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 90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义,民间大大小小的反清势力数都数不清,不利用起来简直是浪费。

    各种教派活动历朝历代都屡禁不止,朝廷花再多功夫镇压也没有用,谁也不知道那到底是正常百姓还是参加了各种秘密活动的教徒。

    满人入关之后,民间各种教派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朝廷应对不暇,顺治年间还颁布禁令镇压□□,如今已经练镇压都懒得镇压,只让各地官员看情况自己处理。

    说来也怪,朝廷镇压的时候那些教派此起彼伏,朝廷不派兵四处抓捕,那些教派反而消停下来了。

    满人入住中原未久,民间那些教派都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好像只要打着这个旗号就能得到上天庇佑一般。

    满人是蛮夷,汉人是正统,只要他们反对清廷,他们就是顺应天命替天行道。

    究竟是自欺欺人还是一厢情愿耿精忠不做评价,他自认为不是什么好人,没兴趣给前朝找补脸面,那些人愿意相信那就相信,反正自欺欺人也和他没关系。

    见鬼的反清复明,说的跟复明有多好似的。

    明朝为什么灭?最开始不是外敌入侵,那是内乱!

    老百姓就是要一口饭吃,万历、天启年间不断增加赋税,逼的民间不断造反,朝中也没多少真心平乱的人,皇帝自个儿都不在意,其他人操心什么?

    朝堂从上到下贪官污吏横行,几十万老朱家的子孙要朝廷供养,民间灾民无数,老朱家的子孙却良田千亩、家财万贯,就算这样了还不满足,依旧铆足了劲儿往自己家扒拉东西,恨不得把百姓全都逼死。

    真要有那么多人想反清复明,明朝早就光复了。

    南明小朝廷当年经营的不算差,结果怎么样,还不是被收拾的干干净净。

    一个个嘴上说着复明复明,其实个个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手里有点兵权就想窝着不出门,只要能保住他们的一亩三分地儿,外面清廷发展成什么样都和他们没有关系。

    武将们有本事的不少,架不住他们劲儿不往一处使,这能有个屁用?

    遭瘟的老朱家,复个鬼的明。

    耿精忠耿王爷在心里把前朝那些宗室亲王骂了个狗血淋头,骂痛快了继续派人和民间那些教派联系。

    大丈夫能屈能伸,打什么旗号无所谓,只要能成事就行。

    等他当上了皇帝,他肯定不会像老朱家那样不给百姓留活路,好歹从指甲缝里漏出来点儿给百姓留口饭吃,自己人吃肉也得容许别人喝汤,上位者就要就格局。

    老朱家格局那么小,活该被人推翻。

    那些反清复明的教派组织都不能放过,多派人过去挑拨挑拨,总有几个傻不愣登的会上钩。

    蒙古那边也可以上点心,尤其是察哈尔蒙古,如今那位察哈尔亲王布尔尼的老子还在盛京关着,察哈尔几代亲王都不得善终,部落内部反清的声音肯定不小。

    蒙古人都能造反,遍布各地的汉人官员当然不能放过,尤其是入关之后被派到南方各地坐镇的实权武将,没几个老实人,威逼利诱轮番上阵,总有人愿意奉他为老大。

    耿精忠在南方图谋大事,山雨欲来风满楼,京城的大臣敏锐的察觉到不对劲,文臣武将都老实不少。

    康熙忙的焦头烂额,三藩他肯定都要收拾,但是他们家玛嬷说的对,现在还不到那个时候,时机不到就下手,最大的可能就是两败俱伤。

    他不喜欢吃亏,宁可耐着性子等几年,也不想拿将士们的性命去争这个气。

    可是南边率先乱起来的话,他也不可能不管不问。

    察哈尔那边可以调科尔沁的兵马防备,漠南蒙古和他们关系最好的便是科尔沁部,不过即便是科尔沁也不能指望太多,其他部落就靠不住了。

    漠南一乱,漠北各部肯定不会老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察哈尔的乱子掐死在襁褓之中,不然南方各处一起造反,漠北各部也跟着捣乱,八旗的将士全部派出去都不够平乱的。

    皇帝到底还是个憋不住事儿的少年郎,就算有太皇太后和亲信大臣们在旁边指点着,遇到这种事情也忍不住想发狂,入秋后不知道怎么想的,非要亲自去北方巡边,说是给蒙古那边一个威慑,让他们老实点儿别上赶着找事儿。

    那话一说出来,朝堂上下都被吓得不轻。

    他们的万岁爷呦,这个时候过去哪儿是给蒙古各部一个威慑,那分明是树好靶子等着对方来打。

    一群人好说歹说总算是把心血来潮的皇帝给劝住了,据知情人士七阿哥偷偷爆料,自从他们家三哥说要亲自巡边,宫里的侍卫比以前多了两倍不止,生怕皇帝偷偷摸摸溜出去把天给捅破。

    因为多了那么多侍卫,他们出宫也不像以前那么方便,太皇太后对付离家出走的小孩儿有一手,但凡进出紫禁城,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要验明正身,严防皇帝假扮成太监或者宫女跑出去。

    七阿哥觉得,他哥应该还没有掉节操到假扮宫女的地步。

    总之就是,京城风雨欲来,紫禁城也不太平,因为外面乱象频发,连他出宫的次数都收到了限制。

    每次出去都要把带着的人检查一遍儿,次数一多他也不懒得出门了,索性在宫里专心学习,继续练他那手怎么写都写不好的狗爬字。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日子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就又过了一年。

    每年开春,皇帝都要带领文武百官到先农坛行藉田礼,只是当今圣上年纪小,前些年的藉田礼就给省了。

    今年康熙皇帝不准备再偷懒,他已经是个无所不能的大人,该干的活儿哪个都不能少,要让天下百姓都见识到他的勤政爱民,没事儿就多干点正经事,别听几句谣言就跟着惹是生非。

    隆禧和常宁安分了大半年,得知这个藉田礼也有他们俩的份儿的时候都惊呆了。

    “我们真的要去吗?玛嬷放心吗?不是,三哥真的要出宫吗?”常宁忧心忡忡,怎么想怎么不放心,“三哥上次心血来潮说要巡边,可把玛嬷给吓坏了,他这次又想往外跑,去玛嬷那儿说过了吗?”

    隆禧:……

    “五哥,你冷静点儿。”七阿哥有气无力的看着他们家五哥,不知道说他什么好,“先农坛就在外城,三哥这次连京城都没有出,这有什么不放心的?”

    “你还小,不懂我们大人要操多少心。”五阿哥丝毫没有被安慰道,叹了口气继续发愁,“外城怎么了?外城也不安稳啊!”

    先农坛离乾清宫那么远,从乾清宫出去要先经过乾清门,再穿过午门,走了老远走到正阳门,再走老远才是先农坛。

    远的很呐!

    隆禧:……

    这孩子被吓傻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隆禧(撇嘴):我五哥是个傻子。

章节目录