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考成法的主要目的并非只是隐蔽的削弱科道官的独立性和监督权,而是为之后一系列改革做准备。

    因此,对地方官的考核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是清丈土地,二十征收赋税。

    这样才能快速充盈国库,拿钱去巩固边防。

    在冯保的影像中,张居正的做法很是激进,考成法的要求也尤为苛刻。

    在前期清丈土地上,一些地方官吏为了达成考核目标,想方设法多丈量土地,给百姓带来极大地负担,迫使他们甚至抛弃自己的土地,去做流民。

    赋税的征收更是严格,甚至达到九成仍要受到降俸的处罚,不到六成就要革职为民。致使有些地方官再次把主意打到老百姓头上。

    还有刑部,考成法甚至给每个省都下了硬性指标,必须有多少例死刑才算达标。

    这些都是考成法中,不太完善的地方,也是这一改革制度的隐患之一,最终在张居正去世之后,申时行任内阁首辅时废止。

    而眼前这一份考成法,却更加详尽和完善,各项指标相对缓和,考核标准也更人性化。这更像是历史上那份考成法的改良版。不至于一上来,就把整个官僚集团全都得罪光,给自己八面树敌。

    冯保心中有诸多疑问,但他早就知道他所在的这个明朝,与他记忆中的那个明朝很不一样,若是以前,他察觉到不同寻常,也不会多想。

    但今天他心中总有一些异样的感觉,这份考成法,就像是有人预料到了后果,刻意改过一样。

    冯保趁着休息这天,私底下找了个相熟的吏部官员,向他打听两个人,一个是刘台,一个是傅应祯。

    那吏部官员愣了片刻,竟是想不起这两个人是谁,又不知司礼监掌印为何提起这二人,也不知是冯保的亲戚还是得罪过冯保,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应,只说要回去查一查。

    冯保见他这反应,心中就大抵知道了答案。没多久,此人就给了他回复,刘台是隆庆五年的进士,在云南一个偏远地区做推官。

    而傅应祯,根本查无此人。也就是说,他连进士都没考上。

    隆庆五年,也就是去年进士科的主考官,正是张居正。

    冯保只记得傅应祯进士排名靠后,具体多少名不记得了,能当上御史,也是因为张居正这个老师的提拔。

    刘台他却记得很清楚,二甲第四名,刑部主事改御史,巡按辽东时,李成梁打了胜仗,他却邀功请赏,现行奏捷,惹怒了张居正,奉旨谯责。

    刘台怀恨在心,上疏弹劾张居正,指出考成法是张居正暗含私心,想要掌控和打压言官。

    而后,傅应祯也跟着弹劾张居正,二人都被万历杖刑、革职。

    偏远地区做推官的刘台,查无此人的傅应祯,赋闲在家的张四维,调往南京的王锡爵……回想一下这些即将要和张居正对着干的大臣们,在张居正还没当上首辅之前,就因为各种原因,远离朝堂。

    冯保觉得,这

    一定不是巧合(),这是有人有意为之。

    回想前面这十多年?()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张居正看似什么都不做,不争不抢,专心给朱翊钧当老师,实则,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他早就为自己当上首辅,推行变革扫清了障碍。

    那么问题来了,他这未卜先知的本事究竟是哪里来的?

    难不成,他和自己一样,也是个几百年后的明史爱好者,一不留神穿成了首辅?

    但很快,冯保就否定了自己的猜测。如果真是这样,他们相处了十几年,思维方式,语言习惯都有迹可循,他仔细回忆了一下,并没有。

    他想,以他和张居正现在这关系,不如就直接问吧,转念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恐怕非但问不出什么,反而还会暴露自己。

    冯保左思右想,决定先不纠结这个问题。不管这位元辅先生究竟打哪儿来的,目前看来,至少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很快,在朱翊钧临朝的日子,就有官员在朝堂上议论考成法。

    不出意外地,除了张居正的门生,科道官集体反对,其他文武官员也是反对者占绝大多数。

    无论他们有多少私心,嘴上都是那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违反祖制。

    这句话朱翊钧从小到大不知道听过多少遍,开海禁的时候,反对派就拿祖制说事,在江南清丈土地、推行新政,还是违反祖制,隆庆和议、俺答封贡都是违反祖制。

    两百年过去了,祖制好像变成了压在大明王朝头上的一座大山,只要搬出来,就能将任何改革摧毁在萌芽阶段。

    其实,这些大臣们打的什么主意,大家心知肚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