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想出宫的第二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2章

    虽然谢昭已经明说了不想成亲,但皇帝只当他说的屁话。

    男人哪有不成亲的。

    不成体统。

    第二天跟皇后用膳时,皇帝就提起了这件事。

    “十一也到了开府的年纪了,这亲事可不能再拖了。”

    皇后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是一直没选到合适的。”

    如今是燕朝初年,开国公侯们家里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可看不上十一皇子这样的冷灶。

    小门小户倒是表现得很狂热,都盼着家里能出个王妃。

    可皇后又看不上他们。

    这就导致谢昭的亲事不上不下地悬着,一直拖到十五岁都过了还没有着落。

    皇帝端着碗问:“都选了谁家的?”

    皇后无奈叹气:“东川侯家的老大,海西候家的老五,会宁侯家的老三。”

    听到第一个人选皇帝就开始皱眉。

    “桂乾?他们家老大都多大了,还没嫁出去呢?”

    皇后无奈点头:“跟老九一样,订了亲,结果成亲之前新郎官病逝了,后来相看了几个都不满意,就一直这么蹉跎着。”

    皇帝听完眉头皱得更深了。

    “那到底多大了。”

    皇后:“二十。”

    皇帝摆手:“不行不行,跟十一差太多了。”

    皇后:“那海西候家的老五?”

    皇帝的表情一言难尽:“乌日格可是鞑靼人,十一怎么能娶他的女儿。”

    海西候乌日格,原本是漠西一个鞑靼人部落的首领,崇德二年时被皇帝派人降服,封了个海西候,镇守西北。

    当然这只是表面说法,实际上镇守西北的另有其人,海西候不过是皇帝为了引诱鞑靼部落归降的诱饵。

    所以,皇帝虽然重视海西候,但他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在皇帝心里的真正分量并不重,至少跟开国公侯们没法比。

    而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燕和鞑靼关系如此紧张,海西候又是被朝廷大军打到投降的,谁知道他有没有二心?

    就怕嫁女儿是假,趁机往京城安插细作才是真。

    所以皇帝摆手的频率比刚才还快:“不行不行,这个也不合适。”

    皇后:“那就只剩下会宁侯家的老三了。”

    皇帝疑惑:“李寻?他不是只有两个女儿吗?他媳妇又生了?”

    会宁侯已经就封十几年了,皇帝记得的还是以前的事。

    皇后摇头:“不是,这个老三是妾室所出。”

    “庶女?!配咱们家十一??李寻他怎么想的?”

    震惊之下,皇帝声音都提高了一度。

    谢昭再是普通,那也是皇帝的儿子,会宁候此举无疑让皇帝觉得,对方是在挑衅他,那脸色登时就沉下去了。

    皇后放下筷子,笑了:“才一个庶女你就受不了了?那要是我告诉你还有兵部

    郎中的女儿,左佥都御史的女儿,大理寺卿的孙女,是不是连饭都不用吃了。”

    皇帝真的吃不下了。

    在他朴素的认知里,儿媳妇家里至少得有个爵位吧,不然哪配得上他儿子。

    结果后头这三个,全都是光头爵位的小官。

    大理寺卿和左佥都御史还算能接受,一个正三品一个正四品,而且左佥都御史才不到四十岁,以后还能升,皇帝的抵触倒没那么大了。

    “那个兵部郎中怎么回事,谁给他的胆子。”

    皇后:“这就得问郑国公了,是他当年带过来的旧部,还是同族的。”

    可郑国公又是二皇子的外祖父。

    郑国公的手笔,在皇帝眼里就等同于二皇子授意。

    “老二的手伸得还是太长了。”

    不用说,这个肯定第一个被排除,至于大理寺卿办案公正,皇帝也多次嘉奖,按理来说是个合适的选择。

    可大理寺卿年过五旬,再过今年就要致仕了,儿子们又不太争气,眼看着就要败落了。

    富贵不长久等于没有,皇帝自然不会考虑。

    那就只剩下最后一个。

    皇后:“左佥都御史倒是家风清正,可以考虑一下。”

    皇帝考虑了一下,发现考虑不了一点。

    之前安嫔闹着非要让老九娶一个五品小官家的女儿,皇帝就很不满意,奈何安嫔坚持,皇帝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结果证明,这小户人家果然压不住福气,新娘子还没过门就过世了,害得老九到现在还是个光棍。

    可见这结亲还是得门当户对才行。

    皇帝:“不行,你让乐平和宜安再物色物色。”

    皇后依言照做,而两位长公主接到皇帝皇后的命令,自然也不敢耽搁,很快什么赏花宴啊游园会啊就都开起来了。

    京城掀起了赏菊的热潮。

    但是,赏花就只赏花,旁的半点不提,就连各家夫人身边跟着的年轻姑娘,都从亲女儿变成了庶女、侄女、外甥女。

    看似什么都没说,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乐平长公主和宜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