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9(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窗边仿佛是个无人知晓的静谧小世界,一切与身后的派对无关,迪伦突然哼唱起一段旋律:“...我看到,枪支和利剑在孩童的手中,一场暴雨、暴雨,暴雨、暴雨——一场暴雨降至...”

    《大雨降至》。

    鲍勃·迪伦写于60年代早期的作品,脍炙人口,比奥斯蒙德本人的年纪还要大。

    这是一首著名的反战反核歌曲,许多人认为它隐喻了1962年美苏核冲突和古巴导弹危机。但实际上《大雨将至》的歌词于古巴危机的几个月前完成。

    “先生?”

    等候他停下哼唱,奥斯蒙德的眼神重流露出些许疑惑。

    “原谅我,我情不自禁。也许你会把这视为自大,但我一直都认为,我们的合作本可以提前开始,你不觉得它很适合《失乐园》吗?”迪伦笑着,奥斯蒙德无法分辨出他是否是在开玩笑。

    旋律确实适配,部分歌词也可以被视作《失乐园》中悲剧的写照,但这首歌的主题太过宏大,所以奥斯蒙德从未考虑过购买鲍勃·迪伦乐曲的使用权。

    暴力潜伏在身边,蛰伏于文明的中心。

    奥斯蒙德一时不知道自己应该回答什么,附和迪伦像是在给自己脸上贴金,否认...他还想不想要合作了?

    犹豫了片刻,奥斯蒙德问:“您看过我的电影?”

    “当然,多点自信,孩子,那可是奥斯卡最佳影片,我还为它画了一副画,也许你愿意抽空到我那里去看看。”

    鲍勃·迪伦本人不仅是音乐家,还是画家、导演、演员,他在四年前也导演过一部电影,尤其钟爱爱与死亡的主题。奥斯蒙德未曾想到,《失乐园》这部电影,居然完全贴合了这位业界大牛的喜好。

    但听过《冥王星》的主题以后,鲍勃·迪伦却显得兴致缺缺,显然对美国发现的唯一一颗行星不感兴趣,奥斯蒙德使用了[我有一个梦想]以后,他才堪堪答应,同意将一首歌词极具宗教意味的,实际语义模糊不清的乐曲交给他作为《冥王星》的插曲,全球首发。

    奥斯蒙德虽然惋惜但也可以理解,许多艺术家都不喜欢自己的作品牵扯美式价值观。

    凸显了“美国梦”的《冥王星》在艺术家们眼中的艺术性甚至不如一部描写了校园生活的电影《失乐园》。

    原因也非常简单,詹姆斯·亚当斯《美国史诗》一书中对美国梦的概括非常贴合事实也极具讽刺性,美国梦的本质就是从荒原中攫取,创造一个国家经济和意识形态来支撑它的野蛮粗鄙。积累财富就是美国梦——等同于爱国的义务,赚更多的钱,就是高尚的美德和爱国主义行为,至于赚钱的手段是否合法、道德,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1]。

    奥斯蒙德也十分清楚《冥王星》的定位,所以他并没有为《冥王星》报名参赛艺术气息更加浓郁的欧洲三大电影节。

    《冥王星》是给奥斯卡的量身定制,是掩饰历史的一块遮羞布,是一场愚蠢的狂欢,也是一部奥斯蒙德毫不在意的垫脚石。

    奥斯蒙德笑了笑,和鲍勃·迪伦一起喝了些白兰地、龙舌兰,两人又就着电影主题和歌曲暗藏的深意谈了不少,观众和歌迷都不喜欢清晰的大道理,意象,隐喻以及空白,才是他们应该为受众展示出的优秀故事。

    当然,只适用于艺术片。

    没有人想从一部合家欢的电影中体会到什么经验教训,不过有个例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