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4 章 254(一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生气勃勃之态,也不免让人在明知尚有存粮的情况下,也觉望之心喜。

    这关中平原引渭水及其支流浇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确实是一片适合耕作的田地。

    眼前景象,让人很难想到在数年前此地还曾经经历过三辅蝗灾的灾劫侵袭。

    但要乔琰来看,关中平原需要提防的绝不只是旱灾。

    目前担任着都水使者的毕岚也同样是这个想法。

    乔琰在顺着河岸走的时候便听到毕岚说道:“渭水到了夏季的时候多有水患问题,目前的支流虽多,但还是难以保证不会出现倒灌的情况。要想确保今年的耕作成果不会遭到意外破坏,我们还是该早做准备。”

    事实上不只是渭水有这种情况,改道频频的黄河在目前这个阶段出现这个情况才多。

    好在眼下在黄河流域的军屯数量有限。

    凉州的金城郡军屯用的是湟水段,武威郡用的是祁连山下的卢水,并州除却白道川之外其他灌溉所用的均为支流河道,汉中就不用说了,用的是汉水,而关中则是渭水。

    比起现在就考虑黄河改道漫灌这样的问题,还不如考虑渭水的治理。

    在先有了在凉并二州开凿河道水渠的经验后,毕岚也可以顺理成章地将注意力转移到渭水上来。

    现在又有了刘焉这位好心人所提供的都江堰工程人手,毕岚也多出了不少帮手。

    伏寿跟在乔琰和毕岚身后,听着二人讨论要在八月前完成对渭水的初步管控,在手中的本子上奋笔疾书。

    早两年间,她因为希望身在家中足不出户的人也能对山川河流景象有所了解,在乔琰的鼓励下从记录并州的河流走势特征开始做起,当她将势力范围拓展到子午岭的时候,伏寿也跟着跑来了泥水流域。

    ()    越是记载,她也越是觉得,将河流之莫测变成有序的水利工程着实有趣,这才是为何会在乐平月报上见到伏寿所写的二州水利之言。

    所以现在她也跟在后头,听得格外专注。

    或许是因为以乔琰这位君侯为代表,在外担负重责的女官女将逐渐有了姓名,出门在外的女装中也出现了一派走精简干练风格的,伏寿此时所穿的就是这一种。

    也正是这种着装能让她跟在乔琰身后,轻易在渭水所冲出的滩涂地边缘走动,并未弄得一身狼狈。

    毕岚伸手朝着前方指去,说道:“那就是益州水利人手所带来的四种调控水流的装置,在这片河道支流我们都做了搭建,以确认其效果。”

    古代的防止水患,不可能做到像是现代这样轻易修建钢筋水泥的堤坝,但古人也有着自己的智慧。

    从都江堰工程处带来的就是其中的四项典型。

    其一就是乔琰和刘焉提到过的竹笼,将竹篾编织成圆形的笼子,里面装上石块,这就是一个护坡的构件,也是都江堰工程中出现最早的一个。

    其二名为杩杈,是一种由多个三角木架组成,用于堰口截流的装置。

    其三叫做羊圈,但和寻常羊圈不同的是,木桩里关着的不是羊而是石块,乃是河流急险段用于水流防冲功能的。

    第四种名为干砌卵石,是以卵石按照坡度砌成的整体,用于水渠边坡的工程。

    木、竹、石、绳,就是这些水利工程所用的全部材料。

    但这些装置何止是在都江堰工程中可以用上,在渭水经行的区域同样可以。

    在乔琰抵达陈仓之前,毕岚已经领着伏寿一道,将这片区域内各个河段的水流速度和河道宽度都给记录测量得差不多了。

    这是从元月到如今的四月里四个月中的成果,最终变成了出现在乔琰面前的一张地图。

    这份测量从渭水源头的鸟鼠同穴山,一直到泾水和渭水的交汇地以东,三辅边缘的潼关位置。

    乔琰看着这张地图上娟秀的字迹已非当年稚嫩,转头才想起,伏寿也已经从当年初见的四五岁,变成现在的十四岁了。

    见乔琰看完了地图就转向了她的方向,伏寿开口道:“毕使与我的想法都是,在八月之前,我们会先在河道淤积的位置完成清理加宽,然后用竹笼和羊圈完成巩固堤坝的事项,等到秋收结束人手更充沛,再以杩杈截流进一步规划各个灌溉的田屯区域,对局部的边坡用干砌卵石来加固。”

    乔琰想了想,回道:“有没有想过用另一种方式来清理泥沙淤积?”

    在渭水上游的情况还好,但因泾水所卷带来的黄土高原泥沙,从两流交汇的高陵到华阴地带,是有泥沙沉积现象的。

    在三辅于百年间多受羌乱而民众离散后,此处的耕地面积大大缩减,故而这些问题表现得还不是很明显。

    可在如今这些地方都要被重新启用,就不能对此视而不见了。

    伏寿好奇问道:“

    何为另一种方式?”

    乔琰对着她和毕岚招了招手,

    “来。”

    她并未对自己的身份有所顾忌,

    而是在这片刚被水蔓过小腿位置的滩涂地上停了下来,伏寿眼看着她喊了下属一道,用河中的泥土立起了两片略高出水面的“墙”,形成了一条在河中的小型河流,其中还有着宽窄不一的变化。

    做完了这一切,乔琰朝着她问道:“你看这其中的流速如何。”

    伏寿端详了片刻,回道:“君侯是说,在窄的地方流速更快?”

    乔琰颔首,“这样一个微缩之处如此,在河流中也是如此,你在渭河各处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并不全然是地势天然起伏的缘故。”

    站在后世人的角度来看,这已经是个很浅显易懂的道理,但对于在治水上还更多将其归结于天时的古人来说,有些东西却必须要等到有人提出概念,才能发觉其中的窍门。

    比如说,束水攻沙。

    “流速快的情况下,也就能将河床淤积的泥沙带走。将河道拓宽,发展支路是防洪的好途径,将局部收窄,确保河流的通行顺畅又算不算呢?”

    乔琰说到这里,指向了远处的羊圈,“不过这种法子需要河道不会被加速的水流冲垮,你们方才说那羊圈可以起到水流防冲的效果,倒是不妨多用上一用。”

    “但具体要在何处用,又要以何种规模来用,还是要看你们的本事了。”

    不能指望她能精通到连水利工程也会设计的程度!

    乔琰理智气壮地又当了一回甩手掌柜。

    可对毕岚和伏寿来说,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疏导之法,虽然没被她提出那明确的“束水攻沙”之说,也已经足够让她们开启一个新的治水方向了。

    乔琰将两人的干劲看在眼中,又朝着河流奔行而去的东方看去。

    陈仓以东的大片田屯都仰赖于这条河流的灌溉,唯有摸顺它的脾气,雕饰它的轮廓,才能让它真正成为关中平原的福祉。

    从水渠到渭水,也无疑是迈出了一大步。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在若干年后,她们的目标会是黄河呢?

    乔琰暂时没法给出一个答案,但反正,人总是要有目标的嘛。

    她收回了目光,落到了在河中游过的鱼上,又开口道:“来个人!”

    本以为乔琰又要说出什么指导之言的伏寿,在下一刻就听到她说道:“叉两条鱼在河岸上烤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