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4(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就骑着自行车往场镇上去。

    培训班的课还得上,今天是下午的第二节,他得提前到学校才行。

    一月初领完口粮,况叶每天还是继续到场镇上去上课。今年的春节来的早,时间就在一月底。

    忙着上课的同时,他也为过年做着准备。

    收拾屋子、准备年货,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除夕。

    还是很去年一样,除夕这天培训班停课,当天晚上九大组织了一场忆苦思甜大会,除夕夜就这么没滋没味的的过去。

    正月初一这天,该上工的上工,该上课的继续上课。

    春节的气氛也很快消失殆尽,接下来的二月,所有人都继续忙活着。

    况叶忙着制药、上课、管理小菜园等;队员们一部分忙着地里的农活,一部分被队里安排着去修路、修水渠等劳作。

    二月一过,初春气温开始回暖,地里的农活也逐渐多了起来。

    这个时候,培训班的三个月也到了尾声,随着这一次的培训结束,况叶继续回到九大队跟着队员们上工。

    而就在这个时候,新知青的消息再次传来。

    六九年,九大队来了周光旭四人,当年整个丰水公社来插队的知青加起来有九十多个。

    这一年基本上每个生产大队都来了四个新知青。

    根据这一年的经验,大家都以为七零年的知青应该也不会少。

    但实际情况却和预想的有很大的出入,七零年的知青非常的少,整个丰水公社也就分到了两人。

    这两名知青没有一个被分到九大队。

    七零年的知青数量这么少,让况叶有些好奇,不由的打听了一下其中的原由。

    和他一直保持联系的张友岁等人,回信的时候也给出了答案。

    六九年作为重启知青下乡的第一年,当时的动员力度之大,有不少符合标准的人都被动员下乡,积累了三年的毕业生,加上社会上的闲散知识青年,所以才有了这一年的盛况。

    但随着大规模的知青下乡,他们下乡后的生活也逐步的传回了城里。

    其中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消息,多是述说生活上的困苦。

    这也使得还没下乡的知识青年,再次产生了畏难情绪,导致七零年的动员工作进行的相当的困难。

    据张友岁那边给出的锦城两年下乡人数的对比,就可以从中窥探一二。

    六九年锦城下乡的知青多达六万人,而七零年锦城下乡的知青只有四千多一点。

    刘康民所在的斗城,以及况家所在的潭城,情况和锦城也差不多。

    不过今年不一样了。

    去年十二月公布的推荐招工政策,加上动员上的加强,今年下乡的知青又多了不少。

    前两天况叶就从大队长那得到了消息,不久后九大队这边要来两个新知青。

    而整个丰水公社要接收的新知青,有三十二人,大部分生产大队都能分到两人。

    为此,大队长这边也开始为新知青的到来做准备。

    不过这次,相关的准备和况叶没有太多关系。

    新来的知青,队里准备安排他们和周光旭他们住一起。新修的知青宿舍,总共有四个卧室,再来两个人还能挤得下。

    队上目前没有再建新宿舍的打算,除非再来几个新知青,这样一来建房的资金才够。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