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 Chapter32(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Chapter32

    伦敦不愧为欧洲最大的城市。

    在这里似乎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布兰度一行人所需的木材、石墨、粘合剂、让削笔器设计转化为实物的配件原料等等,全部定购到手。

    齐普塞街位于伦敦金融城,日夜喧闹。

    后方三层小楼闹中取静,它的门前种了一株老梧桐。

    十二月圣诞期,梧桐树的叶子落尽了。它光秃秃的,恰似英国佬某种令人发笑的特长——擅于脱发。

    “上帝保佑,我的头发能安全地撑过今年。”

    伊丽莎白说着放下手里的鹅毛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

    望向窗外,没有哪一刻像这一刻,彻底懂得梧桐树落叶后的心情。

    简微笑着站起身,取来一壶茶,给玛丽与伊丽莎白各倒了一杯。

    “喝点茶,休息一会。想想好消息,在圣诞节之前,我们都能把初稿写完。这是送给自己最特别的圣诞礼物,不是吗?”

    “谢谢大姐,你说得对。”

    玛丽喝了两口茶,很快放下杯子。

    她没有休息,继续一边翻书,一边抄录着其中关于铅笔历史的数据。

    “谢谢简。”

    伊丽莎白双手捧着茶杯没有放下,借一杯茶的时间放松一会。

    “我现在彻底明白了想象与现实必然存在差距,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对话科普书看上去语句简单易懂,似乎很好写,但等到自己落笔就知道困难了。”

    今天是12月22日,还有两天圣诞夜。

    十七天前,班纳特一家来到伦敦。全家人先把铅笔相关店铺都逛了个遍。

    要是形容一众人的逛街状态,以最爱热闹的莉迪亚标准去评判,从开始兴奋不已到后来不愿出门。

    用她的话来说,再好吃的甜点,连续五天之内接连不断地吃,岂止是会腻,更是闻到甜味都要吐。

    莉迪亚尚且如此,其他人自不必说。

    布兰度是唯一的例外,似乎对伦敦街道有着百看不厌的兴趣。

    每一天都能精神饱满地出门,神采奕奕地回来。不见购买特别物品,也不知道食用了永不令人生厌的精神食粮。

    终于,漫长的五天原材料购买之旅结束。

    休息一天,于连开始演示铅笔的制作。

    做铅笔,乍一想似乎不难。

    如今的铅笔样式,简单概括就是用木头套住石墨,好像没有什么复杂工艺。

    经过了一个半月的搜集铅笔资料,五姐妹却不会再有如此简单的想法。

    铅笔,一开始是以金属铅为笔尖。

    为了加深书写字迹的颜色,在铅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比如锡、汞炼成合金笔芯。

    以石墨为内芯,是大约从16世纪开始。

    有关石墨芯有不少传说,其中一则与最出名的博罗代尔石墨矿相关。

    相传1565年,伊丽莎白女王时期。

    博罗代尔的某个小镇长着一棵参天巨树,人类的力量很难撼动它。

    一个风雨大作的夜晚,轰隆一声巨响,巨树竟然被连根拔起,倒在了路中央。

    仿佛某种神秘力量给出了指引,人们得以看见巨树树根的情况。

    根系部位竟然粘黏着一些见所未见的黑色颗粒。进一步探查,发现巨树之下居然藏着一条神秘矿脉。那是闻所未闻的黑色矿石,坚硬而有光泽。

    人们称呼它为「黑铅」,也就是如今所用的石墨。

    最开始,只把石墨切块,直接拿在手里作为写写画画的用具。为了防止手被染黑,用布条或麻线缠绕一端使用。

    到了17世纪末,黑铅终于摆脱了未加工的使用形态。有了以木为杆,以石墨为芯的笔形结构。

    在木条里嵌入石墨,却不是想做就能的容易事。

    除了需要精巧工艺技术,没有优质石墨原材料成为最主要的问题。

    英国博罗代尔的「黑铅」品质最佳,在欧洲供不应求。从十七世纪出口开始,它的价格就高居不下。

    暴利之下,盗采者猖獗。某个矿口的开采量总会有上限,时间一久就矿产量告急,要找不断新矿。

    时间来到十八世纪,英国议会发布了限购令。英格兰出产的石墨成为贵价物品,限制它的出口数量。

    同时,乔治二世在1753年3月宣布了《加强防范黑铅矿盗窃条例》,把私闯石墨矿场、偷盗石墨的行为定为重罪。

    从此开始,英国铅笔与欧陆铅笔走向不同的发展之路。

    英式铅笔,占据石墨矿的主场优势,以内芯以纯石墨著称。

    欧陆铅笔因为英国的限购令,不得不在石墨中混入了其他原料。

    于连演示了三种不同铅笔制作方式。英式的,法式的,与普鲁士式的。

    英式铅笔,制作相对简单。先将石墨切成条,再把杉木锉出恰到好处的凹槽。最后将石墨条嵌入木条,两者进行黏合。

    普鲁士铅笔,是十八世纪初期创造出来的。

    欧陆铅笔制造者发现越来越难获得英国优质石墨,自然而然要节省使用石墨。

    将石墨磨成粉,加入硫磺,以及作为黏着剂的树胶、鱼胶等物,把它们加热充分混合。

    等到混合物半冷未冷,像是做面条一样,先把它揉成团。再等完全冷却,将它切成条状放入木条卡槽中,又用胶水黏合另一半木条,普鲁士铅笔的铅笔就做好了。

    班纳特一家没有用过普鲁士式的铅笔。

    布兰度在剑桥年市上见过,但售卖它的摊位少到只有两家。虽然物品售价低廉,但少有人问津。

    是什么原因?

    于连在现场给出了答案。

    把普鲁士式铅笔靠近烛灯,很快就有一股刺鼻气味从铅笔里散发出来。

    是硫磺燃烧的气味,再过一分钟,就看到笔尖冒

    起了一团蓝色火焰。

    这让班纳特家五姐妹看得目瞪口呆。

    尽管在书上读过硫磺燃烧会产生蓝色火焰,但眼前一幕仍旧像是魔幻戏法让人震惊。

    设想一下,如果事前不知道普鲁士式铅笔的成分,而它的外观被做成与英式铅笔一模一样。

    某天,夜深,万籁俱寂。

    书房内,独自一人,在烛火照耀下看书。

    一边看书,一边无意识晃动铅笔。笔尖不小心靠近了烛火,突然窜出了一团蓝色火焰。

    上帝!

    那是多么惊吓的一幕。

    这与英式铅笔的稳定性形成鲜明对比。英式铅笔遇热不会发出刺激气味,更不会变成一根火焰棒。

    布兰度也是第一次使用普鲁士式铅笔,现在不奇怪为什么后来它退出了文具市场。

    被淘汰总是有原因的。

    这种笔不仅有怪味与着火风险,而且书写起来也很艰涩。

    英式纯石墨笔芯,写字顺滑,落笔流畅。

    普鲁士式的混合笔芯坚硬易碎,它容易划破纸张,笔头时不时断裂。

    果然,实践出真知。

    布兰度准备制作削笔器,需对当今铅笔的笔杆、笔芯软硬程度都有全面了解,才更能精准控制磨笔砂盘的砂砾细腻程度。

    如果说普鲁士式铅笔因为质量缺陷难在英国市场立足,法式铅笔则是后来者居上,在伦敦文具市场也有一席之地。

    它比英式铅笔多一个优点,有了更多笔芯软硬、笔色浓暗度的选择。

    同样是黑,也能分出不同等级的,才有了后来的H、HB、B等差别。

    于连隔天制作了法式铅笔。

    其操作步骤比前两种要复杂,耗时更长,对他来说却是家常便饭了。

    概括地说,是将黏土、水与石墨粉混合制作成笔芯。

    说起来一句话,但过程要高温烘烤,而黏土比例决定了笔芯的浓淡软硬程度。要做出对应采购标准的铅笔,每一步都是精细活。

    小时候,于连被父亲要求完成订单,想的是哪一天不用做活就好了。直到此次辅助进行「铅笔任务」,他才知道法式铅笔的来源。

    法式铅笔能被发明出来,与英国息息相关。

    1793年,英法战争爆发。

    法国铅笔从业者们不仅被切断了优质英国石墨,就连想要获取普鲁士的低配版混合笔芯原料也变得很困难。

    在重重封锁下,柯特(Nicolas-JacquesConté)被法国军方选中研究英式铅笔的代替品。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