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分析(1/2)
朱芯芯的大脑已经炸了。
后面半程她基本上完全沉浸进去了,都没时间看弹幕。
现在结束了还是余音绕梁。她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半天才从歌曲中抽离。
叹息,她嘀咕道:“知道你现在发歌是要搞事,但没想到搞这么大的事啊。”
她想起刚刚听歌时,创作者仅凭歌曲甚至不用动画就能完全让听众身临其境的强大实力。
“好,反思结束,接下来是看大家吹流年的时候啦!”朱芯芯喜滋滋打开评论区。
让她失望的是,视频才刚发布,这首歌又比较特别,分析帝们还没登场。
没办法,只能一边看刷友们的尖叫一边等大佬整理好思路发言了。
【人生第一次听一首歌听到要做噩梦的程度(苦笑)】
【这在讲什么呀,我听不懂但我大为震撼。】
【完全不同的风格啊!但共同点就是都爆炸好听!】
【对啊,这首歌好有感觉。感觉可以当作电影主题曲。】
【我觉得更像是歌剧风】
【笑死我了,那傻x营销号不是刚说流年江郎才尽,只喜欢待在舒适区里的吗,打脸来得太快】
【我宣布流年是神!谁赞成!谁反对!】
【臣附议。】
【臣附议。】
【陛下英明!】
刷了一会评论,终于等到分析党发言啦。
【看了好几遍,大致理清楚了故事。故事脉络感觉还挺简单,讲得应该是一个人被自己的母亲步步紧逼(这里是通过母亲索要东西、孩子不停道歉展现的),最后忍不下去了选择轻生。就是不知道一开始这个拿着刀叉的是谁?还有最后面那个又是谁?】
【楼上,我的理解是,一开始这个不是“人”而是一种“形式”,呃,比如说跳楼、投海、卧轨等,这种形式。第四个视角我也不太懂,感觉可能是主人公的第二个人格?或者是他内心深处渴望无情地决断的缩影?】
【我觉得会不会平行时空的另一个主人公?作出了不同选择的?】
【好家伙,平行时空都出来了】
【我有不同的看法,最后一个人会不会不是故事里的人,而是作者形象的化身?你看他都没念白,只有哼唱的段落,说明他与故事的主体没有直接关系。最后的那句话可能是一句想象中的话,表达出作者对于悲剧主人公的期盼——向母亲(或许只是个强关联人物的代称)摊牌,不要一直被所谓的情所束缚,要变得冷硬,要能有起身离开的勇气,不要把自己逼到死路?】
【头好痒,感觉要长脑子了】
【不是,等等,你们怎么就分析到第三个人是母亲啊?不应该是一个小孩子吗?】
【回楼上,其实刚开始看我也以为最后那个很欢快的人应该是家里的小辈,然后脑补了一出父母偏心导致的悲剧。但是你有没有关注到第四个人说的那句话,他提到了‘母
亲’,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凶手——用了‘杀’这个字。根据前面的歌词,我们可以发现导致主人公死亡的主要推动力就是第三个人,那么她就只能和‘母亲’对应了。】
【是的。而且这样的安排就很耐人寻味了。为什么身为母亲她的语气语调却像小孩子一样呢?我个人看法是,和她的精神状态有关系。就是说,这个母亲很可能存在精神上的疾病。】
【我倒是不那么认为。我觉得这样表现就只是为了说明这个母亲要求的无理取闹与无底线,不顾及后果。那种‘我要你达到你就必须达到’的想法,带着孩童般天真的残忍。肆无忌惮的撒娇,恰恰是拿捏“我”心理的表现。】
【被压迫到无法喘息、被人严格控制的人生……惨啊,主人公】
【大家都在分析故事吗?我想来讲讲结构。通过对剧情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整个故事是倒叙的,也就是按照主人公死亡——主人公纠结要不要放弃——主人公被压抑的过往,这样的顺序开展。节奏和旋律都在逐渐往高处走,歌曲的画面的亮度也是由暗转明的,好像预示着故事在往美好处发展……然而事实上,故事悲剧的祸根是一开始就埋下的。而故事悲剧的结局也是一个定局,没有改变的余地了。这样的设置更加加剧了那种命运无法挣脱、越挣扎越陷落的感觉。而最后的平静与开头的平静相呼应,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代表这一场悲剧最终悄无声息地落幕,没有痕迹,更让人觉得悲哀】
【唉,怎么说呢,难道这是另类的一种家庭的“原罪”吗?】
【那我来分析一下标题吧。很奇怪的,明明整首歌没有一处出现‘怪物’,但却叫这个名字。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歌曲里出现的四个人(暂且称第一个“人”也叫人吧)其实都是不同程度的怪物。而且程度由浅入深。第一个人“吃”了主人公,一看就是不是正常人能做到的,但ta还是最低级的是因为ta自己也说了,自己是被迫的(虽然从被迫把人“吃”了这一点看也不是很正义就是了);第二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