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铁生走了(求月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r />
    史铁生的人格魅力摆在那里,他的朋友都非常钦佩他这个人,让大家怎麽笑得出来。

    追思会开始,一个又一个的人上去追思。

    郝运也不例外。

    他走上前去,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这里可能我年纪最小,但是还是允许我喊一声『铁生』,铁生走了,文坛痛失一位老大哥。

    我还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有一段时期特别迷茫。

    甚至有些自暴自弃。

    直到读了《我与地坛》。

    我就想这辈子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地坛看一看。

    后来我终于有机会来到首都,去看了天安门,去看了长城,也没忘去看一看地坛。

    地坛可真大啊……」

    郝运稍微停顿了片刻,让人有点搞不清楚他为什麽感叹地坛真大。

    不过他很快就继续说了下去。

    「人大概都是不满足的,我又想要是能去看看写出《我与地坛》的人就好了。

    后来终于有了机会。

    那天跟着姜闻丶余华丶莫言他们去拜访铁生。

    我当时很期待,心里想着铁生会是一个什麽样的人。

    见了面才发现,他看起来真的很弱小。

    只是我没有办法怜悯他。

    他也不需要我的怜悯。

    我突发奇想的要给他写个剧本,把他的人生经历拍成电影,和他约好了要一起讨论,一定会争取他的意见,不会胡乱煽情。

    没想到我刚把初稿写完,还没来得及拿给他看,他就走了。

    非常的……遗憾!

    不过,电影还是会拍的,我会个人出资拍摄这部电影,然后把电影所有的收益分作几个用途。」

    现场的众人也没想到,郝运居然现场宣布要拍史铁生的电影。

    自己掏钱拍电影可以理解。

    郝运在娱乐圈混得很好,个人名下好几家公司,属于身家百亿的巨富之人。

    掏钱拍电影对他来说压力不大。

    更何况,电影属于一种商品,并不是单纯的付出不求回报。

    然而,听他的意思,他并不打算要电影上映后的收益。

    只有馀华知道,郝运的这个临时起意,是因为他们这些朋友们的请托。

    「一部分收益『或将』用来修缮升级地坛公园,如果电影收益不够千万的话,我个人会补足千万,升级后的地坛公园,会有一个小小的铁生纪念雕塑……」

    国内外有很多公园放有名人塑像供人怀念,这体现了社会对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尊重。

    史铁生的一篇《我与地坛》,不说名流千古,最起码确确实实属于一篇不错的文章。

    而史铁生在文人当中或许也排不上前列,但是很少有一个人,一个地方,能够从骨子里彼此融洽。

    从地坛37.4公顷的土地里辟出三米五米并不过分。

    两种人文资源相得益彰,有利于弘扬人文精神。

    不管是对史铁生来说,还是对于地坛公园来说,其实都没有谁高攀谁的问题。

    这个说法之前提过。

    史铁生去世的这几天尤其炽烈,有人甚至提议把史铁生的骨灰葬在地坛公园。

    再不济立个雕塑也行。

    余华找郝运就是为了这个事。

    关于骨灰葬在哪里,史铁生是无所谓的,如果可以撒入大海,撒进大海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骨灰撒入大海太简单了。

    郝运有游艇,可以找一篇风景好的地方撒。

    至于雕塑,史铁生也没想过。

    他活着的时候都这麽豁达,又怎麽可能在身后事上计较。

    但是史铁生的夫人,还有他的这些朋友们,却觉得咱们铁生值得,希望有个地方可以让朋友和书友们缅怀他。

    公园里立雕塑并不稀奇,很多公园都有雕塑,那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有些景区为了体现这种文化,甚至拉出几千年前的古人,生拉硬拽的也要给景区赋予这种文化属性。

    连牵连的故事都是现编的。

    然而地坛管理方却称从文物保护和规划考虑,称地坛内不适宜为现代人塑像。

    郝运对此不置可否。

    一方面能理解管理方的一些观念,开这个口子确实不妥。

    另一方面又有些嗤之以鼻。

    不知道为什麽。

    很多出色甚至伟大的人在活着的时候,总是遭受各种轻慢,总是到死去多年以后,在后人评说的盖棺定论之后,才能得到应有的荣耀。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砸钱。

    一千万砸下去就为了给史铁生立个小雕塑。

    这年头的一千万很值钱,用来对公园里的一些特定区域做升级改造是足够的。

    郝运换来的只是一个小雕塑。

    在基座上写一些史铁生的生平代表作。

    若干年后,当游客们在偌大的公园里逛了一圈,感觉到身心俱疲的时候,突然在转角之处看到史铁生的雕塑……

    那种感觉就像是走进百草园和,句子不由自主的就从脑海中冒出来。

    如果地坛管理方看不上这一千万,那郝运肯定就不捐了。

    这年头,老北京四合院虽然涨了价,但也不过三万块钱/平米,一千万能买个三百平的四合院,够打造一个史铁生纪念馆了。

    所以郝运说「或将」,这就是一种交换。

    另外,今天来的人除了作协的各种领导,还有不少是文化部门的。

    比如市传宣部常务副部长丶市文联组党记书等等。

    郝运在台上说这个,领导们也都能听到。

    免得是下边的人利用自己微小的权力极限为难他人。

    「如果票房收益超过一千万,剩下的钱将会成立一个史铁生文学基金,用来鼓励残疾文学爱好者走上书写人生的道路……」

    郝运没说成立史铁生文学奖。

    史铁生配不配,不是他这个史铁生的生前好友说的算。

    而且「奖」不是那麽好成立的,这里头很复杂,导协年度奖就是明摆着的教训。

    但是你成立一个慈善基金,挂靠到正规机构下边,每年给出一定的管理费,这个是属于合法合规的操作。

    郝运有法学背景,肯定没人敢坑他。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史铁生的家人站起来向他鞠躬道谢。

    郝运和史铁生并没有多年的交情。

    能够为史铁生做到这一步,说是知己也不为过了。

    「绵薄之力不足挂齿,」郝运同样鞠躬回礼,叹道:「希望铁生一路走好,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得到鼓舞和帮助,谢谢大家。」

    郝运的发言造成的轰动,并没有因为追思会的结束而平息。

    他早就已经不是一个普通导演或者普通演员了。

    给史铁生拍传记电影就很让人惊奇。

    国内的传记类电影商业性一般,国内很少有人愿意搞。

    郝运不仅确定要拍,剧本都已经写好了,而且还是自己掏腰包拍摄。

    这也不算什麽,还有更让人惊奇的。

    所有收益,郝运都不要。

    一部电影的收益,包括票房丶海外丶音像制品丶电视台丶奖金……

    这些郝运全都不要,完全不求回报。

    收益全部拿来捐给地坛公园,只为了换来一个给史铁生立雕塑的机会。

    古代有很多义士被人津津乐道。

    虽然有的人用现在的价值观看起来有些傻,但是这些义士全都名垂千古。

    人们经常感叹道德沦丧,义气不存。

    而郝运做的事情,就很有古代义士的风范。

    一面之缘,引为知己。

    拍电影就相当于着书立传。

    捐赠千万财资,只为了后世纪念。

    谁不想要一个这样的朋友呢。

    一时之间,郝运和史铁生的友谊,被无数人津津乐道。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