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去,连他们包大人也不例外。

    但是现在他们大宋占了上风,辽国还不值得当朝宰相千里迢迢亲自过去,使臣的官职不会太高,派些年轻才俊过去已经是看得起他们了。

    年轻人锐气十足,大宋好不容易能翻身,他们稳当了那么多年,这种时候就该咄咄逼人。

    王朝捏了颗梨膏糖,摇头晃脑说道,“可惜只是不送岁币没说要开战,要是开战的话非得吓死那些契丹人不可。”

    以前都是他们大宋的百姓胆战心惊生怕开战,现在也该契丹人享受享受那种感觉了。

    嗨呀,公孙先生买的糖就是甜。

    苏景殊现学现卖,拿出老夫子的架势给眼前几位分析朝廷为什么不能直接开战。

    包大人回来时给他讲了一路,他听了之后讲给开封府的护卫听,中间还加了点他自己的想法,对不对不知道,但是肯定比包大人讲的好玩。

    要是哪里说的不对也没关系,展猫猫和王朝马汉听不出来,公孙先生肯定能听出来,说完之后再让公孙先生来纠错就是。

    咳咳,小小苏小课堂开课啦。

    公孙策笑吟吟听着他们说话,完全没有打扰的意思。

    小孩子家家异想天开,现在去打扰未免讨人嫌。

    从燕云十六州落入契丹人手中,中原便失去了阻挡异族入侵的天然屏障,胡人南下千里中原无险可守,从此中原门户大开,自燕云到黄河一马平川。

    大宋开国时几次收复燕云失败,之后在面对契丹人的时候便一直处于下风,澶渊之盟后更是直接放弃了收复失地。

    但是中原地带比燕云十六州更加富庶,契丹人拿到燕云后不会满足,只会更加觊觎还没有到手的中原。

    幽、燕诸州乃是天造地设的藩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中原王朝的统治下可以有利的抵御北方胡人入侵,而落入胡人手里就是现在这种情况,契丹铁骑随时可能从燕云十六州疾驰

    而至。

    大宋开国之后不得不在京城附近广植树木来阻碍辽国骑兵行军(),太祖时曾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打算用银钱赎回失地?()_[((),还将大名府设为北京来和辽国对峙。

    可惜后来太宗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时在高梁河战败,之后大宋在和辽国的战争中就一直没怎么胜过。

    文人唾骂割让燕云的石敬瑭,但是辽国那边对将燕云十六州拱手相让的石敬瑭却是充满了溢美之词,契丹人很清楚割让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的祸事,自然不会轻易吐出已经到手的肥肉。

    辽国虽然是契丹人建立,但是境内生活最多的却是汉人,不光是燕云十六州,契丹人聚居生活的地方和后来被他们征服的渤海一带也是如此。

    汉人数量最多,辽国的皇室没有不用汉人的规矩,朝中有不少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比如之前萧太后重用的韩德让便是辽国权倾一时的汉族大员。

    韩德让是汉人,但是他的地位显赫到有一个和皇帝相差无几的契丹名。

    辽圣宗名为耶律隆绪,韩德让的契丹名为耶律隆运,俨然已经加入辽国的帐皇族之中成为皇室成员。

    韩氏家族只是为辽国效力的汉人家族之一,类似的汉人还有很多。

    那些世代为契丹人效力的汉人在打仗的时候不会向着汉人,只会为辽国出谋划策效力,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不是一两句指责就能说清楚的。

    生活在辽国境内的汉人百姓数量众多,有些是早年就归附契丹,长期生活在那种环境下已经看不出和契丹人的区别,还有就是生活的地方被辽国打下来后被动归于契丹人统治的百姓。

    前者是辽国百姓,拥护的是辽国的统治,后者是辽国的百姓,心里或许还念着大宋,但是能有多少念着大宋的还尚未可知。

    契丹是游牧民族,向来逐水草而生,好不容易有了一块可以稳定种地的土地自然非常重视。

    唐末五代的燕云十六州饱经战乱,辽国拿到那片土地后推行了各种恢复生产的政策,虽然目的是为了收缴赋税,但是对百姓而言却是难得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燕云十六州的税收几乎供应了辽国的所有花销,为了让那边的汉人真心归附,历代辽国统治者都不断对那边施恩。

    就算推行下去后的汉人和契丹人待遇依旧不同,至少在表面上全都是一视同仁。

    契丹人尚武,军队辎重经过会对农田产生严重的破坏,为满足骑兵行军的需要,毁田填沟的现象屡见不鲜。

    为了不再让这种情况发生,辽国后来出兵征战的时候还会特意下诏不许毁坏农田。

    虽然除了少部分身居高位的汉人和地主之外,绝大部分汉人百姓都生活贫苦,有田有地要承担赋税,没有土地就沦为佃农,遇到灾害之年只能靠朝廷救济生活,但是大宋的情况并没有比辽国好多少。

    辽国的汉人百姓大部分是佃农,大宋的百姓同样有很多没有土地。

    这是开国时留下的隐患,问题没有显露出来的时候一

    ()    片祥和,问题显露出来之后,朝廷再想解决问题已经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大宋开国时不立田制,依旧延续中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没有去恢复或者新创田制来尽量让百姓安心种地。

    朝廷放弃对土地的直接控制,不再严格限制土地买卖,对于本身拥有的官田也大多采取租佃的方式加以经营。

    民间田地买卖非常频繁,出卖官田的事情也不罕见。

    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便会卖田,卖完田还过不下去要么进城做活要么落草为寇,京城那么多贩夫走卒,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家里没田不得不出来讨生活。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或者说不是朝廷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现在解决问题要触及太多权贵的利益,阻碍太大根本改不动。

    不解决问题的话每况日下,解决问题又解决不了,于是就一直拖到现在,越拖情况越复杂。

    所以太祖太宗时收复燕云一直失败不是没有原因,契丹人笼络了一部分汉人来维护他们的统治,大宋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占,想收回燕云自然是难上加难。

    拖的越久对大宋越不利,开国时收复燕云或许不会遇到百姓的抵抗,现在强行武力收回,只怕燕云地区的汉人百姓也会抵抗。

    天时地利人和,如今的大宋同样没占多少。

    公孙策无声叹气,好在现在情况比前些年好得多,不管人和在不在他们这边,能把地盘收回来就是好的。

    燕云地区的百姓再怎么抵抗也挡不住他们是同根所出,汉人最擅教化,契丹人能用一百年将燕云地区的百姓变成辽人,大宋也能以教化将他们再变成宋人。

    不过那些是收复失地之后需要考虑的事情,现在想还太早了些。

    苏景殊掰着手指头说完直接开战的坏处,然后神神秘秘的开始下一部分,“其实吧,我感觉不能开战主要还是不划算。”

    公孙策不着痕迹的抢回他的糯米圆子甜汤,喝完之后才慢条斯理的问道,“哦?怎么不划算?”

    苏景殊把小板凳挪过来,“先生您自己算算,就算不算打仗的花销,两边一开战榷场就得关停吧。榷场啊,好多钱,好多好多钱,好多好多好多钱。”

    展昭被他这形容给逗笑了,“好多好多好多钱是多少钱?”

    “反正是我这辈子都挣不到的钱。”苏景殊也说不准榷场能挣多少钱,反正是很多很多很多钱,“先生,您知道榷场每年有多少进项吗?”

    公孙策笑笑,“那的确是很多很多很多钱。”

    大宋建国之后周围强敌环伺,打了那么多年的仗谁都没法奈何谁,再打下去是劳民伤财,对大宋和辽国都没有好处。

    真宗皇帝签和辽国订澶渊之盟颇受诟病,但是现在看来却是利大于弊。

    就是丢人。

    两国开战时禁止交易,可两国之间的交易不是朝廷说停就能停的,朝廷不允许民间就走私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办法总比困难多。

    后来两国签订盟约停战,榷场贸易取代民间走私,朝廷先后在雄州、霸州、安肃军三处设置榷场与辽国进行贸易,后来交易规模越来越大,在广信军也设置了榷场。

    辽国那边最重要的榷场在涿州,和大宋的雄州榷场地位相当,别的不说,朝廷每年只契丹羊就要购买数万头,耗费官私钱四十余万缗,数额相当巨大。

    而契丹那边的茶叶则全部从大宋贸易,交易了这么多年依旧供不应求,还有那些由市舶司从海外交易来的香料、象牙、犀角等物都很受契丹贵族喜爱。

    朝廷每年在榷场的纯收益都有上百万缗,交易量之大令人咂舌。

    财帛动人心,那么多的进项没法说停就停,就大宋如今的情况,一旦停了榷场交易只靠税收连军费都发不下去。

    所以官家不想开战,朝臣也不想开战。

    苏景殊:哇!

    上百万缗,一缗是一千钱,上百万缗后面有多少个零来着?

    他们平时花钱用的是贯,大宋的贯和其他朝代不太一样,一贯不是一千钱而是七百七十钱,虽然不知道这个换算单位是怎么来的,但是一缗钱比一贯要多两百三十钱,上百万缗听上去未免也太多了。

    难怪那些官员即便看到了火炮也还是不愿意开战,一旦开战每年就能少赚那么多银钱,再加上军费的花销又是更多银钱,和那么多银钱相比,似乎也没必要非争那口气。

    没准儿他们觉得辽国统治下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天都在盼着大宋的军队能打过去将他们解救出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实际上可能并不是这样。

    公孙策:……

    苏景殊察觉到他们公孙先生的眉头有要皱起来的趋势,连忙清空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正经起来,“先生,我只是想想,没有觉得要为了钱放弃燕云十六州。好男儿当开疆拓土,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太阳照着的地方多着呢,现在才哪儿到哪儿。”

    他们要是能不小心统一全球,后世得有无数学生哭着喊着感谢他们免受语言之苦。

    唉,谁上学的时候没想过要是秦始皇能统一全球然后把语言也一起统一了。

    王朝兴冲冲的问道,“景哥儿想弃文从武?你要跟谁学?”

    苏景殊微笑,“想开疆拓土并不意味着非要弃文从武,将军身边跟个出谋划策的谋士也可以。”

    王朝马汉看看嫩生生的少年郎,再看看旁边老神在在的公孙先生,嗯,对比惨烈,“不想扎马步就直说,不用这么为难自己。”

    谋士啊,听上去就是老谋深算的人精,他们景哥儿这样的放过去估计被啃的骨头都不剩。

    苏景殊:……

    你们礼貌吗?

    公孙策想了想,还真想出个适合收复失地的读书人,“景哥儿可还记得王韶王子纯?”

    苏景殊点点头,“记得,前不久我二哥三哥出京上任,走之前还和

    他见了一面。我记得他是新安主簿,考的名次还不低呢。()”

    公孙策继续说道,王子纯有勇有谋,前些次见面时谈及周边失地颇有见解,是个难得的人才。?()?[()”

    马汉问道,“先生,那个王子纯很能打?和展护卫相比怎么样?”

    公孙策顿了一下,“有勇有谋,并不一定是武功高强才能说有勇有谋。”

    人家王韶是个正经的读书人,能考中进士的读书人能有多少时间习武,顶多打几遍五禽戏强身健体,上哪儿很能打去?

    马汉挠挠头,小声嘟囔了几句不说话了。

    他还以为是个文武双全的进士呢。

    苏景殊煞有其事的拍拍他的肩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读书人真的没办法花精力学武功,天赋异禀的除外。”

    展昭眉眼弯弯,“我觉得景哥儿就是天赋异禀。”

    苏景殊可不这么觉得,“别别别,我可笨了,尤其在学武上真的一点天赋都没有,你们也看过,我连马步都扎不稳。”

    王朝白了他一眼,扎马步是基本功,只要愿意就没有扎不稳的,这小子纯粹就是不想学。

    “天赋真的东西是羡慕不来的,你们看,我都不羡慕你们能飞檐走壁。”小小苏说着说着顿了一下,“好吧,还是羡慕的,但是我只想飞不想学。”

    所有人:……

    苏景殊对上几个人一言难尽的表情笑的开心,“好了好了,不说了。我过几天要去中牟县游玩,看在今天说了那么多的面子上,过些天京城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你们千万要记得记下来讲给我听。”

    他其实更想见识大宋和辽国使臣谈判的场面,但是谈判的场合和检阅火器不一样,阅兵台可以轻轻松松塞个他,谈判场上塞个他就太突兀了,他还是等回来听现成的吧。

    第一次出远门,还怪紧张的。

    苏景殊满怀期待的等着他出游,然而第二天他就发现他紧张早了。

    小光国公找上门,一人行变成了两人行,还有不知道多少护卫跟着,想紧张都紧张不起来。

    赵仲针气鼓鼓的说道,“我要出去看看大宋的百姓过的怎么样,回来后再和爹爹商量怎么让全大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虽然他的见识比不过他爹,但是他肯定比他爹有志气!!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