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0 章 180(26w营养液加更)(2/2)
反正袁绍是不会相信半个字的。
管亥所携带的人手,在被袁绍击溃后也还有千人上下,这一路穿州过境,到底是从何处得到的支援,让他们在路上没因为饥饿以及寒冻断送了性命?
其中必然有蹊跷。
而若乔琰愿意回答的话必然会告知于他,那正是东海麋氏以商队做出的支持。
在乔琰的授意下,郭嘉于信中告知于麋竺,他在前年送来并州的几份礼物,让乔琰在拿下武威后得以重启丝绸之路,一旦从此间丝路上有所得,在中原地界上的经销权限只会属于麋竺。
乔琰在凉州境内的攻伐得手,也让麋竺确定,他在当年做出的投资选择绝没有出错。
如今只是需要再支出一笔粮食和冬衣供给而已,对他来说实不算是麻烦。
靠着这一笔支援,这队从泰山郡入鲁国后的队伍改扮成了商队的模样,再难看出他们曾经是青州境内的流寇。最终成功抵达了并州。
袁绍气都要被气个半死,但他又没法斥责于乔琰将郑玄给绑到了并州这件事。
连郑玄自己都对此没什么意见的情况下,他没有这个置喙的底气。
他也没法斥责于曹操,问及有人从他的兖州东郡经过,他为何没有做出阻拦。
谁都知道,东郡是个狭长地带,管亥等人是走的济阴、陈留而过,只经过了东郡的最西侧边境,就进河内郡了。
那么他与其怪曹操,还不如怪河内太守王匡在此地为了树立威信干出了多少蠢事。
要知道如今的上党郡从事常林就是被王匡给逼入并州的。
郑玄想借道河内进入上党郡,当地人只会为其打掩护而已。
偏偏在此时还有郑玄依然被留在高密的弟子上书于他,言及想要借道青州冀州,前去并州追随于老师左右。
袁绍怒意高涨,却深知,他只要不想出现士人路死冀州的景象,就得将他们好好地送去并州。
但这虽是乔琰在跟袁绍的抢人博弈中占据了上风,郑玄来到并州后的所见所闻也让他觉得来此值得,乔琰该跟郑玄致歉还是得说。
眼见乔琰眼露诚恳,郑玄摆了摆手:“非常之时,为非常之事罢了。”
若无乔琰进一步改良纸张,如今的书籍保存依然用的是竹简而不是纸。
但郑玄在乐平见到了各种
已转换为纸质记载、装订妥当、保存环境严格的书典,只觉在如今的环境下,她敢说此地才是令人可以专心经术之地,并不是一句信口胡说。
她将袁绍所拥戴的刘辩视为伪帝,不希望对方构建起一个吸引士人学子前去的学术中心,进而混淆正统,故而让人将他带来此地,从她的立场出发也都说得通。
至于过程如何,在结果尚好的情况下不必多说。
“有郑公的这句话便好了。”
乔琰面色舒展了几分,又道:“郑公在此,乐平学业兴盛景象便在眼前了。”
郑玄和卢植的情况不太一样。
卢植在涿郡授课,只是他在官场沉浮中其中一段被闲置的时间里做出的选择而已,在遴选弟子的时候更倾向于给家乡人施恩开蒙。
但郑玄却是持续了十几二十年的聚徒授业,是将弟子也教导成未来的大儒。
在这长时间的言传身教中,他的弟子也大多承袭了他的性情人品。
郑玄便在与乔琰的随后交谈中提到了两个人。
一个就是在姜冏和汉阳豪强的对话中所提到过的崔琰。
“崔季珪年少性朴,不善言辞,然入我门下后就发觉,其早年间自学论语韩诗颇有所得,实为智士。”谈及自己的弟子,郑玄在言语中也多了点欣慰,“他性情刚直,有持节谏言之能。若朝纲恢复,必为尚书之才。”
“国子尼亦然。说来此子与烨舒有些缘分,并州屯田事宜井然,子尼也曾有相关之言。我观其才,实为国器,非是深造经学可限,烨舒如觉他可用,不如委任一民生庶务之职。”
国渊其人,在历史上担任的也正是屯田相关的工作。
在郑玄的教导下,他人品出众,眼界开阔,更因为精通术算而能清楚明辨授田于民的种种事项,尤其是在一个区域内到底应该设置多少官吏和考察人员。
哪怕乔琰不急缺治理人才,都必须要将他给留下来。
更别说是如今这样的情况。
并州境内因为数年间的积攒还算处在正轨上,凉州却还是百废待兴的状态。
在乔琰不能舍弃并州,将过多的屯田官吏往凉州迁调的情况下,随着郑玄一道送上门来的国渊,她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错过的。
甚至,不只是国渊而已。
郑玄的弟子规模,始终保持在一个不小的数目,其中很可能有人根本没跟郑玄说上过几句话,但能被他筛选出来的,几乎都不是简单的人。
有些人并未表现出在政治上的才能,但很可能只是早前没有这个机会而已。
现在并州凉州有这个施展的平台,总会有人跳出来的。
而当并州手握蔡邕、郑玄、管宁等人后,进一步拥有了作为文化中心的吸引力,她也可以在挟制世家子弟为人质,以就读乐平为利益诱惑之余,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了。
她不可能永远靠着世家子来作为自己手下的文官,所以她需要一个培养黔首子弟出人才的体系。
人手名望已够,可以开始规划此事了。
她心中急转,却只是对着郑玄回道:“不知国子尼是愿意任职于并州,还是放手一搏扶困凉州?”
郑玄回道:“此事便不必问我了,我只负责荐才,牵线搭桥罢了,可不负责还要将对应职位都给想出来。”
言外之意,让乔琰自己跟国渊去谈,他在此地继续钻研学术。
但有这句话就够了!
人才已上了门,她实该自己来添上最后一把火。
乔琰又朝着郑玄行了一礼退了出来,盘算着明日便找国渊和崔琰谈谈。
此刻天色已晚,她还是先回乐平住处歇脚。
然而她刚走出不远,便见前头聚拢了一群身着乐平书院制服的小童。
不等乔琰走近,其中一副领头人做派的女孩儿,忽而抓着身旁小童的衣袖,朗声说道:“陆议这小子,以后就是我吕令雎罩着的,你们不许因为他是从庐江来的就欺负他。”
“陆议,把你念过的书背给他们听,省得他们觉得自己本事高人一等。”
乔琰扶额,顿住了脚步。
她的乐平书院已经发展到这种环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