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7 章 217(二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贾诩在领会乔琰的意图上还是有一手本事的。

    在和乔岚乔亭聊了聊她们在前来之前和乔琰所聊的话题,也就大略能猜到他的任务了。

    与其说这是要教导她们种田,还不如说是要教导她们如何剖析人心,分析情报,因势利导。

    “这和种田也挺像的。”李儒隔着院落的篱笆,望见贾诩这好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忍不住笑道。“种田要讲究规律,偶尔天时不与呢,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寻找机会,来上一出人定胜天,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样说来,你若说这是种田授课也没什么毛病。”

    李儒没听到对面交谈中所提到的情报问题,只听到乔岚和乔亭在离开前和贾诩约定了明日前来跟随老师学习,故而有了这样的比方。

    他一边说一边拎着手中的水壶,打理起了面前的田地。

    虽然说是换了个种地的地方,但大概是因为这两年间已经习惯了的缘故,李儒还很上道地跑去领取了一份刚传入并州的菠菜种子。

    也就是在搬家之后不久,这地里就开始冒出新芽了。

    贾诩朝着他看去,回问道:“敢问文优先生,您的人定胜天体现在何处?”

    贾诩怎么看怎么觉得,李儒好像是越来越有俘虏的自觉了。

    若真要讲究什么人定胜天,他早应该想办法逃回长安去了。

    董卓但凡有这样一个谋士在侧,绝不至于落到被贾诩骗得团团转的地步。

    而如今董卓已死,李儒也大可以放弃原本隶属于董卓麾下的立场,在乔琰这里谋取到一个出路。

    然而贾诩听到的只是李儒坦然回说:“我不是种田的人,我是被人种在田里的菜,菜要长得好,就得学会适应环境,这是另外的一套生存办法。”

    贾诩真想翻个白眼给李儒看看。

    李儒显然并不是真要当个入乡随俗的菜,而是还在观望。

    观望随着董卓的落幕,他到底在何处还能发挥出一些用处,得以在另外一个地方站定脚跟。

    这种暂不妄动的状态和贾诩这种已有功劳在手的“不动”,绝不是一种意思。

    但要贾诩看来,很多时候并不是想要得到这样的发挥机会,就能让机会落到自己眼前的。

    李儒这种观望,换种方式来说,也未尝不是消极的姿态。

    只怕还是得逼一逼他。

    可惜今日看起来不是个好机会。

    贾诩只是在走回屋子前对着李儒调侃道:“想不到啊,两年的时间就让你从人变成菜了。也不知道是有朝一日上了桌还是入了土。”

    然而在他将要合上屋门的时候,又听到李儒慢悠悠地说道:“我说文和啊,你自己不就是中了激将法的典型吗,何必用激将法来对付别人呢。”

    贾诩:“……”

    他认真思考了一下在他离开凉州前往长安前,乔琰当时那番“是否不敢做”的说辞和干完这一票就躺平的画大饼,好像

    还真是对他的激将法。

    但任务都已经完成了,此时再去计较这些没什么意思。

    比起计较乔琰的挖坑操作,还不如往坑里再埋个人!

    乔岚和乔亭便是在这种局面下开始的厚黑学课程。

    在课程展开的同时,她们的面前居然还有一组活生生的案例在表演何为斗智斗法。

    这可要比学院内的课程精彩多了。

    谁又能说,这不是种田呢?

    ------

    而在并州这边,在将大乔小乔送往上郡的第一日,乔琰也返回了并州州治晋阳。

    在此地,她收到了一个特殊的消息。

    河内郡太守王匡发出了一份公文。

    公文之中的内容,大意便是谴责乔琰当年在讨伐董卓之战中给袁绍下套的行为,实在是有悖于正道,与当年该当同仇敌忾的风气极为不合。

    若说得难听一些,这就是个小人暗算之举!

    别人收到这份公文会不会生气不知道,乔琰反正是没被这种有似于跳梁小丑的举动激怒的。

    在将这份问责意味深重的公文递交到戏志才手中的时候,她甚至觉得王匡此人滑稽得有些好笑。

    乔琰说:“他这小心思简直不要太明显了。”

    在乔琰刚取下长安大胜的情况下,连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和一向眼睛长在天上的袁术,都不敢轻易触碰她的锋芒,只有区区河内一郡之地的王匡,怎么就有这种跟她叫板的胆子?

    难道他就不怕河内郡被乔琰出兵清算吗?

    他当然怕!

    但是——

    “这位王太守根本就没想考虑河内郡的情况。”戏志才评价道。

    乔琰嗤笑:“他若真是直截了当地明言,自己就是要站在袁绍这一头,选择了这个立场,我或许还高看他一眼。”

    “或者他直说,自己不是统领一郡之地的料子,想要往邺城朝廷去当个文官,便如他当年在何进大将军府中的情况,那也还算是有几分实在人的模样。却非要折腾出这样的事情来,算个什么玩意?”

    她若真因为王匡的这份公文声讨而发怒,要夺下河内郡,也不过是秉摧枯拉朽之势而已。

    别看河内郡乃是与冀州接壤之地,袁绍也至多因为河内的荡阴、朝歌等地距离邺城太近,保下半个郡而已。

    河内的西一半绝拦不住她兵出汾水河谷,借道河东郡入侵。

    这甚至并不只是河内本身屯兵数量的问题。

    且看王匡本人在三年前度辽将军选拔中的表现,和他在河内郡中为求树威,将常林等人逼入并州的情况,便知道他是个什么货色。

    他连郡内民心所向都做不到,谈何与乔琰作对!

    王匡打的主意,无外乎便是,一旦乔琰对河内郡发兵问责,他就可以立刻包袱款款地跑去邺城。

    而在名义上来说,他是因为替袁绍讨个公道才会被乔琰问责的,袁绍怎么都应该不好意思只对

    他给出一个闲职。

    这可要比留在河内郡安全太多了。

    若要乔琰说,

    规则都被他拿捏得挺明白,

    倒也对得起他曾经与许攸陈琳等人混在一处的“水平”。

    只可惜……

    戏志才将这份文书放在了一边,回道:“可惜他的如意算盘要落空了,君侯短期内没有拿下河内郡、进而威慑邺城的想法,他想给自己制造机会,却也只是在徒惹笑柄而已。不必理会他!”

    但若是让此人这般蹦跶,虽说知道他在发出公文后也在那儿干着急,乔琰总难免有点不痛快。

    好在也正是在此时,她收到了卫觊到访的消息。

    戏志才不无感慨地说道:“给王匡做对照的人来了。这位倒是很会选择拜访的时候。”

    乔琰笑了笑:“毕竟,这世上还是聪明人比较多。”

    卫觊啊……

    当年她还在肃清白波贼的时候,便已不难看出,卫觊趁乱求救,实在可以算是个有远见卓识之人。

    今日也是如此。

    他此来所打的旗号是来乐平书院看望他那一弟的,但事实上,他是代表河东世家前来的。

    早在乔琰出征凉州之前,河东世家就已经对乔琰做出了表态。

    彼时的河东世家挟制相对弱势的河东太守王邑,除了没将河东郡的财政税收都给一并打劫到乔琰的手里,其他的也做得差不多了。

    尤其是,他们将河东境内的盐湖归属权送入乔琰的手中,对她而言的意义不亚于送来一笔军资。

    也不怪河东世家会做出这种抉择。

    司隶河东郡与她所统辖的并州同在黄河之北,中间又经由汾水河谷相连。

    从洛阳与河内郡迁移往并州的民众都要打河东郡而过,乔琰当年的出兵洛阳也曾将军队屯扎在河东郡内。

    正因为如此,他们对这位并州牧的实力有着足够清醒的认知。

    哪怕洛阳有主,在这黄河的分界下,京城守军要想管到河东也不大容易,更何况是此时无主的处境。

    在先前的示好下,乔琰的凉州得胜和兵进长安夺取关中,对河东世家而言也无疑是喜事。

    此外,并州牧意图奉迎刘虞上位的消息早传到了河东,在对刘虞的性格做出了一番评判后,他们越发可以确定——

    倘若此举进行顺遂,又若是乔琰能进一步进取冀州解决袁绍,她怎么也能保有并州数十年富贵。

    这种权柄在握的状态和被天子所委任兵权的外戚还不大相同。

    有何进和董卓的例子在先,乔琰只要没有蠢到家,就不会轻易将兵权交出去。

    这便足以确保河东在她的庇护下同样安全。

    而从头到尾他们所付出的,也只是一笔供给大军的食粮和一处盐湖而已。

    至于会不会犯蠢这种问题……

    就像董卓在身处凉州的时候尚且理智果敢,进了洛阳城后也会为权力所腐化一样,这实在是一个对任何人都不好下定

    论的话。

    但怎么说呢,对能购买到乐平月报的河东世家来说,从乔琰和袁绍中分出个高下来,总还是不难的。

    更何况,乔琰她才只有十八岁!

    光是凭借着这个年龄,和她入得朝堂上得战场的文武本事,已足够让人在她身上再加诸一个砝码。

    正因为这种抉择,听闻乔琰回返并州,盘算着她应当已经将琐事都料理妥当后,卫觊这个和并州关系最好的,便被他们丢出来做了个代表。

    这位举手投足间依然令人见之忘俗的青年,朝着乔琰行礼致意后说道:“觊先向君侯贺喜。董贼被君侯铲除于长安,此为大汉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