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6(1/2)
老皇帝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按照常规情况,如果某家店又要新增员工,或者最近要更换货源,这一类的,通常情况下,管事儿都会让老板亲自定夺,因为他们下面的人不能越俎代庖,不能替主子做决定,但实际上呢,这些都是小事情,根本用不着主子亲自去处理,所以他们可以先把初步的计划写下来,然后几个掌柜共同商议,确定好最好的方式,然后再呈交到我面前来。”
老皇帝若有所思,祁秋年的这个比喻,确实十分的简单易懂。
祁秋年说,“这样就不是我一个人去想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是他们想好了,提好了建议再送到我面前,朝政……臣没做过官,但也有所听闻,屁大点事儿都要交给您亲自处理,这样实在是太辛苦了。”
他还记得,华夏历史上的某个帝王,几天就要批阅几百本奏折,其中还包括了外地官员亲自上奏,说他管辖的地方的桃花开得很漂亮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但实际上,这些官员没有屁事,就是想在陛下面前露个脸,但这实际上大大增加了皇帝的工作量。
要说现在其实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以前的奏折,满篇的之乎者也,说半天都说不到正题上,奏折比老太太的裹脚布还长。
可皇帝,又不能不仔细看,万一其中有什么重要的内容呢?
现在好些了,主要是有祁秋年这个标新立异的侯爷,之前用过思维导图做奏折,后来陛下也下了令,整改了一下上奏的方式。
有些改善,但不多。
如果由内阁筛选一下,皇帝不是能轻松很多?
老皇帝琢磨了一下,“如果按照这般来看的话,那丞相的权力是否就分割了?”
祁秋年点点头,“确实是如此,陛下,但实际上咱们大晋现在分了左右两个丞相,丞相是百官之首,可实际上,丞相往往都代表着家世背景能力等等,所以很容易在朝堂上形成两个派别。”
就比如说现在,那冯良是右相,而冯良的父亲,曾经是老皇帝的太傅,再则,冯良的父亲本身也有许多的门生。
硬要说起来,那些太傅门生都算是天子同窗了。
所以他们在朝廷上,自然占了文臣的半壁江山。
而左相,傅正卿这边,傅正卿虽然不结党营私,也是个纯臣,但他的能力和背景已经摆在这里了。
想要投入他门下的官员,读书人,同样是不知凡几。
特别是那些刚考上进士的读书人,会试三年一考,每次大约能录取将近二百人。
但是这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官位派给他们呢?
若是没有点人脉,可能等派官都得等上几年。
哪怕是偏远地方的县令,都不一定轮得到他们。
所以即便是他们不想去巴结这些位高权重的相爷,也得要为自己的前程着想。
但是如果撤掉丞相的职务,改建内格的话,这便不一样了。
内阁的辅政大臣,可以从文武官中,甚至是从六部中选取合适的人选。
无论涉及到哪一个部门的政务,都可以先由内阁先开个会,先拟定个章程,然后再交给陛下。
如果只是小事情,他们可以自己决定,然后把决定交给陛下看,让陛下盖章就好。
因为辅政大臣不是一个人,涉及到几个部门,就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