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从深山中飞出的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才逐渐回过味来。

    对于远程火箭炮来说,由于定向管的数量有限,全自动迭代计算的优势其实并不大,最多也就是无需派个人专门在电脑前面看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是他们金陵理工大学作为国内几乎所有火炮系统的摇篮,所承担的研发项目可远远不止于此。

    别的不说,就目前在研的小口径速射高炮,每分钟射速高达1100发,要是逐一进行手工迭代,哪怕把键盘敲出火星子来都差点意思。

    至于海军那边急需的多管近防炮……

    咳咳。

    想到这里,芮晓亭从口袋里掏出了笔记本,从里面撕下一页,飞快地写下了自己的办公室电话和地址:

    “常工,我给您留一个联系方式,等到试用版本出来之后,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

    他打定主意,不能光自己在这丢人,回去以后也得让别人体验一下这种道心破碎的感觉。

    常浩南接过来,叠好之后塞进钱包里:

    “没问题,我保证,贵校肯定是第一批试用客户之一,到时候如果有需要,我还可以提供一份视频版教程光盘。”

    “那就太感谢不过了。”

    芮晓亭表面上仍然一脸云淡风轻:

    “另外,我想,等拿到试用版之后,可以面向金陵的各兄弟院校开一个系列专题讲座,应该会起到不错的推广作用。”

    ……

    与此同时,黔省as市,云马厂内。

    孙惠中正在面前的笔记本电脑上对资料进行出发之前的最后一遍检查。

    在他身后,则停放着一个刚刚完工不久的全尺寸木质模型。

    尽管其它兄弟单位已经越来越多地开始在设计甚至制造过程中提高数字化工作的比例,但对于条件比较有限的贵航来说,很多工作还是要用老办法才能完成。

    就比如他们现在只有有限的气动计算能力,因此要想测试飞机内部各种设备的安装情况,还是得搞个木质样机出来。

    这些年进到他们厂里的航空工程师,设计飞机的能耐学得怎么样先不说,木工活手艺基本都飞速提升。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处,云马厂生产的家具帮助他们度过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段最困难的时间。

    相比于贵航原先生产的歼教7,这架飞机只从外形上看都要先进很多。

    至少它不再是机头进气了。

    而得益于宝贵的机头空间被腾出来,座舱空间也得到了极大地释放,尤其后座教练员的前向视野,好得让厂里负责试飞歼教7的飞行员连连称赞。

    这时,另外一个人气喘吁吁地跑到孙惠中旁边,从怀里掏出两个牛皮纸信封交给他:

    “厚的那个是你这次的差旅费,薄的是模型的照片。”

    贵航的总经理林海军。

    虽然名字里带着海军俩字,但他这辈子都没看见过海,早年间从冰城工程大学毕业之后正赶上三线建设如火如荼,就被分到了这黔省的大山之中。

    “这么厚?用不了这么多钱吧?”

    孙惠中说着打开一条缝稍稍查看了一下,却发现里面竟然有很多是10元乃至5元的零钱。

    摸着很厚,其实没多少钱

    “厂里这个月发完大家的基本生活补贴,账上实在已经支不出多少钱来了。”

    来人擦了擦额头上因为奔跑而产生的汗水,面色有些尴尬:

    “幸亏县里面对咱还算支持,凑了一些给我们,就是零钱多了点……”

    听到这个回答的孙惠中也是面色一沉。

    他这一趟,几乎肩负着整个集团的生死存亡。

    贵航要是倒了,他们这些干部编的人还可能被分到其它地方,最惨不过是做冷板凳,但厂里的那些工人,以及周边几个县镇围绕着贵航的诸多产业,显然都要凶多吉少。

    黔省的经济本来就不太发达,恐怕经不起这么折腾。

    林海军看着孙惠中面前电脑屏幕上的飞机设计图,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假如这个型号立项成功,那么按照命名规则,应该会被命名为教练9。

    但是在厂家设计阶段,一般会有个自己的内部代号。

    目前定的是ftc2000。

    意思是“华夏生产的、面向2000年代的战斗教练机。”

    未来的出口型号也会叫这个。

    但这种冷冰冰的数字编号似乎还是差点意思。

    “我说老孙呐,咱们拿出来的这个设计,还是得有个好听点的名字吧?”

    “嗯……”

    孙惠中放下鼠标,低头踱着步子走了几个来回。

    “这架飞机,是从我们这大山里面起飞的,就叫它‘山鹰’吧。”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