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离子推进的上星难题(2/2)
常浩南一拍座椅扶手:
「电推进技术未来太空飞行器的核心技术,跟自主变轨配合得又好,完全可以捏合在一起,打一组卫星上去一起测试。」
「虽然要在地面上等个一两年功夫,但是测试工作可以集中进行,总比搭实践七号的便车,隔上几个月甚至一年才出一组数据要强吧?」
孟志中闻言挠了挠头,露出有些苦恼的表情:
「LIPS-200其实在短时间内没有上星的计划……」
「啊?」
常浩南也是一愣。
「电子轰击这条技术路线别的都还好,寿命在电推进里面是低了点,但不搞深空探测的话也足够用……就是耗电量实在太大。」
孟志中解释道:
「别说小卫星平台了……东方红3卫星,在近地轨道的稳定供电能力也才1.7kW,LIPS-200一开机,单推进功率就要用掉1.5千瓦左右……剩下200W,别说任务载荷,就连星上控制系统都不能稳定维持……」
这个数据,常浩南倒是知道:
「那最高供电功率呢?」
常浩南现在最多算是对卫星载荷有些研究,至于整星系统,虽然不可能两眼一抹黑,但也就是一知半解。
至少肯定比不上孟志中这位专家。
后者几乎不假思索地给出回答:
「2.3kW……但这个数据没意义啊?」
星载太阳能电源的输出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徵,其在低电压下可以视为恒流源,而高电压下则为恒压源,故输出功率除了受到光照强度和温度这些外部因素影响外,还与负载出电压密切相关。
只有在某一特定电压下,输出功率才能达到最大。
也就是2.3kW。
但显然,要想达到这一指标,条件非常苛刻。
星上设备的工作条件复杂,不可能一直这麽稳定。
所以孟志中才评价为没意义。
而1.7kW,则是工程师根据卫星用电负载的特徵,标定出的一个「大概率能够实现」的范围。
其实这个年代的星载设备,性能普遍比较抱歉的同时体积和重量又很大。
相应地,能耗也比较低——
你真要塞那麽多设备,那东方红3的体量也堆不上去。
所以1.7kW对于一般载荷,比如实践七号来说,也足够用了。
只是离子推进在卫星上确实属于电老虎级别的用电大户,所以才整出来个缺口。
不过……
也不是没有办法。
「咳咳——」
常浩南清了清嗓子:
「我们航空领域有一项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可以根据负载情况实时调节太阳能电源的输出电压,让它能比较稳定地保持在最大功率点附近。」
「其实就是对直接能量传输电源系统的主误差放大电路进行修改,增加一个D/A转换器和相应控制单元,就能实现基准电压的变化……代价是电源的极限寿命会下降,但其实一般卫星也很难工作到电源损坏,所以影响或许也不是那麽大……」
对于孟志中来说,这完全是意外之喜。
就好像你原本只是兜里有两块零钱,想着找个地方花掉于是买了瓶啤酒。
结果瓶盖打开发现中了二十万一样。
一时间,他甚至都没来得及感受到喜悦之情。
先涌上来的反而是好奇:
「说个题外话……你们搞飞机的为什麽需要这种技术啊?不是有APU麽,而且发动机本身也能稳定供电?」
「……」
对方这脑回路也是让常浩南有点懵。
实际上,这是二十年后用在太阳能长航时飞行器上的基础技术之一。
但眼下还真不太容易解释得清。
于是,他只好打个哈哈:
「这不就是因为对于飞机来说没什麽用,所以我才刚想起来麽……」
孟志中的疑惑显然没有完全消失。
但到了这会,刚才没感觉到的惊喜已经有些后知后觉地占据了情绪中的主导:
「如果真按你说的,那都不用特别精确,只要能把功率提到2.0kW以上,就足够把LIPS-200给装上去了!」
常浩南跟着点点头:
「那我倒是可以在实践七号上面,顺便验证一下这个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