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第 173 章 天子饺(1/2)
因为陛下迫不及待地想要尝尝面粉。
刘越那句“难得一知己”,给予了众臣很大的震撼,即便下一瞬,陈买与董安国师徒被陛下夸为“功如山岳,神农后人”,也抹消不掉桃侯等人的酸。
在桃侯等人看来,陈买扎根农本,获褒奖是应该的,而苏缓不过是取巧,讨了天子欢心罢了。
他们或为官吏或为勋贵,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君主的宠臣都是有定数的。太后身旁,格局基本已定,越是新人便越难以出头,而尚且年幼的天子不然,远有季心,近有郅都,不都是撞大运得重用的么?
而今得了陛下青眼,指不定就是日后的公九卿!
尤其是当了那么多年的小透明的桃侯,一朝翻身,扬眉吐气,小心翼翼想霸占“宠臣”之名。只不过陛下年幼,不代表着好糊弄,何况他掌控着八卦喉舌,得罪的人海了去了,只能把蠢蠢欲动的、排挤别人的小心思按捺下去,平日里埋头苦干,辛勤排演。
只是表面老实了,不代表心里老实,他如临大敌地品味着“知己”二字,暗道苏缓这家伙,究竟是哪个旮旯角里的,居然不声不响冒了出来!
桃侯挑剔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着面前意气风发的少年,觉得此人不甚稳重,不像个墨家子弟。墨家钜子他见过,也不长这样啊?
不就是精于百工……
忽然想起被将军们视作宝贝的大黄弩,也是脱胎于百工之道,桃侯浑身一凛,眼神不敢再飘。
等到了梁园行宫,桃侯意识到他错了。
苏缓这小子的发明,不仅能讨陛下欢心,还能讨太后欢心,讨天下人欢心。
他目瞪口呆地看着碗中白色的粉末,这,这东西竟是脱胎于麦?
简直神迹!
等到钻入膳房的苏缓介绍,他才知道,麦子并不是磨一磨就可以了。磨粉之后还要筛理,提纯,等等等等,说得他云里雾里,直至苏缓目露郑重,道,这都是方才陛下的点拨。
鲁元长公主霎时展现与有荣焉的神色,我弟弟果然厉害。
惠王刘盈也觉骄傲,都赖越儿慧眼识珠!
对于太后来说,皇帝聪慧可爱又孝顺,没有一处不好的,原先满意的眼神,更带了一丝柔和。
桃侯看看面粉,想起天子建议的剧本,胖胖的眼睛写满了惊叹,传闻陛下生而知之,他如今……实在不得不信。
刘越一张小圆脸若无其事,已经能直面功劳而面不改色了。
皇帝陛下依旧是一身轻便的服饰,袖口微微卷了上去,伸出手,用指头蘸了蘸陶碗里的粉末,又捻了捻,随即评估起来。
西汉版面粉尚有粗糙的地方,粉质不够细腻,颜色不够纯净,但已经是从零开始的突破,能让美食荒漠更进一步,让所有吃得起麦的人感受幸福。
接下来就是推广石磨,想尽办法,把制造面粉的成本降下去。
这时候,吕雉走到儿子身旁:“这□□如何食用?是生煮么?”
太后所言,正是众臣关心的问题,连梅花司司长都竖起耳朵,却见陛下端起寺人手中的陶碗,踏踏地挪到案桌前,肚子一吸,盘腿坐了下来。
只不过坐得有些歪。
郅都条件反射地左右看了看,御史大夫并不在。膳房烧好的凉水就在不远处,赵安屁颠颠地端到陛下身旁,刘越一点一点地把水倒进碗里,倒完以后,把衣袖捋得更高。
估量着水与粉的比例差不多了,在众臣期盼的目光下,刘越脸颊严肃,低下头,开始揉面。
众臣:“……”
他们犹豫了一会,终究没有进谏,还是那句话,嗯,御史大夫并不在。
说是陶碗,实则有脸盆这么大,设计的浅口便于操作,与盘子没什么区别。刘越认真极了,像在创造什么艺术品,渐渐的,众臣面色同样变得严肃,如同观看仪式一般。
刘越日日练武,力气实在不小,很快,松散的面粉就被揉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