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2(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雾也清点完背篓里的东西。他将陶青鱼买的那些肉拿出来,皱着眉头道:“买这些做什么,费钱!”

    “吃啊。”他又揪了一把身边软弹的狗耳朵,“我去看看后头。”

    *

    陶家这一块鱼塘是早年间他爷爷跟他爹几个花了大力气整修出来的。

    后头原本是一块大田,但收成差。

    家里田地其实不算少了,无奈产量低。只种庄稼养不了一大家子人。

    所以拿出后头这块田做了鱼塘,而这鱼塘的进项也正好填补了青黄不接那一阵的口粮。

    田块大,为了尽快修整完,家里请的人多。

    都是远近的亲戚,有十个。

    中年的带着年轻的儿孙,虽是个清理鱼塘的活儿,但也是代代传下来的。

    鱼塘底下的淤泥挖出来,晾晒过后可以当肥料。塘子往下挖,也不能挖太深,不然漏水就不好了。

    沉淀了几个月,鱼塘里好像又恢复了一点生机。

    塘底早死了的泥鳅已经腐烂化作淤泥,再深一点,就能看到活物的影子。

    *

    鱼塘上的围栏已经撤走了。

    岸上的梨树经过夏日烈日的灼烧,叶子也没剩多少。摘了果子后,叶片稀稀拉拉,有气无力地挂着。

    秋风一吹,岸上落得都是。

    陶青鱼走到他爹那边,曲腿蹲在岸上。随手抓了根儿断了的树枝扒了扒岸上散发着腐臭的淤泥。

    “爹,泥鳅能吃吗?”

    “甭吃了。”

    “活的。”陶青鱼戳戳那露出一截身子的青褐色泥鳅,眼里闪着遗憾。

    陶大郎好笑:“家里还少你吃的了?”

    “倒也不是。”

    只是鲜少能见到那么多的泥鳅。

    陶青鱼直勾勾地看着鱼塘底。

    请来帮忙的人是沿着岸边开挖,贴岸的淤泥被糊上岸。挖长了,绕着岸边那一圈就是一条长长的沟壑。

    里面泥鳅不大。

    想也是新生的,前一批那些长了好多年的肥泥鳅早被毒死了。

    它们铺了厚厚一层。

    下面是硬实的泥巴,泥鳅钻不进去。

    只随便一盆,少说几十斤,放县里也能卖个几两银子。

    再加上泥鳅肉嫩,捞起来吐了泥,开肠破肚油锅里一炸,撒上一点辣椒面。响脆可口,也是一道美味。

    可惜啊可惜。

    夏日太阳大,蒸发不少水。

    余下的水放了之后,清一清淤泥。再撒上专门去医馆那儿开的消毒药粉。

    将缺口封严实了,就这么摊晒着。等到来年,鱼塘里又会蓄积起不少的水。

    要是水不够养鱼,那就只能去河里搬。

    陶青鱼杵着下巴,扔了手上的树枝。

    他小时候见过,那会儿干旱,鱼塘缺水。他爷,他爹、二叔、三叔都是一车一车地从河里装水往鱼塘里拉。

    如此拉了半个月才停。

    那会儿他爹本就不白的皮肤更是晒得像黑炭,甚至还脱了一层皮。

    养鱼也没见得多轻松。

    用不着自己帮忙,陶青鱼绕着岸边走,打量着四处。

    瞧见那水壶里只剩一个底儿,茶叶在下面沉着,陶青鱼干脆拿了水壶回去重新装了一壶。

    刚拎着出了门,就见秦竹往这边跑。

    “小鱼!”

    “你怎么也回来了?”

    “来看看我爷爷。”

    陶青鱼点头,先去把水壶给放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