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缴获干扰吊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什么论文?”

    领队拍了一下名叫郭林的工程师的肩膀,试图让语气中带上一些威严,但脸上止不住的笑容却让他的努力泡了汤:

    “别卖关子了,快点说!”

    好在后者也不是没轻没重的人,还是很快给出了更进一步的解释:

    “那是之前我们在跟机电二局搞霹雳11和雷达配合时候的事情了。”

    “这些年霹雳11的一个问题就是视线角速度率信号提取不准,还有弹机距离越远,直波杂散信号越严重,到20公里外都探测不到回波信号。一直到去年年末的时候,二局的一个同志看到了一篇发在国外期刊上面的算法论文,用那里面的理论更新了滤波方式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

    “当时我们14所就发现,对于某些特定的欺骗式有源电子干扰,跟踪波门内出现多目标回波之后,同样可以利用那个滤波方法对原回波和新增回波进行处理,再把两个处理结果与原记忆的目标运动数据进行对比,就能判断出真实目标。”

    站在对面的少将被这段话里面的一大堆专有名词搞得有些发懵,不过好歹是空军军官,像是滤波、回波之类的东西还是有概念的,所以倒也懂了个七七八八。

    不过郭林显然已经进入了状态,甚至准备让面前的领队挑战一下更深入的知识:

    “具体的实现原理其实是已知雷达脉冲重复周期,在正常跟踪条件下,当雷达与目标相对接近时,目标回波都比前一周期的回波提前……”

    “行了行了……我已经知道你说的这个模式很厉害了。”

    少将赶紧抬手打断:

    “但既然这种模式可以解决欺骗式干扰,为什么还要单独设置一个按钮?直接加入到雷达的默认工作模式里面岂不是更好?”

    话才说到一半的郭林意犹未尽,不过毕竟面对的是一名将军,他还是止住了方才的话题:

    “因为启动这个模式会影响雷达的反应速度和刷新率,所以在没有受到抗拖引干扰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打开它。”

    犹豫了一下之后他又补充了一句:

    “其实……因为国内现在对于拖引干扰的研究很少,而且基本都在理论,或者最多实验室阶段,所以我们虽然做了这个功能,但一直都没机会进行测试,在这次之前还是不太确定是否能起效的……”

    “等等……”

    尽管对于对方口中的理论内容一知半解,但少将领队还是很快抓住了这段话里面的重点:

    “你说的这个拖引干扰,就是让雷达前三次锁定之后都丢目标的原因?”

    90年代的华夏空军军官,肯定是密切关注过海湾战争的。

    在那场战争中,双方都使用了不少电子战能力,联军用电磁干扰让伊军的防空系统失效,而伊军也反过来用电子战设备抵御联军的精确制导武器,逼的后者梦回安南,迫不得已祭出了地毯式轰炸的老办法才解决问题。

    所以尽管刚刚还对郭林没有重点的说话方式有些不耐烦,但当他听到一种“国内还没怎么研究过”的电子干扰模式时,当即就敏感了起来。

    “本来还不太确定,但既然抗干模式能起作用,那应该就是了。”

    年轻的工程师还处在兴奋之中。

    毕竟现在距离华夏航空兵部队上一次实战击落目标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可以说是破纪录的首开战果,而他本人竟然意外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目前的火控雷达基本都使用了多普勒效应来探测目标,这是一种速度跟踪系统,而速度波门拖引干扰可以给雷达一个错误的速度信息,让雷达跟踪到一个假目标,而跟踪状态的雷达视野很窄,自然几秒钟内就会脱锁。”

    这一次他的解释倒是言简意赅。

    “米格25那时候就有这种能力了?”

    少将有些意外于这个听上去有点复杂的东西竟然会出现在一架60年代设计的截击机身上。

    这个问题确实命中了一个盲区,在这个大家都在忙着庆祝的时候,确实容易漏掉这种细节。

    所以对面的郭林也犹豫了一下:

    “我想……应该是没有的,虽然相关理论出现的时间并不晚,但60年代那会,脉冲多普勒雷达还没有广泛使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