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一定要灭倭(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咱们能不能请来?”

    庞先生失笑:“便是有活着的,也都一把年纪了。”

    沈冬素笑道:“这个无妨,本王妃接他们到幽州养老!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海军有老将军指点,岂不是如获至宝!”

    “我相信那些不被重用的水师将领,肯定心有遗憾,本王妃真诚相请,再许以高薪重利,相信会有人愿意来的。”

    别以为这个时代的将军老了之后,会生活的很好。

    若是跟士族联姻的,那确实是成功跨越阶级。

    但若是没有跟士族联姻,而也未立下什么大军功,未能封爵,还是不受重用的水师将领。

    至仕之后,回到家乡,顶多有些名望,家资比小地主强一些。

    还有不少在为官时得罪了人,老了穷困潦倒,疾病缠身的。

    现在幽州海军,除了一张建军的‘许可证’——圣旨。

    还有她这个城主跟疯狂的‘私生饭’一样,疯狂迷恋‘海军’这个偶像。

    愿意将全部身家拿来建海军。

    别的就真没啥了,海船嘛,渔船挺多,但战舰还在研究中。

    海上打仗,跟陆地打仗完全不一样!

    不信请看后世,在海上称霸一方的西班牙舰队,因为把指挥权交给一个晕船的陆军将领,遭到惨败,全军覆没。

    幽州不光缺海军将领,连小将领、士兵、水手都没合格的。

    新征的兵都是从渔民里面征,人家出海是打鱼的,你现在让人家去打人,很是为难人啊!

    所以沈冬素下令,不光是曾经的水师将领,只要是水师的,不分官职大小,幽州都‘高薪诚聘’。

    再紧急给姜宏写封信,他家海商培养了一批海上护卫,也是跟倭盗面对面干过架的。

    若有意愿,可来幽州参军。

    大夏虽然闲置水师多年,但她相信,民间肯定还有不少,像闽州自发组织反击倭盗的义士一样的人。

    开始肯定有人局促不安,或是不信朝廷会重用海军,或是不信她凌王妃一介女流之辈,会肯花大价钱建海军,造战舰。

    但只要有一批人过来,亲眼看一眼基地的战舰工坊、军工坊、海港,还有她凌王妃的态度。

    相信很快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前来,就像当初万书阁初建时一样。

    庞先生写了那么多封信,才有三个老友愿意前来。而现在,各地学士不用人请,自己就往万书阁来。

    特别是学子们,那横渠四句经陈星耀之口,已经在长安传开。

    现在不光是北境学子视万书阁为朝圣之地,全天下的学子都想来亲眼看看那横渠四句。

    沈冬素有信心,只要人才来幽州,她一定留得住。

    听她说起姜宏,陈星耀觉得自己终于能带回一个让王妃开心的消息。

    皇上重赏姜宏,封其为留安县男,也就是男爵,留安县是姜家老家。

    虽是最末等的爵位,但也是开创先例,第一个封爵的商户。

    虽然有不少人反对,但姜宏在北征之战立的功劳,是实打实的。

    并且,姜宏此次带回的战利品,是大夏近几十年来,远征带回战利品最多的一次!

    就凭那些战利品,也值一个末等爵。

    皇上也是有意偏袒,因为姜宏算是凌王的人。

    当初凌王被士族勋贵和百官孤立,凌王只得转向收卖,商人、工匠、百姓这些阶级。

    当然,这是皇上认为的。

    皇上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哪怕是一个商户,追随凌王,也有封爵的一天。

    皇上这个目标确实达到了,从消息传开,在长安这个抛块砖头,就能砸死三个权贵的地方。

    只引起一时的轰动,但更多的是对北境的好奇,那地方竟然能获利这么高的利益!

    而在江南,可谓暴发惊雷之势!姜家是什么人家?最大的靠山就是三等伯爵的柳家女婿。

    跟那些靠山或是国公爷,或是皇亲国戚,或是百年大士族的商户相比,压根排不上号。

    姜家早期坚持做海上生意,就是因为国内生意被别人瓜分完了,他连喝汤的资格都没有。

    没想到人家抱上凌王的大腿,不,应该说最早是姜氏抱上凌王妃的大腿。

    竟然有一天能封爵!封爵啊!

    那是地位低下的商户想也不敢想的事,哪怕只是末等爵,只能承三代。

    但姜家出过一个爵爷,那在商户中的地方立马不一样了。

    人家的后辈能科举,能为官,已经不是商户了啊!

    或是羡慕,或是嫉妒,但更多的则是敏感地发现,这是朝廷释放的一种信号。

    只要开了商户封爵的先例,那其他商户也有这个希望。

    他们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北方,投向写着‘幽州’二字的地图上。

    希望,就在北方,在幽州!

    姜宏向商人、工匠这些阶级传达了一个消息,幽州有他们的希望。

    陈星耀此次回长安,没被陈国公打死,也没被太子找麻烦。

    则像那些中立或是观望的官员权贵,传达了一个消息。

    那就是,凌王也是选择之一。陈国公虽是太子亲舅舅,但陈世子,选择了凌王。

    还就有是,横渠四句的传开,万书阁再一次在文人之中热议。

    幽州从此洗去身上‘边关古城’‘苦寒之地’的标签,成了一个文人向往的所在。

    再听说幽州有许多高薪职业,可供穷学子选择。

    像擅画的可进报社画插图,一幅画比在长安街上卖字画要赚的多的多。

    擅书者可进书局,擅文者可编写报纸文章,还有各大学院广招夫子,凌王妃礼贤下士……

    穷书生在别的州城有饿死的可能,背上麻袋去幽州吧!

    既能装书,又能装钱。

    万书阁的书籍随意阅读,还有学士大儒公开授课,万书阁的束脩极低。

    已经在士族办的族学求学的学子,会意动,但会犹豫。

    而那些寒门书生,则不带犹豫的,全当是游学了,一定要去幽州看一看。

    再有一些游侠儿,和居无定所之辈,同样觉得幽州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

    总之,据陈星耀说,他跑的快,先回来了。

    但后面跟着的,除了押运军资的护卫,还有很多慕名来幽州的百姓。

    各阶级,各行业都有。

    看来幽州城才扩建的流民区,又要不够用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