地图。

    标儿说,海洋占世界的七成。虽然现在大明还不能很好的探索海洋,但不代表以后不能。

    就像是汉武帝征西域,而后才有丝绸之路。

    如果大明放弃了海洋,华夏广袤的海岸线外的海洋被其他国家占据,那岂不是四面受敌?

    丢掉了海洋,大明和丢掉华夏大半领土的大宋有何区别?!

    “标儿,我会和陛下好好说,绝对不会同意他们的……献策。”朱元璋咬牙切齿,心中动了杀意。

    朱标道:“其实有了蒸汽船后,他们的妄想就不会实现……哦,他们可能也会发现这一点。我想,他们接下来就会抨击蒸汽船和蒸汽机了。”

    朱元璋捏紧拳头:“蒸汽机是国之重器,他们如何抨击?!”

    朱标道:“简单。他们可以从风水啊之类玄之又玄的地方抨击。这天下年年都有天灾,不可能避免。只要哪里出现灾祸,他们就推到蒸汽机甚至新式火器上,甚至推到……我们家头上。”

    朱标翻了个白眼:“比如说这种可怕的机器是掠夺龙脉之力和华夏气运,我们朱家要造朱家的反。”

    我们朱家要造朱家的反……朱元璋心情古怪极了。

    “好,我等他们上奏皇上,我们朱家要造朱家的反。”

    朱元璋道,“我现在就回南京!”

    朱标抱怨:“爹,煤炭还是挺贵的,你这样跑一趟,很浪费啊。”

    朱元璋使劲揉了揉朱标的脑袋,把朱标的发髻揉散:“爹来看标儿,不浪费。咱们朱家攒了那么多钱,吃几辈子都吃不完。用自己的钱来看儿子,怎么能叫浪费?这不是标儿你说的吗?”

    朱标抱住脑袋:“好好好,你把我说服了。下次把娘带来,你回去,娘留下。”

    朱元璋失笑:“好。不是我不带你娘来,是你娘最近有点忙。不过到了冬季,她就会回来过冬。我们会一起待到明年开春。”

    朱标开心道:“好,等你们回来。”

    朱元璋再次揉了揉朱标的脑袋,板着脸离开。

    他回到南京后,立刻就会掀起一场血腥清洗。

    朱元璋不喜欢麻烦的事,如果杀人能解决问题,他更乐意直接动刀子。这些人既然为了利益敢践踏一切律令,那希望他们也不怕死。

    朱元璋在回南京的船上,一边转着朱标特意塞给他的文玩核桃,一边下了决定。

    如果豪强认为自己在地方上盘踞很深,天高皇帝远,动不了他们,那么就让他们离开盘踞的地方。

    大树没了根,还能那么嚣张吗?朱元璋冷笑。

    于是在洪武三年末,大明皇帝朱元璋下达了一道让江南和南方沿海怨声载道的圣旨——迁沿海富户往云南、甘肃、山西等地!

    朝中一片哗然,许多大臣撞柱子死谏。朱元璋皆不理不睬。

    后世明太|祖暴君之名,从此时初见记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