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元末农民起义6(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7章

    [白莲教,并不是什么野鸡组织。在我看来,反而算是民间佛教社团的一种。传闻是南宋年间一个叫茅子元的僧人,在当时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立一个新教门,即白莲教。

    所以他的理念也和佛教净土宗差不多,都是让人行善,以期西方往生净土的。因为是民间教团,不需要剃头出家,教义也简单,很快底层信徒众多,元朝初年官方也承认的。

    但是白莲教在发展过程中,除了佛教,也不断的融合其他诸如道教、摩尼教、弥勒教等思想。摩尼教或许大家不熟悉,但他的别称--明教可谓鼎鼎大名,就是《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总部在波斯。]

    秦始皇连佛教都没听说过,更别提白莲教了,道教约摸着或许和黄老学说的道家学说有点关系?他皱着眉头,像在听天书——虽然确实是天上的。

    [而弥勒教就更厉害了。它虽然看上去跟佛教差不多,但是主要思想是“弥勒下生”,就是弥勒佛取代释迦牟尼佛下凡救世。

    按说在正经佛教里,弥勒佛本来就是未来佛,形象一般是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布袋和尚,还有两句特别鸡汤味儿特别浓的佛偈: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刘季听着这两句话,很是点点头,有点意思。想他刘季,可不就是这样大度爱笑的人。

    [但弥勒教是个强行曲解佛经的异端,竟然让这样宽和的弥勒佛狰狞起来。既然下凡救世,那必然不是温情脉脉的请客吃饭,怎么救世?那必然是斗争!所以弥勒教一反佛教戒杀行善的原则,非常叛逆的提倡杀人作乱,因为“新佛出世,除去旧魔”。]

    秦始皇心想,这种刺客行径,倒是跟墨家沾点边。

    但人墨家至少木匠活做的不错。

    秦始皇在心里暗戳戳的吐槽。

    长安酒楼。

    “什么?”王生听的目瞪口呆。

    他作为天下一等的世家子,平日自然也是讲经论道,佛道双修的。佛经里是有弥勒下世的说法,但怎么就能歪到去蛊惑人杀生害命了?

    真的有人信么?

    宇文是武勋人家,风雅事上没他有底蕴,可这弥勒教他却凑巧听说过:“我记得,隋炀帝的时候,可不止一两人说自己是弥勒出世,聚众造反呢!有一回甚至袭击了隋炀帝的御驾!”

    [所以这几个教派融合在一起还了得?把白莲教整得直接从信仰阿弥陀佛改成信仰弥勒下生,颇为几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意思,吓得元朝赶紧禁止,但为时已晚了。

    要我说,还是底层百姓过得太苦了。一般苦,可能信点往生极乐,把希望寄予下辈子就算了。要是苦到活不下去了,那肯定要干你丫的。]

    “果然是这样啊……”王生朝宇文道,“隋炀帝时期,百姓可不是过的苦嘛。”

    [所以韩林儿为啥是“小明王”呢?就是因为他爹韩山童,依托白莲教,言“白莲花开,弥勒降世”,宣传自己是“

    明王出世”,要轰轰烈烈的做一番大事业。

    所以黄河里那个石人是他指使人埋的,那首“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也是他散播的,就是为了点燃人们心中对元廷那团愤怒的火。]

    酒楼里两人仍然在继续点评。

    “利用宗教起义倒也常见,”王生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动作潇洒,颇有睥睨天下之姿,“想那东汉末年的大贤良师张角,不就是太平教么?”

    “但从来没听说哪个上师能当天子的,所以这什么明王注定也不会成功。”

    [他不是元末第一个起义的,但算是个像模像样的革命先驱了。只是我对这位先驱有一点不满,那就是他在准备发动起义的时候,号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

    咱就是说,先不解释你为啥姓韩不姓赵,就说那宋徽宗是什么好人么?那是上下五千年都排的上号的小垃圾好不好?那是谁想到靖康耻,都得站起来啐他两口的程度!

    而他的挚友,和他一起组织起义的另一个大佬刘福通更离谱,号称是刘光世的后代。那刘光世,细数他一辈子的经历,真是见了金兵比孙元良还能跑,纯粹的兵痞军阀。

    你俩不能看见有名的就往上贴,好歹做个背调啊喂!]

    胡大海还是第一次听天幕语气这么激烈,于是好奇的问道:“这宋徽宗咋啦?是个大昏君?宋朝不是咱们汉人王朝么?”

    不是人心思宋么?他小时候也听家里老人念叨过的。

    因为这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李善长和朱升对视一眼,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靖康耻啊……

    那确实是数得着的国耻了。

    [宋徽宗和刘光世这种烂人保佑不了他们的造反大业,所以还在宣誓阶段就被举报了,韩山童创业未半被俘杀害。

    幸而刘福通率众杀出重围,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小明王,自己当了“摄政王”,继续造反事业。]

    “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宇文拍了下桌子,强调自己猜对了。

    “他还有儿子呢!”王生反驳。

    宇文嘿嘿一笑:“就算是在太平年月,主少国疑都不是好兆头,更何况是乱世?那刘福通,必不甘心的。”

    [不过,他们团队的笔杆子不错,写的口号和檄文都很能激励人,分享一句给大家: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好!”李世民赞了一句。

    这句骈文并没有用什么生僻字或者典故,却浑然天成,有一股子直抒胸臆的豪迈。

    朱升作为元朝大儒,是早听过红巾军的檄文的,但现在自己加入了,再次听到,不免想的多了些,一时有些惆怅起来。

    幽燕之地…幽云十六州…已经远离中原四百年了。

    原来还是“南忘王师又一年”,现在呢?

    [这一次很顺利,他们打下了中原十几个州郡,拥韩林儿登基,正式开府建制,国号宋,改元龙凤。并在这个过程中,激

    励并带动了多个团队投身造反大业。大家从南到北,自东往西多点开花,把摇摇欲坠的大元捅的像筛子似的。其中就包括大家熟知的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这三个人。]

    “嘿嘿,也不知道后世会怎么评价咱。”朱元璋对左右笑说一句,心里却在掂量现在还名声未显的陈友谅。

    [不过这时候陈友谅和朱元璋都在别人手下打工,只有张士诚成事了。

    因为张士诚也是个私盐贩子出身,所以他不需要投靠别人,自己就能以盐丁为根基,拉起一支队伍。而且这支盐丁队伍因为被压榨的很苦,革命热情高涨,接连攻克两三个小城池,最后甚至拿下了江淮重镇高邮和扬州。

    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张士诚也飘了,他甚至比小明王那边还早两年登基建制,自称“诚王”,并建国号改年号,在江苏这一片当起了土皇帝。

    然后,他重拳出击,切断了大运河。

    大都勋贵欲哭无泪:我的饭碗又又又被砸了!]

    胡大海哈哈大笑:“砸的好!这群狗东西就该滚回老家!”

    酒楼里,王生与宇文两人又讨论起了大运河。

    “可是咱们现在用的那个?”

    宇文在脑海里思量了一下地图:“咱们现在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段到幽州,南段到余杭,倒是符合。”

    “隋炀帝也算做了件好事。”王生调侃。

    谁知宇文把眉毛都立了起来:“你在说什么浑话!从先秦开始,历朝历代都有挖过沟开过渠,怎么就他出名了?还不是因为他工期太紧,民夫死了十之四五罢了!就像这元朝,不修德政,不爱惜民力,修个黄河就开始造反!”

    天幕展开地区,显示出元大都、运河和江淮等地。

    然后两个人停止了讨论,因为他们发现运河不大一样,北段没有经过洛阳,而是直直向北。

    王生有些失落:“看来洛阳在后世没落了。”

    若不然,后世不是抛开洛阳,重新修一段北运河。

    李世民也看到了运河的变化,但他关注的不止是洛阳,还有元大都,和运河各个沿线。

    然后喟叹一声:“后世人介绍元大都的时候,朕记得说的是‘如今的北京’且看这元代地图,重心皆在东侧。”

    这样说来,果然关中被开发的太过,反而被放弃了。

    朕要赶紧在黄河上游植树造林!以后让他们去汉中伐木,不要来破坏关中!

    但是秦始皇这边,他看的直手痒。他一眼就看出了这运河的妙处,比自己当初规划的那些灵渠什么的还要好。

    啊,真的好想拥有。

    想想黔首暴动,他又默默把手放下了。

    朕要再活五十年!慢慢修,总会拥有的!

    [丞相脱脱真的很生气,他这个裱糊匠当的不容易。为了保证运河通畅,他甚至不顾财政压力和民间的潜在危险,执意修了黄河。结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在运河竟然又被截断了,甚至还是源头被掐断,

    江南的粮食和赋税没着落了,大都勋贵天天哭爹喊娘,嗷嗷待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