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贱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贱儒

    「黑田孝高,你说,这一仗,要打多久?」织田信长看向了西方,喃喃自语的问道,看似是在问黑田孝高,其实也是在问自己。

    黑田孝高思考了很久很久,最终摇头说道:「十年?二十年?不知道,我们能决定战争的开始,无法决定战争的结束。」

    黑田孝高自认为自己是个聪明人,从他给织田信长的建议上来看,他的确不笨,他很清楚战争的发动者,无法决定战争的结束,而他服务的织田信长,也值得黑田孝高的聪明,织田信长从头到尾,从生到死,都在坚持他的理想一公二民,甚至得到了大明朝廷的支持。

    但是影响不了倭国的未来。

    黑田孝高读过从大明来的矛盾说,历史的主角从短期去看,属于英雄,但从长期来看,决定历史的从来都是大多数的人,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选择,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没有大明,倭国也不会好起来,除非物理意义上,消灭这些武士和贵族,才能推动那些政令,这些武士丶名田主们,就是阻碍新法推行的现实阻力,而现在一场赌国运的大仗,随着时局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发生。

    正如黑田孝高得到的情报,长崎总督府丶长崎行都司的文武丶军兵的态度,就是没有态度,陛下的态度就是他们的态度。

    长崎总督府的商船仍然络绎不绝,在开战之前,大明又狠狠的赚了一笔,来自大明的长短兵丶火器,非常的畅销,这些火器需要大量的火药,但是倭国没有火药,就连烟花爆竹的黑火药价格都在飞涨。

    「也就是说,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长崎港就卖出了超过价值两百万银的军备?」徐渭眉头紧蹙的说道:「以军械储备不足为由,停止武器的售卖。」

    长崎总兵李诚立丶长崎行都司指挥使马文英丶市舶司提举太监王朝丶巡按御史罗应和等人彼此交互了一下意见,非常认可徐渭的决策,而市舶司提举一等开拓侯爵孙克毅,负责执行。

    孙克弘把开拓勋爵的爵位留给了孙克毅,这个哥哥一直希望弟弟能回去继承家产,孙克弘始终认为,这一切都该是弟弟的,毕竟在家族最困难的时候,是弟弟扛起了他们家的一切。

    可惜坑蒙拐骗的招数使足了,孙克毅就是不肯回去,连家产都不肯继承,因为孙克毅想灭倭。

    嘉靖三十五年五月,三千五百名海寇,进犯松江府,连舰百馀艘,仅三日,连华亭县都岌岌可危,若非海防同知罗拱辰及时带兵赶到,击退了倭寇,松江府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在那段时间,孙家死的就剩下孙克弘两兄弟,后来孙克弘又被徐阶给打断了腿。

    徐家在嘉靖三十五年倭寇入寇的时候,毫发无伤,那时候,孙克弘一直坚持认为徐阶通倭,后来朝廷经过了严密的审查,徐阶没有通倭,徐家幸免于难,只是运气好,在华亭而不是在上海。

    「孙提举以为呢?」徐渭询问孙克毅的想法,孙克毅有的时候像疯子,为了灭倭,连火药库都敢点了跟倭寇一起上天那种疯子。

    「我同意。」孙克毅十分郑重的说道:「就现在这个程度,就刚刚好。」

    再卖,大明军干涉的时候,这些军备,恐怕会给大明军带来困扰了。

    现在的力度就刚刚好。

    价值两百万银,不全都是白银,其构成白银大约只有七十万银,而倭女丶倭奴丶货物等等,价值一百三十万银。

    徐渭开始继续确定方向,将长崎总督府转为备战的状态,减少了商船在长崎港的停靠,将长崎总督府的存银丶存粮丶军备转运到首里府,防止长崎出现意外,同时整个长崎都司丶行都司开始备战丶各城掘坑堑固守等等,这些都需要具体的部署。

    倭国的主攻方向的确是朝鲜,但万一进攻不利,突然袭击长崎呢?

    这些事情具体而且极为繁琐,徐渭和诸官们开始了商议,你一言我一语中,近一个时辰的闭门会终于结束。

    「我只担心朝廷。」孙克毅合上了备忘录,将钢笔插在了备忘录上,才叹了口气,看了看左右说道:「就怕朝廷拉不下脸面来,朝鲜一哭,父母之邦之类的高帽子一戴,朝廷就做出进兵的抉择来,到时候,朝廷什麽都得不到。」

    「援助是一定要援助的,但是就怕,太仓打空了,国帑打空了,大明军兵为朝鲜战亡,甚至连面子都得不到。」

    「提举的意思是,大明轻易参战,连好名声都留不下吗?」马文英从浙江到长崎来,才六个月的时间,他不是特别明白孙克毅这话的意思。

    怎麽大明付出了这麽多,难道连个好名声都没有的吗?

    「蛮夷不都这样吗?朝鲜就不是蛮夷了吗?」孙克毅叹了口气说道:「你看吧,到时候朝鲜的读书人一定会说,天兵过江,即入城劫掠,性甚顽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万民避入山谷,遍入村落,搜索民财,强逼村妇,至有杀人者,杀良冒功,有同倭贼。蹂践其境,剽掠淫恣,更倍于倭。」

    「这类的怪话,可不是战后才会说,现在都在朝鲜流传开了。」

    「为了朝鲜抗倭而死的的忠勇英烈们的血,岂不是白流了吗?」

    孙克毅不是污蔑朝鲜士大夫们,在朝鲜国王准备向大明求援的时候,这种风力舆论已经吹起来了。

    大明军把倭国打败了,这些朝鲜的士大夫们,也会把大明军渲染成倭寇模样,甚至更倍于倭,这是必然的事儿,大明轻易驰援,闹到最后,连面子也得不到。

    「啊?」马文英吓了一跳,如果大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好处,甚至还要被骂,那大明图什麽呢?

    「为了王室丶士大夫丶贵族们的统治,他们肯定会这样说啊,说实话,岂不是人人心向大明?」孙克毅从袖子里拿出了一本奏疏说道:「我打算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贱儒,让朝廷精算一下其中得失,不要为了面子,就不管不顾的入朝抗倭。」

    大明是一定要入朝抗倭的,大明是不会允许倭寇上岸的,但什麽时候动,这个时机必须要把握好,早了不行,没人感谢,晚了,倭寇势大。

    「我看看。」徐渭拿过了奏疏看了片刻说道:「加我一个。」

    很快,长崎地方官员都在奏疏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是联名上疏,希望朝廷能考虑其中利弊,一定要精算好得失,再进行决策。

    孙克毅这本奏疏,很快就送到了大明,赶在渤海上冻前,奏疏送到了皇帝的手中。

    「什麽话,什麽精算贱儒,胡说,分明是为国分忧!」朱翊钧批评了孙克毅的妄自菲薄,皇帝的态度,十分明确,如果朝鲜王室不肯内附,大明就任由倭患荼毒朝鲜,最起码大明要占一个开疆拓土的好处。

    入朝抗倭肯定要皇帝本人去决策,重大戎事,都需要皇帝去直接下令。

    什麽时候入朝?朝鲜王室内迁,大明军就立刻入朝作战。

    若是朝鲜不肯,大明皇帝决不会管什麽风力舆论,什麽父母之邦的鬼话,朝鲜的士大夫们把张居正收买了,让全大明的读书人一起鼓噪风力舆论,朱翊钧都会等到朝鲜王室内附。

    从不吃亏朱翊钧,怎麽可能做赔钱的买卖!

    「不过孙克毅这本奏疏提醒朕了,承平日久,在大明的倭人,可是有不少倭国的探子,下令各地,宁杀错不放过,把这些倭人商贾一体缉拿查问。」朱翊钧下了一道十分残忍的命令,再次破坏营商环境。

    所有在大明的倭国商人,都会被抓。

    大明在倭的商贾,全都是刺探情报的探子,倭国的商人也是如此,挨个砍头肯定有冤枉的,但是隔一个砍一个,有太多漏网之鱼了,索性直接都杀了就是。

    没人会指责大明皇帝暴戾,为倭人说话,无论是谁胡言乱语,都很容易被政敌扣上一个通倭的大帽子,这帽子可不好戴,戴上就要考验九族羁绊了。

    「朝鲜方面还没有什麽人来大明吗?」朱翊钧有些好奇的问道,朝鲜的反应有点慢了,大明皇帝早就知道了,倭人随时都有可能入寇朝鲜,朝鲜国王居然这麽能坐得住,到现在都不派人来请援。

    「陛下,臣原先以为朝鲜国王李昖,是骨头硬,后来才发现,朝鲜国王是反应慢。」冯保一脸绷不住的说道:「直到大明通告了朝鲜国王,邪马台军港大明撤军了,李昖才准备派人到大明来问责。」

    「等会儿?问责?他要问责谁?问责朕吗?!」朱翊钧不敢置信的看着冯保,指着自己说道:「他要问责朕?」

    「反正朝鲜使臣出发入明的时候,是这麽对内说的。」冯保无奈的说道:「陛下,不怪朝鲜,是大明之前给的太多了。」

    斗米恩,升米仇,大明给的太多了,朝鲜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了。

    朱翊钧拍桌而起,深吸了口气,站起来走到了堪舆图前,指着对马岛对着冯保说道:「所以这朝鲜国王丶议政府丶兵曹丶五卫都总府,从一开始就知道倭寇集结的动向,但是一直坐得住的原因,就是因为邪马台军港在,所以他们才如此有恃无恐,觉得大明这个亲爹,就理所当然的,应该替他们把一切扛起来?!」

    「是这样的。」冯保俯首说道。

    「气煞朕也!」朱翊钧一甩袖子,大声的说道:「下章礼部,不许接洽朝鲜使者,晾着他们,对了,朝鲜使团衣食住行都自给自足,大明一分银子都不能给他们花!」

    「这是不是有伤大国雅量啊?」冯保低声问道。

    朱翊钧立刻说道:「什麽狗屁的大国雅量,朕没有雅量!」

    为了彰显大国雅量,朝鲜使者入明,沿途好吃好喝都是大明国帑出钱,现在,朝廷不给了!自己掏钱吧。

    朱翊钧这头为了倭寇入寇朝鲜,连廷议都开了十几次了,朝鲜方面歌舞升平,甚至不闻不问,就是觉得大明在前面顶着,压根没人当回事!

    冯保的意思是:削了朝鲜使者的供给,那代表着所有番国入明使者,都没了这份待遇,都得自己花银子去购买这个衣食住行了,而且因为使者的特殊性,鸿胪寺就独占了这门生意,到时候,光是入明朝贡的费用,都是一笔极为庞大的费用了。

    「朝鲜方面的使者是谁?」朱翊钧询问着来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