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9 章 皇帝的双重保障(2/2)
就这样,皇帝于十一月十五日大朝会下诏改元后,次日,就宣五位宰相至紫宸宫。
无论是上朝,还是面圣,宰相们都是有个座可以坐谈政事的。
只是当皇帝说起,他拟了一道遗诏后,诸位宰相皆起身拜于御前,请皇帝勿做此不详之言,臣下不敢有闻。
这也是固定流程了。
总不能皇帝一说起自己身体不好,已然准备了遗诏,宰相们就快乐点头:好哎那您快说,毕竟我们也看着您身体怪悬乎的。
君臣一番应有的推拉之后,几位宰相亲耳听到了皇帝所拟的遗诏,也明白了皇帝对未来朝局的真正安排——
“……宗社至重,执契承祧。朕既终之后,皇太子于枢前即皇帝位,然太子天性恭谨,自承储位,因兹感结,旧疾婴身。故军国大事,朝政庶务,皆取天后处分。”
*
这是遗诏的上半部分,五位宰相都不意外。
别说太子现在确实是体弱多病,难以主政,便是从前,太子身体状况还未有如此之差时,皇帝也是选择了天后摄政。
有的朝臣看不清,但作为宰相,他们是看的清楚:帝后在政见上一脉相承,且比起太子弹压朝堂的能力,皇帝明显更信任天后。
让几位宰相一时屏息,殿内霎时安静的是后半道遗诏——
“国立太子者,是以为储君。然人之修短寿数,皆在天命,不在老少。()”
“设若时无有太子,国之大位,不可暂旷……?()?[()]『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皇帝说到这儿的时候,在场之人,包括媚娘在内,都止住了呼吸:是啊,若时无太子如何?
毕竟现在的太子体弱,东宫一直无子,设若太子登基为帝后也一直无子,并且英年早逝,那储位如何?是由皇帝选宗亲子过继立嗣?还是兄终弟及?而如果是弟弟继位的话,是选年长的周王,还是看起来更靠谱的殷王?
唯有皇帝的声音,在殿内响起,是一种疲倦的坚定:“时储君位,决于天后。”
至此,几位宰相终于清楚了皇帝对于未来朝局的规划——
皇帝是怕来不及,怕等不到他能见到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所以,如果他不在了,他决定把选择继承人的权力,转交给天后!而非继位的新帝!
言罢,皇帝转头看向天后,夫妻二人对视片刻。
皇帝才再次开口与宰辅们道:“若天后在,决于天后,若……可兼取安定公主之意进止。”
在这一刻,五位宰相心底浮现出同样的了然:原来如此,所以是‘镇国安定公主’。
皇帝果然是先帝的儿子。
就像先帝在西域设置一道道屏障,以保社稷一样。
皇帝也是如此,为了将来储位不生大乱动荡,设置了双重保险。
在没有能做合格帝王的儿孙出现之前,由天后和镇国公主来做——
“周公。”
这一日后,媚娘与姜沃曾经有过一次单独的交谈。
冬日细雪纷纷,两人依旧是挽臂同行,从大明宫走向太极宫。其实宫道之上空阔,无处可藏人,比在室内闭门掩户地交谈更为安全,也不引人注意。
媚娘就是这时候,与姜沃说起了周公二字。
她带着几分感慨:“陛下希望我与曜初,都是周公。”
何为周公?
周武王驾崩,周成王年幼继位无法主政。毕竟如果说主少国疑,那么主幼就是国变了。
值此周朝危难之际,周公受周武王之托孤,便代替成王而治天下,不只政皆由己出,甚至‘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如同天子一般,坐北朝南,接受诸侯的朝拜之礼!
可以说,那时候的周公,行的是天子事,受的是天子礼,唯一的区别,就是无天子之名。
但周公何以被历代尊为‘圣公’‘圣人’,一来,是他制礼作乐,奠定礼法之制,二来便是……
“还政成王。”
媚娘将《史记》里的话随口念来:“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如畏然。”*
待成王长大,能够接掌国事,周公当即还政,退回臣子位不说,还依旧谨慎小心,如履薄冰,且被诬告谋反,也只是无奈逃离。
故而被称为真正的圣人。
*
媚娘止步,回头望去。姜沃也顺着媚娘的目光回首去看。
皑皑雪地之上,是两人一路行来的足迹。
近处很清晰,远处的印记已经渐渐被新的雪覆盖。
姜沃转头面向媚娘,见细雪落在她的睫毛上。
其下,是姜沃极为熟悉的双眼。
冷静而充满野心,如媚娘此刻的声音一般——
“然而,我非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