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4(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南推广呢。

    谁不知道江南是洞天福地,鱼米之乡,百姓安居乐业?

    江南不缺那一口吃的,晚一两年种植也没有大碍,但他们北方人缺啊,前两年干旱,地里的粮食都干枯死了,即便是灾难结束了,他们也缺少下地的种子呀。

    有灾民嗤之以鼻,也不知道那三皇子是怎么想的,哼。

    怕是根本没有把他们这些灾民当一回事吧。

    对皇权的敬畏,是天生的,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眼睛,他们自己会看。谁在为百姓的利益着想,他们心里也有数。

    功德碑就建在了城门口,大约有二十多尺高,进出城门都能看见。

    一面密密麻麻的刻着京城百姓的家族姓名。

    没办法,去年赈灾捐献物资,几乎整个京城都出动了,石碑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人的名字都记录上,大部分都只能记录家族的名字,或者贡献比较突出的人的姓名。

    另外一面是傅正卿亲自撰写的碑文,记录了整个全民救灾的过程,歌颂,传唱,值得人们铭记。

    佛子带着一众和尚席地而坐,木鱼有节奏地敲击着,嘴里念着开光祈福的经文,庄重又神秘。

    为这次赈灾出过力的百姓们也特意出来围观了,看着石碑,他们眼含热泪。

    他们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自己的名字会有被篆刻在功德碑上的那天。

    那是无上的荣耀的,等他们老了,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来城门外看看。

    他们也可以自豪的指着石碑上的姓名,告诉孙子,这是他的名字,这是他们家族的名字。

    这是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救灾活动。

    而灾民这边,同样也眼含热泪。

    他们一路逃难过来,遇到过好心人,也遇到过蛮不讲理的恶霸,有的家人在逃难的途中失散了,有的家人没扛住一路的苦难,早早的去了。

    可他们来到了京城,虽然最开始也只有果腹的清粥,可是这代表陛下没有放弃他们。

    紧接着,有了权贵自发出来施粥。

    再之后,是祁秋年这个商贾出身的侯爷,贡献出硝石制冰的法子,带领着全城的百姓给他们捐献物资。

    不管是布料,棉花,羊毛,还是一小捆棉线,或者是一根绣花针,甚至是一张草席,一条麻绳。

    他们就是靠着这些东西,撑过了这个冬季。

    都说天灾无情,但人有情。

    傅正卿在祈福仪式结束后,穿着官服,站在了石碑的旁边,庄严而肃穆地向百姓解读碑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灾民们自发地朝着百姓的方向跪下了。

    呜呜咽咽的说着感谢的话。

    普通老百姓们也没见过这个阵仗,心里又是激动,又是难为情,憋得脸都红了,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了。

    这一刻,他们心中同时生出了一种感受:原来做了善事,得到百姓的感激,会是如此令人舒心畅快的感觉。

    灾民里不知道是谁,吼了一声,“感谢祁侯爷,是祁侯爷带着我们渡过了难关。”

    祁秋年被吓了一个哆嗦,旁边的人转过头,正是那天配眼镜的书生之一。

    正是中二又热血的年纪,“祁侯爷在这里。”

    哗,欢呼叫好声不绝于耳,整个祈福现场热闹得不行,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表演杂耍呢。

    又有百姓不停地高呼感谢侯爷,声音越来越大。

    祁秋年却心底一沉,当机立断,撩着衣袍,朝着皇宫的方向就跪下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