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章 172(二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正是在并州牧确立的那一年,刘表自请单骑入荆州,联结荆州当地的世家势力,扫平荆州南部的宗贼之患,凭借着他的低成本预算和他大汉宗室的身份,从抠门的汉灵帝手中拿下了这个荆州刺史的位置。

    到如今已经快要三年了。

    三年的时间,对一个有些手腕的人物,足以培植出相当可观的势力。刘表便是如此。

    原本他还有一个考察期,决定他能否从荆州刺史升任到荆州牧的位置上,但汉灵帝这一死,董卓这一篡权,直接便宜了刘表,让他成为了荆州牧。

    是否名正言顺的不重要,起码支持于刘表的蔡瑁蒯越之流,都有了对抗荆州其他宗族势力的名分资本。

    但非要深究的话,刘表的权柄并不稳当。

    荆州的世家也是要分出个三六九等来的。

    毕竟若不是奔着成为荆州世家之冠的目的,蔡家实在不必将自家的女儿嫁给刘表做了续弦。

    在刘表本身对世家的依赖程度远比乔琰高得多的情况下,很难不让这种竞争,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局势。

    只是眼下,刘表先是拒绝了孙坚借道而过的请求,又在蔡瑁以张咨为例劝说后,对孙坚在荆州境内的募兵也做出了限制,形成了两方对峙的局面。

    那么荆州的世家便不得不先将彼此之间的争斗放在后一些的位置上,将外患给解除,保住刘表这个“荆州女婿”。

    所以这种不稳当,呈现出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在他们的眼里,哪怕孙坚曾经为长沙太守,还一度平定过零陵观鹄之乱,但观其行事粗狂放肆,便让他们对这个莽夫难以提起好感来。

    相较而言,刘表这等“姿貌温厚伟壮”、名列八俊、又能开经立学的儒生,才是他们所承认的荆州之主。

    他们一如北方的豪强一样,有训练私兵的习惯,甚至有训练水军这样的特殊兵种,得到了荆州世家支持的刘表也就等同于得到了一支相当可观的军队。

    再加上荆州襄阳望族支援的钱粮,以及荆州牧的名号,足以让刘表再额外建立起一支私军。

    这些倚仗,让刘表虽在个人勇武上不是孙坚的对手,却也能与他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也恰是在这两厢持斗之时,他忽然收到了董卓从长安送来的消息。

    ------

    对于董卓这种凉州匹夫,刘表一向是没多好脸色的。

    先前承认长安朝廷的地位,也只是个对他来说更有利的权宜之计。

    当然,在皇室的脸面都已经被洛阳大火焚烧殆尽后,这也应当是董卓心中有数的事情。

    所以刘表早做好了董卓给他远距离加封后,便再不会插手荆州之事的打算。

    也正是出于这种想法,当他展开那封董卓让人先一步送来的书信之时,不由为信中所说之事倍感惊讶。

    他转手就将信交给了一旁的蔡瑁,问道:“德珪,你看这情况我应当如何处理?”

    蔡瑁接过了信,

    刚看了两行,

    眉头下意识地皱了起来。“董卓想要增兵支援我们解决孙坚?他还有多余的兵力?”

    这还真不是蔡瑁看不起董卓。

    司隶这地方聚集的人口,确实是要比其他各州更多。

    可在董卓被人打得被迫从洛阳外逃的时候,洛阳周遭的百万民众都被各州划分,连隔着个太行山脉的并州都能从中吞下一大口,等同于是让其中人口去掉了不少。

    而那长安的二十万人,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兵卒的。

    别看董卓在并州凉州的北面威胁面前,还能保持住一点固守关隘的体面,让乔琰不得不先扫平马腾韩遂之乱,确保背后不会出现偷袭的军队,才能进攻长安。

    现在又让她因为投鼠忌器,被迫滞留在了凉州。

    可蔡瑁和刘表怎么想都不觉得,董卓现在的兵力还能有全盛时期的十分之三。

    但凡荆州这边能再出一路勤王的队伍,董卓都必然会面临顾此失彼的情况。

    他此时最应该做的,是将自己的兵力抱团成一个点,而不是分散出来一支来支援刘表!

    然而当蔡瑁继续往下看的时候,他又不得不承认,董卓这封来信中所说的并没有错。

    连他都觉得董卓此时没有分兵的把握,那么就跟谁也没想到屯兵于高平的乔琰,会突然发动对陇西和金城的一战是一样的。

    只怕谁也不会想到,董卓居然会在此时往荆州方向增兵!

    这必然会是一支意料之外的援军!

    增兵的缘由也正切中了刘表的心思。

    董卓在信中说,他和刘表没有主从关系,他也自知不可能因为扶持天子,就能让刘表拿出什么不切实际的代价。

    但这种互不干扰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共赢!

    董卓屯兵关中平原的位置,让他如若想要扩张,首选一定不是荆州。

    而地处荆州的刘表,也没有任何一点必要往关中方向进攻,除非他也想试一试捏着刘协这个烫手山芋是什么感觉。

    那么既然是这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状态,为什么董卓不可以帮刘表一把,击退孙坚试图先取荆州后进关中的攻势呢?

    此举对董卓自己来说也是有利的。

    这意味着他会少掉一路敌人。

    信中又随后提到,他在选择让何人前来协助刘表上,也有过深入的考虑。

    最终这个援助的人选,定为张济。

    按照这封信中的说法是,张济的侄儿在洛阳之战中被乔烨舒的部将给俘虏,带去了并州,还去信一封给张济,说他既保不住侄儿和夫人,也只能不必再念什么叔侄情谊了。

    正因为如此,他比谁都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本事,从而在凉州诸将中重新抬起头来。

    那么他一定是董卓如今的部从中作战气势最高的!

    蔡瑁乍看此言,觉得这好像还真有一套说服力。

    只是他免不了生出了一个问题

    :“董卓这厮有这写信的本事,还能跟个丧家之犬一样,被人从洛阳撵到长安去?()”

    “……?()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刘表顿了顿,说道:“要么,就是乔烨舒的本事实在是太高了,这才显得董卓此人先前如此狼狈。”

    想想董卓入洛阳后的一番操作,能将袁氏玩弄于股掌,成功将曹操和卢植驱逐出京城,反手给了袁氏一刀,又将何进大将军的兵马给吞了下去,明显不是庸才所为,刘表其实倾向于后者。

    但刘表显然不会知道,董卓先前像个聪明人的夺权表现,和现在在来信之中表现出的智慧,其实出自两个不同谋士的手笔。

    他继续说道:“德珪且先不必管董卓的前后表现,只说说看,你觉得他此举是否可行。”

    若要刘表自己说,对董卓愿意拿出一支士气高昂的队伍支援于他,他其实是有几分惊喜的。

    孙坚的军队此时驻扎在他就任太守一职的长沙,以确保有足够的军粮和募兵的基地。

    这对刘表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便是,这样一来,刘表除了有荆州世家的支持之外,其实还有长江天险和云梦泽作为防守的屏障。

    此外,出身江夏黄氏的黄祖投效于他,被他上表奏请为江夏太守,集结了宗族势力据守一线,正可作为对孙坚的岗哨。

    但这并不代表,刘表就有这个必胜孙坚的底气。

    以长沙郡中所积存的船只,和孙坚这等奋勇拼杀的习惯,他要想渡江而击,经由汉水直抵襄阳绝非难事!

    眼下的相持更像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而已。

    这么一想,倒不如用那外援之奇兵,来给孙坚以迎头痛击。

    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董卓有没有可能在让这支援军击退了孙坚之后,顺势占据南阳郡。

    诚然如董卓所说,他不可能全取荆州。

    因为这对他的凉州军来说,会彻底变成远走他乡。

    可若只是拿下南阳,扼守住荆州上抵关中平原的入口,同时从南阳郡获取到供给关中驻军的物资,也够让刘表难受的了。

    刘表会想到这一点,蔡瑁这个荆州人更不会想不到这一点。

    他想了想回道:“府君所忧虑的无外乎是南阳郡,但若让孙坚直扑襄阳而来,何止南阳不可保,连荆州全境也要落入孙坚之手。此人名为讨董,实为觊觎荆州之恶贼,绝不会容府君在此,反倒是那董卓,此时已无凉州后援,不会自

    ()    掘坟墓。”

    “襄阳与江夏合兵(),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纵然先驱一虎后引一狼,这也是一头不经打的狼。”

    蔡瑁顿了顿又道:“不过只我一人替府君做出此等判断还不够,涉及荆襄大事,还是问一问蒯氏兄弟吧。”

    蒯氏兄弟在刘表入荆州后给其制定下了平定荆州的策略,又诱骗了荆州的宗贼来降服,借着宴请将五十多个宗贼头目给斩杀了,让刘表得以吞并掉了他们的部众,被刘表称赞以“雍季、臼犯之谋”。

    蔡瑁虽然希望刘表更倚重蔡氏,但也更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当后退一步。

    就像此时他眼看着刘表沉思的神情便知道,他果然还想听听别人的意见。

    蔡瑁退了出来后,刘表便紧跟着召见了蒯氏兄弟会谈。

    不过大约是因为董卓让人送来的这封信中,合作的说法着实稳妥,而与之相对的孙坚那头,又正表露出了秋收后咄咄逼人的架势,所以无论是相对保守的蒯良还是手段激烈的蒯越,都觉得可以将董卓引为外援。

    至于对方若要占据南阳郡,届时如何应对,二人给刘表都提供了一套备选的方案。

    刘表当即拍板,让人送交回信给董卓。

    荆州之地多平顺,南阳更是水网纵横之地,行路快得很。

    董卓在信中已提到,负责此番来援的张济已经抵达了司隶与荆州交界的武关所在,得到刘表的准允才会入境。

    故而当刘表的信使快马加鞭而行,抵达武关,再到张济所率领的骑兵入境来到襄阳城下的时候,距离刘表和部从商定是否合作,也只是过去了短短七日而已。

    刘表看着面前这位风尘仆仆的凉州武将。

    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