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判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调换孩子属于刑事案件,且人证物证俱全,而叶敏还没出月子,所以开庭时她没有参加。

    孟城倒是去了,但他不是作为证人去的,而是单纯想亲眼看到李文秀和徐海洋被审判。

    在这件事上,他们夫妻的态度非常统一,都恨着那对夫妻,希望能亲眼看到他们自食恶果。叶敏出不了门,去不了现场,就让孟城代他去看了。

    庭审上午九点钟开始,孟城早上吃过饭就出门了,回来时差不多十二点半。

    进门后他板着个脸,看不出来高兴还是不高兴,看得叶敏心生犹豫,直到他去食堂打好中饭回来,才做好心理准备问:“庭审结果怎么样?那对夫妻被判了多久?”

    孟城避而不答,打开饭盒推倒她面前:“先吃饭。”

    叶敏哪有心思吃饭,见他不正面回答,皱着眉问:“是不是结果不好?他们被判了多久?五年,三年?总不会只是劳改吧?”

    “不是。”

    “那是多久?”叶敏催促道,“你快说啊!”

    孟城终于不再卖关子,说道:“李文秀死刑,徐海洋判了十年。”

    叶敏一愣:“怎么差这么多?”

    “徐海洋是从犯,认罪态度也比较好,”孟城解释说,“后来审问的过程中,他抖了不少李文秀的事出来,所以判得轻一些。”

    叶敏恍然,回味过来孟城的意思后问:“李文秀还有什么事?”

    “她这个人思想有点问题,之前通过黑市里跟境外势力搭上了线,说了不少事。”

    虽然孟城说得比较隐晦,但叶敏随军住到家属院这一年,也知道了不少事,大概能猜到他话里的意思。

    城里人谈下放色变,觉得下放后住的是牛棚,还有干不完的活,日子过得跟坐牢差不多,但真实情况没有那么糟糕。

    人们说的牛棚其实不是真的牛住的棚子,就是农村常见的土坯房。土坯没有砖块硬,房子盖高了容易垮,所以通常比砖瓦房低矮,窗户也会小一些,里面光线很暗。

    毕竟这时候牛不便宜,一个大队也不见得有两头,找不出这么多牛棚给人住。只是很多事传着传着就变了味,土坯房变牛棚也是其中之一。

    下放后的日子也确实不好过,农场的任务一般都是种地,而下放的一般都是知识分子,大多没种过地,每天分摊到个人头上的工作量让他们叫苦不迭,丰收后得到的口粮又少得可怜。

    另外因为下放的都是被扣了帽子的人,所以他们出入都会受到管制,需要打申请。

    但不是完全出不去,只是次数比较少而已,要是表现好,说不定还能领到可以外出的工作。

    而李文秀,在她所在农场的场长眼里,就属于改造得比较好的人。

    本来她被扣帽子就只是因为出身成分,个人并没有发表什么不合适的话,学历也算不上高,才高中毕业。

    他们夫妻俩,徐海洋问题比她严重多了,他除了成

    分,还有个身在海外的父亲。李文秀被下放,也有被徐海洋连累的因素存在。

    所以,在李文秀思想改造效果良好的情况下,场长偶尔会交给她一些跑腿的任务。然后在跑腿过程中,她机缘巧合认识了在黑市里的人,继而跟境外势力搭上了线。

    云省因为地处西南,和好几个国家接壤,一直都是境外势力想方设法想要渗入的地方。

    虽然李文秀只是个小人物,又身处农场,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谁也不知道她被发展后,会不会影响到大局势。

    叶敏明白过来后脸色一变:“事情严重吗?”

    “还好,她只是个小人物,虽然搭上了线,但一直处于待命状态。在她被抓后,部队派人顺着黑市那条线查了下去,抓到了一批人,也是因为这件事,这个案子才会拖到今天才庭审。”

    之前孟城去审李文秀夫妻时,让人找出来的那些报道其实经过筛选,审问过程中也夸大了部分情况。如果只有调包未遂,李文秀真不一定会被判死刑,更大概率是无期。

    但从徐海洋口中得知李文秀思想不太正确后,孟城根据多年经验,觉得这件事可以深查下去。

    赵正华是老公安,从业这些年没少跟特务打交道,一听孟城提醒就顺着这条线查了下去,有点苗头就火速上报,最终查出李文秀果然不对劲。

    两项罪名叠加,这才有了李文秀的死刑判决。

    叶敏若有所思地点头,但没一会又觉得不太对劲:“她揣着这么大的事,怎么会明知道你是当兵的,还来偷换安安?”

    “正是因为揣着这么大事,怕有朝一日东窗事发,她才会跟我们调换孩子。”孟城说着眼神变冷,“如果调包成功,事情暴露后,安安成了她的女儿,肯定会受牵连,而她女儿在我们家,则可以安然无恙。这样不仅能保住她女儿,还可以完成对作为军人的我的报复。”

    甚至,如果他们一直被瞒在鼓里,而他在部队里能有所建树,两个孩子都可能变成境外势力的棋子。但境外势力没有被彻底拔除,这话涉及机密,不能告诉叶敏。

    不过他透露出来的部分已经足够点燃弹幕观众的情绪,弹幕数量瞬间暴涨:

    【卧槽!李文秀这个女人实在是太恶毒了!】

    【我以为恶意调包已经是极限了,万万没想到还能被李文秀刷新三观】

    【不是,这个剧情你们觉得合理吗?小说里好像没提过这件事吧?而且到最后她也没有受到惩罚啊!】

    【把小说翻来覆去看了三遍的人表示,小说里确实没有这个剧情,但把这件事代入进小说,确实能解释很多突兀的地方】

    【比如后期女主亲哥开大报复他们,当时徐家有徐海洋的富豪亲爹出资,资产已经雄厚,而孟峥事业才刚起步,徐家不应该怕他。但在他查到某件事后,徐家火速变卖资产全家移民,而他查到的那件事,到结局也只写了冰山一角】

    【对对对,这个点确实很奇怪,当时很多人说烂尾,但

    到现在作者也没修文把事情圆回来,跟这件事联系起来一想,逻辑确实通了。】

    光听孟城的话,叶敏就已经很愤怒,再看到弹幕上说李文秀全家居然移民了,心里怒火瞬间喷涌而出,恨恨道:“活该她吃花生米!”

    说完又想起来问:“她那对儿女会怎么样?”

    “他们会被送去福利院。”

    叶敏问:“不会被领养?”

    “不会。”

    如果说孟城之前说不会有人领养他们,只是基于现实做出的理性猜测,那么今天他再说这话,语气可以说非常笃定了。

    叶敏没有细问其中缘由,只道:“行。”

    ……

    虽然大院里的军嫂大多没见过李文秀夫妻,但调包事件大家都知道,所以判决下来后,大家议论得可谓热火朝天。

    这天梁娟来串门,也说起了这件事。

    对李文秀和徐海洋夫妻,梁娟是不怎么同情的。

    调包事件发生当天她就在现场,亲眼见过李文秀的巧舌如簧,而且她是在炮火纷飞中长大的,最恨汉奸。

    哪怕没调包这件事,她也觉得李文秀死不足惜。

    徐海洋虽然没有李文秀那么可恨,但作为调包事件的帮凶,被判十年不算冤枉,所以也没什么可同情的。

    只是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不免对李文秀那俩孩子心生怜悯,跟叶敏说起时叹息道:“你说那两夫妻不为孩子考虑吧,又为了女儿干出调包这种事,说他们为孩子考虑吧,又能当汉奸,他们被抓是自作自受,但那兄妹俩以后就可怜了。”

    【徐家那对兄妹可怜什么啊!徐家老大从小就没少欺负女主好吧,摘帽后徐家明明不穷,可徐家老大吃肉,女主只能喝汤,徐家老大上学,女主在家给他洗衣服,等到徐父面临升职,徐家老大没考上大学需要工作,女主更是直接被卖给了徐父领导的儿子】

    【徐家那个女儿就更不用说了,女主妈妈对她多好啊,从小穿的用的都是同龄小孩中独一份,孟峥在家待遇都不如她。而且孟峥对她也好,为了让她能继续读书,考上大学都放弃了。她被混混纠缠,孟峥冲上去为她干架,把人打伤自己坐了牢】

    【可她呢?因为怕丢脸,孟峥坐牢后就跟他断了联系,亲爹亲妈来找,毫不犹豫就认了亲。孟峥出狱来找她,她还好意思让他别打扰她的新生活】

    【照这么说,徐家这兄妹俩完全是吸孟家兄妹的血长大的啊!卧槽我拳头硬了!】

    【所以说这徐家人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没一个好的,同情他们不如同情一条狗!】

    【狗狗做错了什么,要跟他们放在一起被比较?】

    看着弹幕上的内容,叶敏不由攥紧拳头,心里对那素未蒙面的兄妹俩也生出了浓浓的厌恶。

    但不管原著中那对兄妹的所作所为有多可恨,他们现在也只是孩子,她不可能对他们做什么。

    同时她也不可能向他们发散多余的同情心,便冷着脸说:“再难再

    苦,也是他们的报应,谁让他们有这样一对父母呢。”

    梁娟听得一愣,像是没想到叶敏会说出这样的话。

    叶敏也没打算多解释,只揉了揉额头说:“梁姐,我不想多谈那一家人。”

    “哦哦。”梁娟恍然,隐约明白了叶敏的意思。

    她觉得那对兄妹可怜,是因为她只是旁观者,而对女儿差点被调包的叶敏来说,哪怕李文秀夫妻已经自食恶果,她心里对他们的痛恨也不会减轻半分。

    恨屋及乌,叶敏自然不可能去同情那对兄妹。

    想到这里梁娟面带歉意道:“是我不对,我不该跟你说这些事。”又转移话题问,“安安的满月酒准备得怎么样了?有需要帮忙的吗?”

    说到女儿的满月酒,叶敏脸上露出浅笑:“我们不打算请太多人,只打算朋友之间热闹热闹,大致上都准备好了,也找了两个人帮忙,具体得等到那天再看。”

    “行,到时候有要帮忙的你们只管开口。”

    “成。”

    ……

    五月一日是劳动节,部队里放了一天假。

    军嫂们放不放假则要看单位,像梁娟这样在妇联,或者学校上班的,五一都能当天休。但如果在供销社、食堂这种服务行业上班的,则是轮流休息。

    但总的来说,大院里这天休假的比上班的多得多,所以叶敏和孟城请的那些人,也大多九点不到就来了。

    于是这天上午,他们家除了安安,其他人都忙得团团转。

    最忙的是孟城,他除了要招呼战友,还得忙活酒席的事。叶敏和孟峥相对轻松点,招呼好各自负责的客人就行。

    嗯,孟峥虽然才三岁多,但他今天也是领了任务的,负责招呼跟他差不多年纪的小孩。

    小家伙爱表现,领了任务后非常积极,一上午都穿梭在孩子中间,给这个拿吃的,给那个倒水喝。

    大人们看了都乐得不行,直夸孟峥懂事,还有军嫂忍不住跟叶敏打听平时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其实这年头懂事的孩子并不少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去周边农场或大队看看,多的是几岁就下地挣工分的孩子。

    但部队规定副营级别的军人家属才能随军,家属院里住着的,家庭条件都不会太差。大院里这些孩子,在老家时可能还下过地,随军到部队后,估计也就每年学农的时候到过田间感受氛围。

    换句话来说,年纪大的孩子还好,大院里年纪小的孩子,基本都没吃过什么苦。所以这些小孩子,大多不怎么知事。

    而且就算是大孩子,也不一定能像孟峥这样,独自招呼这么多同龄孩子,还一点都不怯场。

    这,才是军嫂们真正想打听的。

    叶敏也没藏着掖着,坦然说出自己的心得:“这事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就三个字,多夸他。”

    有军嫂不太相信:“夸他就能管用?”

    另一名军嫂深有同感:“是啊,我家那臭小子,三天不打

    就能上房揭瓦,夸他几句他还不得上天?”

    “我是觉得有些时候,打孩子不一定会比夸孩子有用,峥峥长到现在,我打他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但是夸他的次数,多得我自己也数不过来。”

    叶敏思索着说,“当然,有时候我也会准备一些奖励,可能是吃的,也可能是奖状,之前有次峥峥把堂屋扫干净了,我知道后手写了一份家庭劳动模范的奖状给他,之后他做家务特别积极,现在我们家的地基本都是他扫。”

    说起孟峥扫地这事,有军嫂立刻想起来了:“就你刚从医院回来那天是吧?”

    “对,就是那天。”

    有事实依据,大家立刻信了,还有人跟叶敏打听奖状是什么样的,打算自己回去也给自家孩子整一整。

    “照着学校发的奖状画就行,要是不会画,可以去书店买现成的,信息自己填上去就行。”叶敏想了想说,“要是去书店没看到卖的,实在不行,剪一朵小红花也行。孩子做一件事,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小红花攒多了,可以换吃的,也可以换玩具,肯定能提高孩子的劳动积极性。”

    有军嫂听得眼睛一亮:“这办法好!那平时还要夸孩子吗?”

    “能多夸还是多夸,小孩子都是很敏感的,总是得不到认可,难免觉得沮丧,性格也会慢慢变得内敛,反之总能得到夸奖,自信心也会相应增加。”

    说到这叶敏话音一转:“不过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这办法不可能百分之百适用于每一个人,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到底用什么办法教育孩子,得靠大家自己去摸索,我跟大家说的,也只是我个人的经验。”

    叶敏出院那天来探望过她的杨梅说:“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我们懂。”

    ……

    安安的满月酒连大人带小孩总共坐了三桌,其中孟城战友一桌,大院邻居一桌,叶敏同事一桌。

    当然,因为人数不是刚刚好,除了孟城战友里有几个未婚小伙子,叶敏同事中有两个未婚小姑娘,其他人划分桌子的标准不严格。

    毕竟不管是孟城和叶敏那些已婚的战友同事,还是两人共同的邻居,实际上都住在大院里面,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说多相熟,至少也都是认识的,按照喝酒不喝酒,大人和小孩,稍微分一分就行了。

    也有人开玩笑,说要让孟城那些未婚战友,和叶敏那些未婚同事坐一块,叶敏一听脸色就变了,伸手去掐孟城后腰。

    虽然在部队,军官找护士非常常见,但那些人走到一起,不是因为日常接触多了自然产生感情,就是通过组织领导相的亲,过程非常正式。

    今天是她女儿的满月酒,硬要把这些人凑到一起,一跟前者不沾边,二不够正式。

    而且能开出这种玩笑的人,大多做事不过脑子,谁知道把他们安排到一起后,他会不会提出更没眼色的提议,比如直接把其中两个人凑作对。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