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以软体优势推动硬体发展(2/2)
「那我就不太清楚了……不过数值计算这东西很吃运气和经验,发生什麽都有可能……」
被问的那个显然也不是什麽八面玲珑之人,并不清楚全部内情。
好在,这时候旁边的另一个人也插了进来:
「我今天早上吃饭的时候听说,不光是斯坦福,这次决赛,所有用COMSOL做计算的组全都没能出成绩……好像是两相流计算会触发他们软体里的某个BUG,导致根本算不出结果……」
「你是……」
「哦,我只是个小人物,你们应该没听说过……」
「哦……」
另外两人看起来也没太当回事。
结果对方话锋一转:
「但我们实验室的大老板是苏哈斯·帕坦卡……」
「哦?」
有这麽一层关系,刚刚那个说法的可信度顿时就不一样了。
「两相流可是CFD计算里面相当主要的一块内容,要是这方面都有严重BUG,那这COMSOL的实际稳定性……恐怕不太乐观呐……」
「可是初赛……」
「初赛题目简单,而且他们运气好,抽到了最擅长的部分,结果到决赛就暴露出问题了……」
「……」
类似的对话,正在会场内外的多个地方同时发生着。
甚至,就连台上正在进行的颁奖仪式,相比之下都显得有些黯淡了——
颁奖而已,又不是给自己颁。
哪有吃瓜重要?
而且,在经过了不知道多少轮转达过后,消息内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走样。
实际上,COMSOL的计算漏洞只有在高计算权重下的特定情况才有概率触发。
否则常浩南也不用费尽心思布这麽一个局,还专门为他们「定制」了一道题。
但只是一个晚上过去,大家听到的版本就已经变成了「COMSOL做不了两相流计算」。
这是连身为始作俑者的常浩南都没想到的事情……
无论如何。
至少在可见的未来内,COMSOL已经彻底没了上桌吃饭的资格……
绝大多数人甚至都没注意到颁奖仪式是什麽时候结束的。
直到常浩南开始宣布火炬集团在未来五年内的新规划,现场所有人的注意力才重新被拉回到台上。
在COMSOL事实上出局之后,考虑到ANSYS并没有在某个大的领域内挑战火炬集团的意愿,而是选择在化工应用这一亩三分地里面深耕,那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整个数值计算又将回到1997-2000年之间那种一家独大的状态。
对于用户来说,其实未必是好事。
因此,大家也都在关注,火炬集团后面会做出什麽动作。
「首先,TORCH Multiphysics将会推出全新的2.0版本,并且将过去的1.0专业版转化为教育版,永久向全世界学生群体提供不限期的免费试用。」
一上来常浩南就甩出一手王炸。
TORCH Multiphysics过去当然是有教育版的,只不过是基于当年的公测版本打造,功能非常不完善且界面UI还基本停留在1998年的水平,使用体验极差。
也正是这个问题,让COMSOL在研究机构和高校当中保有了相当一部分市场。
而现在1.0专业版转为教育版,相当于直接堵死了后来者学习COMSOL的路子。
当然,教育版是字面意义上的仅供教育用途。
如果你想用软体发表研究成果,那还是必须得购买或者租用正版才行。
而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2.0版本的提升必须足够明显。
否则之前花钱用了好几年1.0版本的用户恐怕不会答应。
而这,也正是常浩南接下来要说的内容:
「2.0版本的升级重点是针对拓扑结构剧烈变化的界面,包括多相界面模拟和拓扑优化问题引入一种全新的守恒水平集方法,以及针对愈发精细化的空气动力学设计需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丶更加准确的湍流模型,可以在高流速条件下更稳定地描述流体微团的运动情况……」
「有关这两项具体的技术问题,我会在过一会的报告当中做详细阐述……」
「……」
TORCH Multiphysics2.0版本的发布,是大会之前早就预告过的事情。
只不过在那时,COMSOL Multiphysics 2.5版本风头正一时无两,大家普遍认为,这将是一次彗星撞地球的正面膨胀。
没成想,最后变成了火炬集团单方面的打扫战场。
君不见人家还特地提到了针对两相流问题的升级麽……
完全是鞭尸。
而台上,常浩南的发言却仍然没有结束。
「过去几年,我们也收到了很多来自用户层面的反馈,问题集中在3D模型与网格化划分的兼容性问题上,为此,火炬集团已经与达索系统公司,以及Kompas公司达成协议,共同推进CAD建模与数值计算领域之间的无缝联通……」
「此外,三年前,火炬集团曾联合曙光集团,推出过在硬体层面更适配TORCH Multiphysics软体的曙光1000T超级计算机和伺服器集群,取得了还算不错的反响。」
「只不过,由于当时曙光计算机本身的算力相对一般,因此这一组合的优势主要在于性价比而非性能。」
「但随着曙光系列超算性能的发展,我们也将继续这种硬体适配软体的商业模式,计划在年内推出经过专门优化的曙光3000T,计算效率相比曙光3000提高三分之一,并且附带功能相比专业版更加丰富的TORCH Multiphysics曙光版……」
「……」
当他的发言结束时,整个观众席上响起了如惊雷一般的掌声。
作为这一轮竞争的最后胜利者,常浩南并没有提到任何诸如提高价格,或者新付费模式之类让众人最担心的内容。
而几乎完全是在讨论数值模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有不少用户已经掏出笔记本,记下了曙光集团这个名字,准备回去之后调查一下具体情况。
至于坐在特邀赞助商席的曙光集团代表,以及坐在特邀嘉宾席位的科技部代表,更是笑的完全压不住嘴角——
表面上,这只是两家企业之间的合作。
但实际上,随着超算和伺服器业务的营收不断增加,曙光集团在解决了自身发展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持续反哺到几乎整个上游。
尤其是自打80年代开始就差点被扼杀在萌芽当中的半导体制造业。
尽管目前仍然处在购买外国设备和原材料进行简单代工的步骤,但无论如何,好歹是把从研发到商业化的整个链条,给重新搭建了起来。
这几乎是从0到1的突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